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国芳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人工耳
  • 2篇人工耳蜗
  • 2篇耳蜗
  • 1篇电刺激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处理
  • 1篇音调
  • 1篇语后聋
  • 1篇使用者
  • 1篇听觉
  • 1篇听力损失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平利川
  • 2篇唐国芳
  • 2篇冯海泓
  • 2篇原猛
  • 1篇孟庆林

传媒

  • 1篇声学学报
  • 1篇声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语后聋人工耳蜗使用者电刺激听觉部位音调感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系统地研究了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刺激听觉部位音调感知,全面地探讨了部位音调感知与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识别和音乐感知的关系。4位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参与了该研究。通过电极音调排序测试度量植入者的部位音调感知能力。言语能力测试和音乐音高分辨测试分别用米考察植入者的言语识别和音乐感知能力。结果显示,随着电极刺激部位从蜗尖移向蜗底,所有受试者均可获得从"低"到"高"的音调感知变化,但个体差异较大。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结果与其电刺激听觉部位音调感知能力相关,但受到天花板效应影响,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受试者的音乐音高分辨成绩与其电刺激听觉部位音调感知能力呈较好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当前人工耳蜗声音编码策略所传递的声信号特征已可使植入者获得良好的言语识别效果;且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对植入者的部位音调感知能力要求不高。但当前的声音编码策略并未能有效对音乐信号进行编码;植入者在理解音乐这类复杂声信号时,其电刺激听觉部位音调感知能力一定程度决定了其听音效果。
平利川原猛唐国芳冯海泓
关键词:人工耳蜗电刺激音调听觉使用者
人工耳蜗信号处理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人工耳蜗是一种帮助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者恢复听觉的电子装置。人工耳蜗信号处理策略是人工耳蜗的关键技术之一,决定了人工耳蜗电极输出的信号特征。介绍了电刺激听觉机理,按照时间顺序对主要的人工耳蜗信号处理策略进行介绍,并从听觉感知模型理论的角度对过去40年中在人工耳蜗信号处理策略研究上取得的进展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对未来的人工耳蜗信号处理策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冯海泓孟庆林平利川唐国芳原猛
关键词:人工耳蜗听力损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