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旋光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2篇凝固术
  • 2篇氩离子
  • 2篇氩离子凝固
  • 2篇氩离子凝固术
  • 2篇息肉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肠道
  • 1篇性疾病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疾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息肉
  • 1篇特异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5篇周旋光
  • 2篇薛林云
  • 2篇欧阳钦
  • 1篇林羡屏
  • 1篇林红
  • 1篇黄中华
  • 1篇薛鹏星
  • 1篇陈清荣
  • 1篇陈伟
  • 1篇吴海燕
  • 1篇吴登峰
  • 1篇黄中华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福建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无痛胃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及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林红周旋光薛鹏星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消化道息肉隆起糜烂性胃炎
弥漫浸润型结肠癌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2015年
结肠癌肠镜下表现多种多样,进展期肠癌病理大体分溃疡型、隆起型、浸润型,其中以溃疡型最常见。浸润型可使肠管局部狭窄,但很少形成像皮革胃样弥漫浸润型癌,而本院发现1例,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长达30cm,报道如下。患者男,58岁,因反复排黏液便伴排便困难2个月,加剧1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出现反复排黏液便,每日多十余次,每次量少,伴排便困难,呈进行性加剧。
吴登峰周旋光吴海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弥漫浸润型结肠癌误诊排便困难镜下表现
近20年中国IBD研究进展——20年文献总结被引量:27
2013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该病过去在西方国家多见,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然而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国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对该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此文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中国IBD的研究现状,比较前后10年IBD相关研究差异,为IBD的进一步研究和诊治提供借鉴。
薛林云欧阳钦黄中华周旋光陈伟
关键词:IBD肠道炎性疾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
氩气刀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氩气刀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肉猪的新鲜乙状结肠30份,每份均设立实验组(黏膜下注射后氩气烧灼)和对照组(直接氩气烧灼),烧灼后病理组织学观察猪结肠壁各层损伤情况并行组间对比分析。另选择10例结肠广基息肉患者(息肉直径1~2cm,厚度在3mm以内),均分成观察组(黏膜下注射后氩气烧灼)和对照组(直接氩气烧灼),烧灼后超声内镜观察人结肠壁各层损伤情况。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组损伤猪结肠固有肌层5份、黏膜下层25份(上1/34份、中1/312份、下1/39份),实验组损伤猪结肠黏膜下层26份(上1/322份、中1/34份)、黏膜肌层4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内镜观察显示:对照组人结肠黏膜层与黏膜下层融合、层次不清,局部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边缘毛糙、不规则;观察组人结肠1、2层边缘稍毛糙模糊,其余各层层次界限清晰。结论黏膜下注射对氩气刀烧灼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结肠息肉患者氩气刀治疗发生穿孔的概率。
林羡屏周旋光陈清荣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氩离子凝固术黏膜下注射
5ASA干预对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薛林云欧阳钦黄中华周旋光
关键词:肠道菌群T-RFLP免疫调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