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浩辉

作品数:19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肝癌
  • 6篇肝细胞
  • 5篇胆管
  • 5篇原发性
  • 5篇肿瘤
  • 5篇结石
  • 4篇胆管癌
  • 4篇胆管结石
  • 4篇细胞癌
  • 4篇复发
  • 4篇肝胆
  • 4篇肝胆管
  • 4篇肝胆管结石
  • 4篇肝细胞癌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外科
  • 3篇肝胆管癌
  • 3篇肝肿瘤

机构

  • 19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周浩辉
  • 17篇蔡欣然
  • 12篇黄长玉
  • 11篇陈燕凌
  • 6篇周良艺
  • 5篇程锐
  • 4篇沈娟
  • 4篇黄建富
  • 3篇朱金海
  • 2篇王弼
  • 2篇韩圣华
  • 1篇陈辉星
  • 1篇洪海杰
  • 1篇郑宇辉

传媒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福建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83例治疗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病例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结石广泛分布于肝内及肝外胆道。12%(10/83)合并胆管癌。残余结石率为28.9%。肝叶切除42例,肝叶切除+胆肠吻合8例,胆肠吻合8例,胆管切开取石引流25例,脾切除+门奇断流13例。肝叶切除组优良率(90%),肝叶切除+胆肠吻合组优良率(87.5%),胆管切开取石引流组78%,胆肠吻合组75%,肝叶切除、肝叶切除+胆肠吻合组优良率高于单纯切开、胆肠吻合组;但各组在并发症率及残余结石率统计学上差别无显著性。脾切除+门奇断流组在并发症和优良率上与未行脾切除+门奇断流组统计学上差别无显著性。结论(1)肝叶切除去除病灶,纠正胆管狭窄是处理肝胆管结石,缓解肝硬化的有效方法。(2)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肝功能较好者可在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同期做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周良艺黄长玉蔡欣然周浩辉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原发性肝癌术后HBV活跃复制者拉米夫定治疗对肿瘤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术后HBV DNA活跃复制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肿瘤复发的影响。 方法:41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血清HBV DNA>105 copies/ml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21例(手术切除+拉米...
蔡欣然黄长玉周浩辉周良艺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复发拉米夫定
文献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及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治疗32例PHCC合并PVTT,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并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与同期50例无癌栓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访26例,术后复发时间为2m^28m,术后是否化疗对复发时间有显著影响;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6.2%、38.5%、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经门静脉断端或/和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延缓复发、提高生存率意义重大;对于难以切除的PHC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黄长玉黄建富陈燕凌沈娟蔡欣然周浩辉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外科治疗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外科诊治
200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外科手术、肝动脉介入栓塞(TAE)及保守治疗等方法共收治36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疗效预后。结果:①临床表现:突发右上腹痛、晕厥、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等休克征象;不同程度的贫血;收缩压低于90mmHg(63.9%)。B超和/或CT检查:提示肝占位性病变,腹腔积液;诊断性腹穿,有25例抽出不凝固血。②手术治疗组:急诊肝癌切除21例、肝动脉结扎+缝合止血3例,单纯缝合填塞止血3例,均达到止血目的,6例术后肝功能不全,4例右胸腔积液;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肝功能恢复后行二期肝癌切除。0.5、、1、2、3年生存率为77.8%、59.3%、40.7%、18.5%。③介入治疗组: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其中7例手术后出血完全控制,1例出血控制后2天再出血行开腹手术填塞止血。无手术死亡,3例术后肝功能不全。④保守治疗2例,1例保守1周后行肝癌切除,1例恶化出院。结论:诊断性腹穿及肝胆B超、CT检查是肝癌破裂出血诊断治疗的关键;对肝功能尚可,癌肿估计可切除,中重度或难以纠正休克者应急诊手术治疗;肝功能损害不能耐受手术,肿瘤难以一期切除,轻中度休克者可采用急诊TAE术,为二期治疗创造条件。保守治疗只适用于出?
蔡欣然黄长玉陈燕凌黄建富沈娟周浩辉
关键词:破裂出血手术切除栓塞疗法保守疗法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5例,依据胆总管结石直径分为A组(结石直径10~20mm)78例、B组(结石直径<10mm)77例。A组行微创手术38例,开腹手术40例;B组行微创手术46例,开腹手术31例。微创术式为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术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总管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行微创手术者手术时间[(104.23±37.70)min]较行开腹手术者[(181.08±34.19)min]短,术中出血量[(17.24±9.49)mL]较行开腹手术者[(90.25±51.35)mL]少(P<0.05),住院时间[(20.08±5.61)d]、结石清除率(94.7%)、并发症发生率(10.5%)与行开腹手术者[(17.55±6.81)d、100.0%、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行微创手术者手术时间[(102.68±18.69)min]较行开腹手术者[(154.54±44.16)min]短,术中出血量[(15.67±10.94)mL]较行开腹手术者[(60.00±29.69)mL]少(P<0.05),住院时间[(16.59±7.11)d]、结石清除率(97.8%)、并发症发生率(2.2%)与行开腹手术者[(15.10±2.86)d、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并患者,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取得与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同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林鸿坡程锐陈燕凌周浩辉洪海杰王弼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
NOTCH4基因表达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NOTCH4基因表达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2014年间85例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PAS/CD31双染检测NOTCH4表达与VM的相关性;在体外三维细胞培养体系中靶向抑制肝癌细胞NOTCH4的表达,观察其对VM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VM阳性的组织标本中NOTCH4高表达(P=0.019);siRNA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NOTCH4基因的mRNA表达(P值分别为0.007、0.003)及蛋白表达(P值均为0.000)均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靶向抑制NOTCH4的表达影响肝癌细胞在三维细胞培养体系中VM管状结构的形成。结论 NOTCH4基因表达影响肝细胞癌中VM的形成,可能成为肝细胞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
程锐柯坤蔡欣然周浩辉陈燕凌
关键词:肝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基因肿瘤抑制
Ki67抗原与P16蛋白在人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人肝内胆管癌组织中Ki67抗原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2例人肝内胆管癌组织石蜡切片行Ki67抗原和P16蛋白染色分析。结果:①肝内胆管癌Ki67指数(35.9±20.0)显著高于肝内胆管结石症和正常肝内胆管(P<0.001),并随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01);淋巴结转移组Ki67指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②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在肝胆管癌组织、胆石症增生胆管上皮、正常肝内胆管上皮各组间分别为55.4%、78%、93.3%,呈递减趋势(P<0.05),并随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减低(P<0.05)。③Ki67抗原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随Ki67-LI值升高P16蛋白表达减低(P<0.01)。结论:Ki67抗原作为细胞增殖指标其过量表达与肝内胆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特别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应用临床判断肿瘤转移危险性和估计预后。P16蛋白缺失与肝内胆管癌的发生有关。
周浩辉陈燕凌黄长玉蔡欣然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KI67抗原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靶向UCP-2基因siRNA慢病毒转染对胰腺腺泡细胞AR42J坏死、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靶向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转染对胰腺腺泡细胞AR42J坏死、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靶向UCP-2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AR42J细胞(实验组),并设立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镜检确定感染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的UCP-2 mRNA。以1×108mol/L的蛙皮素刺激AR42J细胞,采用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仪检测蛙皮素刺激后不同时间点AR42J细胞的坏死率和凋亡率,同时检测细胞内的ATP、活性氧簇(ROS)。结果成功构建了滴度为5×108TU/mL的UCP-2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实验组细胞UCP-2 mRNA表达明显降低,各时间点AR42J细胞凋亡率及其ROS、ATP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细胞坏死率则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UCP-2基因siRNA慢病毒转染可抑制AR42J细胞的UCP-2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坏死,其作用机制与其增加AR42J细胞内ROS、ATP表达有关。
程锐蔡欣然周浩辉韩圣华朱金海陈燕凌
关键词:解偶联蛋白-2细胞坏死RNA干扰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外胰腺腺泡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炎症调控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对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培养胰腺腺泡细胞系AR42J,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ω-3 PUFAs预处理后蛙皮素刺激)、C组(仅用蛙皮素刺激);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中NF-κB p65亚单位的含量;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细胞坏死。结果 B组TNFα、IL-6、UCP-2 mRNA表达水平、细胞核NF-κBp 65含量及细胞坏死率与C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10)vs(1.34±0.19),P<0.001;(0.69±0.06)vs(1.39±0.06),P<0.001;(0.58±0.12)vs(1.26±0.07),P<0.001;(0.54±0.09)vs(0.92±0.09),P<0.001;(0.20±0.01)vs(0.35±0.03),P<0.001;F=62.718~157.426,P均<0.05]。而B组、C组TNFα、IL-6、UCP-2 mRNA表达水平、细胞核NF-κBp65亚单位含量及细胞坏死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10)、(1.34±0.19)vs(0.34±0.05),P=0.003、P<0.001;(0.69±0.06)、(1.39±0.06)vs(0.23±0.03),P=0.001、P<0.001;(0.58±0.12)、(1.26±0.07)vs(0.32±0.08),P=0.003、P<0.001;(0.54±0.09)、(0.92±0.09)vs(0.26±0.12),P<0.001、P<0.001;(0.20±0.01)、(0.35±0.03)vs(0.13±0.03),P=0.024、P<0.001;F=62.718~157.426,P均<0.05]。结论ω-3 PUFAs可能抑制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
程锐蔡欣然周浩辉韩圣华朱金海陈辉星陈燕凌
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炎症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漏诊原因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蔡欣然黄长玉黄建富陈燕凌沈娟周浩辉
关键词:肝胆管癌漏诊原因肝胆管结石确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