宋成武
- 作品数:30 被引量:163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HPLC法测定杏苏散提取物中活性成分苦杏仁苷和迷迭香酸含量
- 2017年
-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法测定杏苏散水提液中苦杏仁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为HPLC反向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梯度洗脱,双波长为λ1=222nm,λ2=33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苦杏仁苷对照品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归方程为Y=27.390 X+0.0522,线性范围为0.08~0.64μg;迷迭香酸对照品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回归方程为Y=26.141 X+0.0905,线性范围为0.04~0.32μg。苦杏仁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9%,RSD=1.6%(n=6);苦杏仁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RSD=2.1%(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杏苏散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时庆欣张盛王玄源丁建中宋成武苏明武黄荣增
- 关键词:杏苏散苦杏仁苷迷迭香酸双波长法
- 桑杏汤的全成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及主要化学成分的鉴定
- 2014年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HR-TOF/MS)对桑杏汤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Welchrom-C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和水(均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ESI-TOF-MS正负离子Auto MSn采集模式。通过HPLC-TOF-MS所得到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以及MS/MS CID碰撞解离碎片,结合文献报道,对桑杏汤水煎液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色谱分离得到了复方中的36个主要化学成分,质谱初步鉴定其中31个成分。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地对复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有益于探究复方的作用机制及其质量控制。
- 黄荣增丁建中宋成武张盛刘君怡
- 关键词:桑杏汤化学成分分析
- 苦丁茶中异绿原酸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苦丁茶中异绿原酸类活性成分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HP50SS小孔吸附树脂制备苦丁茶异绿原酸活性部位;采用高分辨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LC-QTOF-MS/MS)分析该部位化学成分组成;采用高脂饲料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构建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以25,50,100 mg·kg^(-1)·d^(-1)该部位成分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糖尿病小鼠血清空腹血糖、葡萄糖耐受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指标的改善情况;观察小鼠肝脏油红O染色后的病理切片。结果苦丁茶中异绿原酸部位能够显著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同时对小鼠肝脏的脂肪聚集有明细的抑制作用。结论苦丁茶中异绿原酸部位能显著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
- 张琼光王玄源时庆欣张丽君黄荣增宋成武张雪慧
- 关键词:异绿原酸苦丁茶降血糖作用
-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策略足三里电针干预胃热证作用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足三里电针对胃热证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干姜水煎液连续灌胃2周建立胃热证大鼠模型,造模期间以足三里电针对大鼠进行干预,测定大鼠体征参数、血液生化参数,基于高分辨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进行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选择VIP值大于1.5的差异性代谢物进行鉴定,确定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足三里电针对胃热证大鼠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包括改善大鼠体征各项参数、血液生化指标,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筛选并鉴定与胃热证病理过程和电针干预调控作用相关的8个差异性代谢物,其干预机制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包括鞘磷脂代谢、氨基酸合成、炎症代谢。结论:足三里电针能够改善大鼠胃热证的各项指标,其干预机制涉及鞘磷脂代谢、氨基酸合成、炎症代谢,为足三里电针防治胃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邹锋时庆欣宋成武黄荣增张丽君
- 关键词:胃热证液质联用代谢组学
- 海南苦丁茶不同组分对高血糖小鼠血糖与血脂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研究海南苦丁茶不同组分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体质量、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昆明种小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剂量200 mg.kg-1)的方法建立小鼠高血糖模型。连续灌胃给予苦丁茶水提物经100%乙醇回流提取组分(组分1),50%乙醇回流提取组分(组分2)及残渣(组分3),28 d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糖耐量及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海南苦丁茶组分1能显著降低高血糖小鼠的GLU,TC(P<0.05),显著升高高血糖小鼠SOD活力(P<0.05),并缓解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的症状。结论苦丁茶组分1能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值,改善高血糖模型小鼠糖尿病的症状。
- 彭晓辉卢锟刚宋成武彭健雅方念伯余尚工乐智勇
- 关键词:苦丁茶不同组分四氧嘧啶高血糖
- 海南苦丁茶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建立和比较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造模方法;研究海南苦丁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体质量和血中血糖值(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分别采用单次高剂量注射四氧嘧啶的方法和高脂饲料(10%蛋黄,10%猪油,1%胆固醇,0.2%胆盐,78.8%基料)加低剂量注射四氧嘧啶(90 mg.kg-1)的方法造模,并确定高脂饲料加低剂量注射四氧嘧啶为实验的造模方法,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通过灌胃给药1个月,观察苦丁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体质量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苦丁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血清游离脂肪酸值、TC、TG和MDA值(P<0.05);明显升高糖尿病小鼠血清SOD值(P<0.05)。结论苦丁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并可调节其血脂代谢。
- 周志文宋成武王松笛卢锟刚余尚工方念伯
- 关键词:小鼠糖尿病
- 复方绞股蓝软胶囊降血脂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研究复方绞股蓝软胶囊降血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昆明种小鼠4w,复制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连续灌胃复方绞股蓝软胶囊内容物(剂量为345mg.kg-1.d-1)4w,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肝脏中与脂代谢相关基因:载脂蛋白AI(ApoAI)、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α1)、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及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转录因子2(Srebf2)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对肝、肾、脾等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较,复方给药组小鼠血清TC、TG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HDL-C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小鼠肝脏病变情况较高脂模型组显著性好转。同时小鼠肝脏中ApoAI、Cyp7α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性上调(P<0.01)、Hmgcr及Srebf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结论:复方绞股蓝软胶囊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降血脂作用机制是对肝脏中与脂代谢相关基因ApoAI、Cyp7α1、Hmgcr及Srebf2的表达调控有关。
- 黄晓飞卢锟刚宋成武陈桂林余尚工方念伯
- 关键词:软胶囊高脂血症RT-PCR
- 板栗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板栗壳甲醇回流提取物(组分Ⅰ)、板栗籽甲醇回流提取物(组分Ⅱ)和板栗壳甲醇浸泡提取物(组分Ⅲ)对高血糖小鼠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60mg.kg-1制高血糖小鼠模型。连续提取物灌胃28天后测定小鼠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板栗组分Ⅲ能显著性的降低高血糖小鼠体内的GLU(P<0.05)、TC(P<0.05)、MDA(P<0.05)和显著性升高高血糖小鼠体内的SOD(P<0.05);板栗组分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只在TC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板栗组分Ⅱ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醇浸泡板栗壳得到的板栗组分Ⅲ有降血糖作用,其他两组分降血糖作用较弱。
- 刘海鑫蒋卫国宋成武彭丽方念伯余尚工
- 关键词:板栗糖尿病血糖抗氧化功能
- 玉米须的降血糖活性研究
- 背景:糖尿病,是世界上最广泛的慢性病和系统性疾病之一,它的特征是由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素缺失或者二者兼有所产生的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它被归纳概括为二类:一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和二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其中一型糖尿...
- 宋成武
- 关键词:高血糖降血糖活性药效学
- 基于“荆楚卓越人才”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创建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遵循中药学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中药学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着力推动中药学专业人才基础培养是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新时代,立足于“荆楚卓越人才”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的实施,以荆楚中医药文化和产业为依托,通过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文化活动体系、质量监管体系等“五个体系”构建继承型、创新型和实践型“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宋成武周士权郭岚
-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