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君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时大肠多原发癌7例报告
- 2005年
- 孙华君王云慧
- 关键词:DUKES分期纤维结肠镜检查梗阻症状根治切除术未分化癌C期
- 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HL-60细胞株分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上的CD11b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2)用RT-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2.5μmol/LAs2O3处理HL-60细胞90h后,细胞分化的标志性细胞膜抗原CD11b表达明显升高,由(14.5±2.1)%升高到(35.4±5.7)%,P<0.05;NBT阳性细胞由(10.0±2.1)%升高到(31.2±3.4)%(P<0.05),同时c-myc基因在mRNA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As2O3通过降低c-myc基因表达及上调细胞分化抗原CD11b表达,从而促进HL-60细胞分化。
- 刘英慧孙华君赵洪国
- 关键词:白血病HL-60细胞砷剂肿瘤细胞
- 青少年乳腺恶性肿瘤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为探讨35岁以下青少年乳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诊断、处理和预后的特殊性。方法对1991~1995年收治的35岁以下的41例青少年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明显为高,5年存活率较文献报道的综合年龄组低。结论青少年乳腺恶性肿瘤的预后与病期有关。
- 孙华君孙宪春朱世光
- 关键词:乳腺肿瘤青年人生物学特征预后
- 三氧化二砷用于结肠癌肝转移大鼠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32例BALB/C-nu/nu无胸腺裸鼠经脾脏接种人结肠腺癌LS-174T细胞,建立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后分为四组各8只,分别于接种后10 min(早期治疗组)、10 d(中期治疗组)、20 d(晚期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三氧化二砷(As2O3)10 mg/kg 0.2 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裸鼠体质量变化、肝转移结节数目、生存时间以及血清、腹水CE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中期治疗组体质量增加、肝转移结节数目减少、生存时间延长、血清及腹水CEA水平降低(P<0.05、<0.01),晚期治疗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As2O3可抑制结肠癌肝转移,早期治疗效果优于中晚期。
- 孙华君姜立新董国生郭吉田吕忠船郑海涛陈红兵
- 关键词:结肠肿瘤结肠癌肝肿瘤继发性三氧化二砷
- 腔镜小切口甲状腺手术110例报告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颈部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内镜辅助下经颈部小切口为110例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结果:成功完成手术105例,5例因术中病理为甲状腺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切口长1.5—2.5cm,平均2.1cm,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6min,术中出血3-10ml,平均5ml。术后住院1—3d,平均2.1d。无永久性声嘶、出血、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皮下积液6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切缘烧烫伤5例,术后瘢痕细小,效果满意。结论:临床上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术后患者康复快,颈部美容效果好。
- 姜立新郑海涛胡金晨郭吉田陈红兵张翼飞宁进尧吕忠船孙华君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外科手术小切口
- 小骨盆持续灌洗法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 1999年
- 我院自1995年至1997年共收治直肠癌病人132例,以Miles′术式及Dixon术式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均采用小骨盆持续灌洗引流法以预防吻合口漏、骶前出血以及盆腔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方法和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32例,男性78例,...
- 孙华君许政
-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
- 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1年
- 于文涛孙华君
-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
- 甲状腺恶性黑色素瘤一例被引量:1
- 2004年
- 孙华君王云慧
- 关键词:甲状腺恶性黑色素瘤B超病理诊断
- 异时大肠多原发癌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 2004年
- 探讨异时大肠多原发癌发病率、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经病理证实可切除大肠癌患者97例中共发现异时大肠癌7例,复查发现其中再次癌2例,有便血症状3例.有梗阻症状2例。术后定期复查特别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本病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 孙华君王云慧
- 关键词:外科手术多发性原发性
- 散发性结直肠癌4号染色体长臂的杂合缺失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在4号染色体长臂高频杂合缺失(LOH)位点寻找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方法: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在ABI 377DNA测序仪进行电泳分析,用Genescan 3.7和Genotype 3.7软件进行扫描及LOH分析。LOH结果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4号染色体长臂(4q)的平均LOH率为28.56%,发现明显的2个高频LOH区间,一个在D4S3000和D4S2915位点之间(4q12~21.1);另一个在D4S407和D4S2939位点之间(4q25~31.1)。在D4S3018位点,肿瘤直径>5cm的LOH明显高于直径<5cm的LOH(56%vs13.79%,P=0.01)。在D4S1534位点,肝转移的LOH明显高于未发生肝转移的患者(80%vs17.25%,P=0.012)。结论:2个4号染色体长臂的高频杂合缺失区域4q12-21.1、4q25-31.1可能存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 孙华君郑海涛许洁王兆文高建军姜立新吕忠船彭志海
- 关键词:杂合缺失结肠肿瘤染色体肿瘤抑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