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树林
- 作品数:142 被引量:80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成像诊断帕金森病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8例正常人、31例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分别进行11C-β-CFTPE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及统计参数图(SPM)进行分析,比较正常组与PD组之间的差异。结果:ROI显示PD组尾状核及壳核各区域DAT摄取明显低于对照组,重侧基底节DAT减少较对侧明显,重侧的尾状核头、体及壳核前、中、后的区域内CFT摄取值分别为轻侧的94.6%、87.0%、89.6%、91.8%、95.4%。SPM图像显示DAT减低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侧尾状核、壳核区域,以壳核中后部减低为著,重侧DAT减低区域明显大于轻侧。结论:11C-β-CFTPET显像能够客观显示帕金森病DAT不对称性代谢改变的区域,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SPM分析为一种更全面、准确的统计方法。
- 何婷婷王瑞民陈英茂张锦明姚树林田嘉禾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转运蛋白统计参数图
- FDG模块自动化合成2-^(18)F-乙酸盐及其临床前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研究国产商用^(18)F-FDG 模块自动化合成2-^(18)F-乙酸盐的可行性及其肿瘤显像。方法在商用 FDG 模块上未经修改参数,采用柱色层水解和纯化合成2-^(18)F-乙酸盐,并进行了放化纯、稳定性检测,生物学分布实验及荷乳腺癌和肺腺癌小鼠显像。结果采用商用 FDG 模块自动化合成2-^(18)F-乙酸盐,无需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纯化,时间短,产率高,平均合成效率达59.3%,放化纯>99%,合成时间为23 min。2-^(18)F-乙酸盐的稳定性高,毒性较低,正常鼠生物学分布示血液清除慢,PET 显像示乳腺癌和肺腺癌特异性摄取示踪剂。结论 2-^(18)F-乙酸盐是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肿瘤显像剂。
- 张锦明田嘉禾姚树林刘晓飞刘振峰郭喆
- 关键词:乙酸盐类氟放射性同位素化学合成放射性核素显像
- ^(18)F-FBB PET脑部图像采集中不同时长对感兴趣区域定量参数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氟18(^(18)F)贝他苯(^(18)F-FBB)PET脑部图像不同采集时长对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18)F-FBB PET检查的8名受试者,其中健康受试者5名,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3例。所有受试者均行^(18)F-FBB PET检查,在注射^(18)F-FBB注射液(3.7~5.5 MBq/kg)后90~110 min连续采集脑部动态PET图像20 min。在其他重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选择0~1、0~3、0~5、0~10、0~15和0~20 min进行图像重建,在每组图像的双侧额叶皮层、双侧颞叶皮层、双侧顶叶皮层、后扣带回和小脑皮层勾划相同的感兴趣区域(ROI),获得各区相应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对比分析各组数据图像与0~20 min图像中不同ROI的SUVmean的差异。结果:图像重建时采集0~1、0~3、0~5和0~10 min的图像与标准采集0~20 min图像SUVmean具有显著差异(t=-7.569~-2.410,P<0.05),0~15 min图像在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双侧顶叶皮层及后扣带回等区域的SUVmean值与标准0~20 min采集图像无明显差异(P>0.05),只在小脑皮层区域两者之间存在差异(t=-5.597,P<0.001)。结论:图像采集时长为15 min时可以达到与20 min图像采集时长相近的结果,可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受检舒适度及配合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吴世娜刘猛孙树伟常燕刘家金王瑞民徐白萱姚树林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 视觉分析^(18)F-Florbetaben在认知功能正常中国人群脑内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视觉分析β淀粉样蛋白(Aβ)示踪剂氟^(18)-氟比他班(^(18)F-FBB)在认知功能正常中国人群脑内的分布特征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纳入经确诊的认知功能正常受试者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65.0±7.69)岁,均进行^(18)F-FBB PET/CT脑部显像。从31例中随机选取6例作为对照[男2例,女4例,平均(66.0±7.19)岁]于1周后再进行碳11-匹兹堡化合物(^(11)C-PIB)PET/CT脑部显像。视觉定性评估^(18)F-FBB和^(11)C-PIB在脑内的分布特征,并观察所有受试者注射^(18)F-FBB后的不良事件。结果^(18)F-FBB在脑内正常分布特征为白质明显非特异性摄取,其余脑区均未见放射性摄取。31例^(18)F-FBB受试者中30例(96.8%)为PET阴性显像,1例(3.2%)PET阳性显像,示踪剂主要浓聚于眶上额叶及外侧颞叶;6例^(11)C-PIB对照受试者中5例(83%)为PET阴性显像,1例^(11)CPIB及^(18)F-FBB PET均为阳性显像;^(18)F-FBB的白质放射性摄取明显高于^(11)C-PIB。注射^(18)F-FBB后受试者中未见明确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认知功能正常中国人群中^(18)F-FBB的分布特征与^(^(11))C-PIB相同;^(18)F-FBB药物使用安全,可用于无创性评估脑内Aβ沉积。
- 常燕关志伟姚树林徐白萱张锦明
-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 强电磁环境长期暴露对人体血液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强电磁环境的长期暴露对相关作业人员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招募从事至少1年以上与强电磁辐射有关工作的人员入暴露组,同时招募该单位与强电磁辐射工作无关的人员入非暴露组,入选人员均为男性。多点监测工作环境的电磁强度,检测所有被试者外周静脉全血血浆中7项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7、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并进行比较,对其随暴露工作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暴露组(n=239)和非暴露组(n=203)的年龄、性别、工作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暴露组的IL-1β[(24.09±3.77)pg/ml vs(24.89±3.97)pg/ml,P=0.030]、IL-6[(15.74±2.26)pg/ml vs(16.46±2.49)pg/ml,P=0.001]和IL-8[(13.28±4.02)pg/ml vs(14.10±3.73)pg/ml,P=0.026]水平均较非暴露组显著降低;上述3种细胞因子随工作时间增加而变化的波动幅度较非暴露组更大;暴露组的IL-8水平与暴露工作时间和年龄均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两组IL-7、IL-10、TNF-α、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暴露于强电磁环境可导致相关作业人员的某些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进而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 王观筠吴琼姜云升吴阳勋王子乾孟萃姚树林姚树林
- 关键词:电磁场暴露细胞因子IL-1ΒIL-6IL-8
- ^(18)F-FLT PET显像诊断肺单发结节及评价细胞增殖的价值被引量:22
- 2007年
- 目的评价3-脱氧-3-^(18)F-胸腺嘧啶核苷(FLT)诊断肺单发结节(SPN)的价值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选择43例 SPN 患者行^(18)F-FLT PET 显像,测定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取得手术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 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Ki67)、非转移基因(nm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计算 SUV_(max)与上述癌基因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8)F-FLT PET 诊断真阳性22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15例,假阴性4例。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88.2%。SUV_(max)与癌基因标志物的关系分别为:p53 r=0.85,P<0.05;PCNA r=0.78,P<0.05;Ki67 r=0.89,P<0.05;nm23 r=-0.47,P<0.05;VEGF r=0.66,P>0.05。结论 ^(18)F-FLT 摄取高低能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和细胞增殖,不能反映肿瘤转移潜力,^(18)F-FLT 也非肿瘤特异显像剂。
- 谭业颖田嘉禾张锦明姚树林崔红英
- 关键词:细胞增殖胸腺嘧啶氟放射性同位素发射型计算机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核医学显像设备使用中若干问题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下核医学显像设备使用中注意的问题,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方法:在疫情下兼顾核医学显像流程、质量控制、放射防护和NCP防控,根据我国现行的核医学显像设备质量控制、放射防护及NCP防控的要求,研究讨论使用核医学显像设备的同时进行NCP防控和放射防护的方案。结果:制定了在NCP疫情下进行核医学显像设备质量控制及同时进行放射防护和NCP防控的方案。结论:在NCP疫情下应重视核医学显像设备的质量控制,防控NCP感染的同时兼顾放射防护。
- 耿建华陈英茂郑容姚树林彭程
- ^(18)F-FLT和^(18)F-FDG早期检测肺癌放疗、化疗疗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与肿瘤显像剂18F-FDG对比,研究18F-FLT早期检测肿瘤经放疗、化疗后的反应。方法荷LA-795肺癌细胞的小鼠,分别接受放疗和化疗。放疗单次剂量为20Gy,分对照组(A组)、放疗后1d组(B组)、放疗后2d组(C组);化疗剂量为腹腔注射0.1mg/ml顺铂/每鼠,分为对照组(D组)、化疗后1d组(E组)、化疗后2d组(F组)。以上各组再分为2亚组,分别注射18F-FDG和18F-FLT,注射后60min处死,测ID﹪/g和增殖细胞抗原(PCNA)值。结果 LA-795肺癌对18F-FLT摄取ID﹪/g低于18F-FDG。18F-FLT检测结果表明,LA-795肺癌无论经放疗还是顺铂化疗,1~2d后肿瘤摄取18F-FLT的ID﹪/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放疗1、2d,肿瘤摄取18F-FLT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53.8﹪和30.5﹪;顺铂化疗1、2d,肿瘤摄取18F-FLT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65.6﹪和29.6﹪。放化疗后肿瘤摄取18F-FLT的下降与肿瘤PCNA值下降呈正相关;放疗组的r=0.880(P<0.001),顺铂化疗组的r=0.930(P<0.001)。放疗、顺铂化疗1~2d后LA-795肺癌摄取18F-FDG的ID﹪/g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且ID﹪/g与肿瘤的PCNA相关性不大;放疗组的r=0.359(P=0.085),顺铂化疗组的r=-0.136,P=0.538。结论 18F-FLT是一种与肿瘤增殖相关的显像剂,在早期评价肿瘤放疗或化疗疗效方面比18F-FDG更有价值。
- 张锦明朱虹姚树林郭喆柳羲周乃康田嘉禾
- 关键词:18F-FLT放射性治疗疗效
- 肺细支气管肺泡癌对FDG的摄取特点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肺细支气管肺泡癌对1 8氟脱氧葡萄糖 (FDG)的摄取特点。方法 对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2 2例肺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人的FDG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PE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测取病变组织的最大与平均标准摄取值 (SUVmax与SUVmean)及正常肺组织的标准摄取值 (SUVlung)。所有病人的病变均手术切除明确诊断。结果 2 2例病人中 ,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的FDG摄取均高于相应的正常肺组织 (P <0 0 0 1)。SUVmax、SUVmean和SUVlung分别为 2 99± 1 35、2 2 8± 1 0 5和 0 38±0 0 9。细支气管肺泡癌SUV与肿瘤大小正相关 (P <0 0 0 5 )。 14例 (6 3 6 % )SUVmean与 9例 (40 9% )SUVmax低于 2 5。结论 肺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的FDG摄取高于正常肺组织 ,但是许多细支气管肺泡癌SUV低于 2 5 ,造成了FDG PET检查中的假阴性。
- 汪涛孙玉鹗于长海田嘉禾姚树林邵明哲
- 关键词:^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影像学诊断肿瘤转移
-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在头颈部肿大淋巴结定性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PET)检查对于头颈部肿大淋巴结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 2 7例伴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全身18氟 脱氧葡萄糖(FDG) PET检查 ,测取相应淋巴结的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 (SUVmean)和正常颈部组织的SUV(SUVneck)。所有恶性淋巴结全部得到病理确诊。结果 2 1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肿大患者中 ,2 6个肿大淋巴结对FDG的摄取能力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颈部组织 (SUVmax ,SUVmean和SUVneck分别为 4 6 2± 2 31,3 4 5± 2 74和 0 5 5± 0 0 8,P <0 0 0 1)。其余 6例 9个良性肿大淋巴结未见显影。PET对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颈部超声与CT、MR检查 (P <0 0 0 1)。结论 对于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 。
- 常平刘洪臣田嘉禾姚树林汪涛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氟-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