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进
- 作品数:28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鼻咽癌IMRT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 IMRT 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2003年4月—2007年3月我科收治鼻咽癌患者970例, 其中行 IMRT 患者372例。IMRT 方案根据我院 IMRT 规范进行照射。根据92福州分期Ⅰ期21例...
- 郎锦义李涛张军黄丹丹谭燕徐珂孙昌进
- 文献传递
- 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总结在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5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4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19例肿瘤全切15例(78.9%),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5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王光辉吴宇平孙昌进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朱江
- 关键词:神经内镜前颅底沟通性肿瘤
-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及其分子生物学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首过动态增强CT在确定肺孤立结节(SPN)良恶性中的价值并与SPN微血管密度对照分析,阐述首过动态增强CT评价SPN良恶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75例SPN行首过动态增强CT扫描,61例进入研究范围。记录肺SPN首过强化峰值(PH),其中40例SPN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评价首过PH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良性结节MVD(14.333±10.577条/0.723mm2)、首过PH值(10.912±5.452)HU,均小于恶性结节MVD(32.821±19.459条/0.723mm2)、首过PH值(22.864±13.514)HU。40例良恶性结节首过PH值与MVD呈正相关(r=0.821),首过PH值诊断结节良恶性的最佳界值点为15HU,对孤立结节良恶性的诊断,首过PH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72.41%、77.78%、84.00%、80.33%。结论:胸部首过动态增强CT可有效评价SPN良恶性。首过PH值准确反映SPN微血管密度是首过动态增强CT有效评价SPN良恶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张刚孙昌进
- 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与延迟增强模式对照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16层CT首过时间动态增强在确定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s)良恶性的价值并与延迟动态增强CT对照。资料与方法61例SPNs患者同时行首过及延迟时间动态增强CT扫描。记录SPNs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eak height,PH),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用于确定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诊断结节良恶性的最佳界值点。计算并比较两种增强方式最佳界值点对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良性结节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10.912±5.452)HU,(18.172±11.567)HU]均小于恶性结节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22.864±13.514)HU,(26.350±12.744)HU]。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诊断结节良恶性的最佳界值点为分别为15HU、17HU,对SPNs良恶性的诊断,首过时间PH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z值)分别为77.78%、84%、80.33%、87.5%、72.41%和0.84;延迟时间PH值分别88.89%、48.00%、72.13%、71.11%、75.00%和0.76。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胸部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较延迟动态增强模式能更准确评价SPNs良恶性。
- 孙家瑜孙昌进杨志刚周翔平周清华车国卫张尚福
- 关键词:X线计算机图像增强
- MRCP 2D FASE序列对胆道术后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 2002年
-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二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2DFASE)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72例胆道术后 (胆囊切除术 4 8例 ,胆总管探查术 8例 ,肝管空肠吻合术 16例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等症状患者进行MRCP检查 ,由 2位放射科医生阅片 ,着重观察是否存在残余胆囊、胆管狭窄、胆道结石、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 ,并与直接胆管造影、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MRCP 2DFASE对残余胆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 92 .3%、97.1%、92 .3%、97.1%、95 .8% ;对胆管狭窄分别为 90 .9%、97.8%、90 .9%、97.8%、96 .4 % ;对胆道结石分别为 79.2 %、10 0 %、10 0 %、90 .6 %、93.1% ;对胆管扩张均为 10 0 % ;对胆肠吻合口定位准确率为 10 0 % ;对吻合口狭窄诊断的准确率为 87.5 %。结论 MRCP 2DFASE序列是诊断胆道术后病变的一种准确。
- 孙昌进周翔平陈宪刘荣波宋彬严志汉白汉林
- 关键词: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胆道手术术后病变
- ^99mTc—HL91 SPECT乏氧显像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利用^99mTc—HL91 SPECT乏氧显像,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乏氧程度及乏氧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2例NSCLC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1~2d行^99mTc—HL91 SPECT检查,其中18例分别于放疗过程中接受30~40Gy照射,放疗后1~2d行^99mTc—HL91 SPECT检查。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靶与非靶的比值。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放疗前及放疗中T与N比值的变化与放疗疗效及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放疗中,T与N的比值逐渐下降(P=0.000)。放疗前,T与N比值较低组的有效率(P=0.002)和生存率均高于T与N比值较高组(P=0.043)。放疗前后,T与N比值变化较大组的放疗有效率与生存率高于变化较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91 SPECT显像对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李玲于金明孙新东朱慧岳金波孙昌进杨国仁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 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与其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 目的探讨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 CT 在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及其病理学特征的价值。方法 33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行首过时间动态 CT 检查,记录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H),用 CD34免疫组化(S-P 法)测定微...
- 孙昌进杨志刚周翔平孙江涛张尚福李婕
- 文献传递
- 利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晚期医原性肝外胆管狭窄进行术前评估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对晚期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对 18例MRCP诊断为晚期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分型及术前手术方式选择 ,并与手术记录对照分析。结果 18例中能够按照Bismuth分型法进行分型者 17例 ,其中Ⅰ型 3例 ,Ⅱ型 7例 ,Ⅲ型 3例 ,Ⅳ型 3例 ,1例Ⅱ型狭窄被误分为Ⅲ型 ,MRCP分型准确 16例。根据术前MRCP提供的信息 ,术中 16例采取了正确的手术方法 ,2例未能采用预期的手术方式。MRCP术前手术方式选择准确 16例。
- 孙昌进周翔平刘荣波宋彬王文涛严志汉熊燕陈宪许民生顾建平
- 关键词:肝外胆管狭窄术前评估胆管疾病NMR成像
- 多层螺旋CT与钆贝葡胺增强MRI对肝癌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9例同组患者依次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MR平扫及GdBOPTA动态、延迟扫描。比较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R平扫+GdBOPTA动态扫描及联合MRI3种方法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对肝癌病灶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3组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对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以联合MRI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BOPTA增强MRI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多层螺旋CT。
- 刘敏周翔平刘荣波杨汉丰朱捷孙昌进
- 关键词:对比剂钆贝葡胺X线计算机
- VX2兔脑瘤模型三维放疗解剖学靶区灌注CT与增强CT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利用灌注CT血容量图(BV)评价兔VX2脑瘤模型大体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并设增强CT(CECT)作为对照.方法 对20只成功建模兔VX2脑瘤模型行灌注CT检查,测量脑瘤兴趣层面在增强CT、血容量(BV)图像上长、短径,并与其同层病理学GTV、CTV结果比较.结果 20例GTVBV长、短径平均值分别为(11.98±3.29)、(7.03±1.82)mm,GTVCECT的分别为(6.36±3.85)、(3.17±1.93)mm,同层病理学GTV的分别为(8.19±2.29)、(4.83±1.31)mm,CTV的分别为(12.87±3.74)、(7.71±2.15)mm.GTVBv与GTV病理长、短径均不同(t=7.17,P=0.000和t=8.37,P=0.000).GTVCECT与GTV病理、CTV病理长、短径也均不同(t=-3.18,P=0.005和t=-4.24,P=0.000;t=-11.59,P=0.000和t=-9.39,P=0.000).GTVBv与CTV病理长、短径相似(t=-1.95,P=0.067和t=-2.06,P=0.054).采用CECT评价CTV病理的长、短径外放比例平均值分别为81.83%±40.33%、276.73%±131.46%,利用GTVBV评价脑瘤CTV的长、短径外放比例平均值分别为7.93%±17.84%、12.52%±27.83%(t=-7.36,P=0.000和t=-8.78,P=0.000).结论 灌注CT的BV图较传统CECT能更好评价脑瘤的解剖学靶区.
- 孙昌进罗云秀于金明吕海波李超张德康黄建鸣王捷郎锦义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