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昭智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原油
  • 2篇润湿
  • 2篇润湿性
  • 2篇核磁
  • 2篇核磁共振
  • 2篇磁共振
  • 1篇低磁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包水
  • 1篇油包水乳状液
  • 1篇油类
  • 1篇原油体系
  • 1篇原油黏度
  • 1篇乳状液
  • 1篇石油类
  • 1篇黏度
  • 1篇温度
  • 1篇污水
  • 1篇接触角
  • 1篇监测分析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周昭智
  • 4篇汪先珍
  • 2篇马颖洁
  • 1篇胡淑娟
  • 1篇纪常杰

传媒

  • 4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含油污水石油类分析中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01年
对影响油类测定的一些因素如排污状况、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分析条件等进行探讨。根据各种污水的具体状况 。
周昭智
关键词:含油污水石油类监测分析
核磁共振法确定润湿性指数被引量:2
2007年
早期了解油藏润湿情况对选择油田最佳开发方案至关重要。不够重视润湿条件(如假定为水湿性)可能导致原油地质储量评价错误和出现意想不到的动态特征(如水淹)。本文描述了根据核磁共振数据确定岩石润湿性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与岩石表面直接接触的实验流体存在额外核衰减的事实。假定外部因素忽略不计或实验之间无变化,撇开其综合价值,原油衰减时间的减少一般称为定量润湿性指示。通过核磁共振响应的精细模拟,这个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定量润湿性指数。该方法需要对两种地层流体(即盐水和原油)进行核磁共振测量,包括扩散作用的多重采集图像使解释更有说服力。通过岩心数据与标准润湿性实验对比,基于核磁共振的新方法得到了广泛的验证。核磁共振测井应用正在进行中。
汪先珍周昭智马颖洁
关键词:润湿性核磁共振
应用低磁场NMR测量方法预测原油黏度
2006年
加拿大拥有巨大的稠油和沥青质原油油藏,成功开采这类原油,黏度测量是关键。低磁场核磁共振(NMR)作为测量这一性质的工具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以前研究的NMR黏度关系对大范围黏度和温度数量级评价是有效的。利用NMR光谱与黏度关系实验,建立起现象学关系式,更详尽地研究了原油黏度和NMR,为提出的关系式提供了理论证明。还介绍了一种新型调谐方法,通过该方法使应用Arrhenius(阿列纽斯)公式的关系式可以改善多种温度下单一原油的NMR黏度评价。调谐使NMR可用于研究监测热力采油井或在线监测产出液蒸气冷却后黏度。
汪先珍周昭智纪常杰
关键词:原油黏度低磁场核磁共振
含气原油油包水乳状液黏度测试试验研究及相关验证
2005年
描述一种在加压(1-100bar)和控温流动条件下利用一个空轮形流动模拟器测量乳状液黏度的方法。当模拟器轮子旋转时,其中的液体以旋转相反的方向运动,作用在轮轴上的扭矩通过校正模型转换成流体的黏度而被测量出来。这个方法已应用到北海油田压力100bar、含水率0-90%的一些含气原油油包水乳状液的黏度测试中。测试表明,该方法对较小仪器中含气原油体系油包水乳状液黏度测试非常有效。尽管所研究的原油很不相同,黏度差异也很大,但相对黏度作为含水率至少达60%的函数,所显示出的变化并不大,通常可用典型曲线来表示。实验中得到的相对黏度与一个随温变化的Richardson型关系式进行了对比。另外三个关系式分别由Mooney、Pal和Rhodes(P&R)及Pal提出。通常,若偏重测量数据,P&R的关系式给出了最佳拟合,与Mooney关系式很接近,但对于低介质含水率来说,Ronningsen关系式与以上相当,这个关系式测量不需作任何校正。在实际作业设计目标中,虽然在低介质含水率时可能有点保守,但在高含水率时比较乐观它提供了一个相当精确有效的测量流体黏度的方法。所发现的Pal最新关系式对校正点的选择非常敏感,因此,对低含水率或高含水率都很不准确。
汪先珍周昭智胡淑娟
关键词:油包水乳状液黏度油包水乳状液原油体系黏度RICHARDSON高含水率
以核心渗流方式输送稠油的管道内表面润湿性转变
2007年
本文研究改性表面作为以核心渗流方式输送稠油的管道内壁,以减小或完全消除原油黏附。为了得到亲水/憎油表面,对表面进行氧化,改变管壁粗糙度都是可行的方法,同时还要对氧化和粗糙度改变所起的作用进行量化。管壁润湿性变化通过测量(水相中)油/水/表面体系接触角进行描述。试验表面包括PVC、不锈钢、搪瓷钢、镀锌钢和工业碳钢,还研究了盐、pH值和温度对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表面氧化和粗糙度增加都使接触角降低,使表面的亲水性增强。没有氧化的PVC和钢表面接触角大约为113~150^。(即呈亲油性),氧化后钢接触角约14~20^。,PVC为65^。。粗糙度为0.24μm的不锈钢接触角为35^。;粗糙度增高至2.28μm时,接触角下降至13^。。搪瓷钢接触角为20^。,可有效防止油的黏附。Na2SiO3对所有表面都可有效地降低接触角,Na:SiO。溶液可使玻璃、PP和不锈钢系的接触角分别下降至约25^。、45^。和20^。。低温和pH值在4~8范围以外的溶液可降低接触角。粗糙度为2.5μm搪瓷钢、不锈钢、氧化聚合物或氧化工业碳钢都可较好地用作以岩心渗流方式输送稠油的管道。
汪先珍周昭智马颖洁
关键词:稠油接触角润湿性粗糙度温度PH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