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 作品数:40 被引量:123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文化科学 建筑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风格即人——试论周令钊先生的艺术设计之路 2020年 提到艺术家、画家,大多数人脑子里面会立刻蹦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罗丹、梵·高、徐悲鸿、齐白石等巨匠的名字,似乎艺术家都应该是卓尔不群、戛戛独造的一类人。事实上,由于时空、信仰、民族、思想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的人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彼此之间差别其实非常大,很难统而化之。即使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家,他们之间的追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来,置身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经历了整个20世纪剧烈动荡、诡谲变幻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的艺术家,他们选择的艺术方向就更加多样。比如,在艺术上:有的人固守传统,有的人融合中西,有的人借古开今,有的人引东洋之水,有的人取西洋之经,有的人孜孜于文人画传统,耽心于书卷之气,也有的人扎根于民间艺术,问道于下里巴人。尽管每一个时期,都会有艺术家认为只有自己掌握了艺术的真理,可时过境迁之后,人们总会发现,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苛求大家都走一样的道路。只要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能够闯出一个新天地,其价值终究会被历史铭记。 周博关键词:风格即人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融合中西 下里巴人 天安门:时间、空间与视像--以周令钊相关艺术设计作品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2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1949-1959),艺术家周令钊创作了大量与天安门有关的艺术设计作品。围绕天安门视觉形象的建构问题,可以探讨这一图像作为国家象征的确立、艺术家基于特定时空的视觉感受和身体经验形成的“视像”与重要公共图像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图像在社会层面的衍化传播。对于周令钊这样把设计和装饰性语言建立在精准的写实基础上的艺术家来说,在特定时空关系中形成的“视像”对其艺术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所谓艺术家个体在重大集体项目中的贡献,往往就是这样一些个体经验被意识形态或公共话语充分抽象和提取之后的凝聚。 周博关键词:艺术设计作品 装饰性语言 公共话语 视觉形象 视像 “抽象”的逻辑 2009年 当我们在认识当代中国艺术家制作的抽象作品时,西方20世纪抽象艺术发展的经验就会很自然的成为一个参照。尤其是当我们意识到,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所主张的那条进步论的和追求纯粹的形式主义路线多年前就已近终点时,便难免产生一种错过末班车的懊悔。 周博关键词:逻辑 艺术发展 形式主义 艺术家 和实生物:中国设计的经验、观念与系统 2023年 本文从“中国设计”的角度,对中国设计学的主体性话语建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文章认为,要建立中国设计学的主体性,首先,要珍视中国的设计经验,珍视和中国这片土地切实相关的、真实可感的设计经验;其次,中国的设计师和理论家要有能力提炼、升华中国的设计哲学美学观念,不断地提出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第三,要同时注重个体和整体性的设计话语系统的建构。最后,从“和实生物”的角度提出,当以“中国设计学”的名义讨论主体性话语建构的时候,要警醒所构建的这个话语系统是否是一个开放的结构。 周博关键词:和实生物 作为构造的世界剧场——莫霍利-纳吉的雕塑观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以莫霍利-纳吉的两本重要著作《新视觉》和《运动中的视觉》为核心,结合威廉·塔克的《雕塑的语言》和罗莎琳·克劳斯的《现代雕塑的变迁》,对莫霍利-纳吉的雕塑观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纳吉深受"总体艺术"论的影响,这使他的思想和实践兼具多样性和系统性的特征。他对于雕塑发展的认识虽然具有进步论的特点,但他也能够创造性的把古典雕塑对光影和表现性理解融入到了他自己的作品中。正是这种对于价值判断的"相对性"而非"绝对性"的强调,使他的《光显示机:动态雕塑》在罗莎琳·克劳斯的分析中成为现代雕塑家中利用"剧场性"的一位先驱。事实上,莫霍利-纳吉远比学界将之作为"构成主义者"的简单归类要复杂得多。他的总体艺术思维方式帮他建构了一个多维度的大厦,当我们在对他的某一个维度进行批评时,又总是能够在他思考的另外一个维度上看到其思考的合理性。而且,纳吉总是力求把自己对于艺术的思考与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和精神困境相联系,这就使他的雕塑观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论模式。 周博关键词:剧场性 论系统:德国现代设计断想 2023年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之后,冷战结束。最近一二十年,冷战时期设计研究一度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08年,英国V&A博物馆举办了题为“冷战摩登:设计1945-1970”(Cold War Modern Modern:Design 1945-1970)的展览,后来关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设计展也多了起来。 周博 王楠关键词:两德统一 博物馆 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冷战时期 维克多·帕帕奈克论设计伦理与设计的责任 被引量:17 2011年 讨论了维克多·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观。通过对其著作的文本分析指出,维克多·帕帕奈克选择以社会利益作为设计伦理的价值基础,批判了狭隘的设计职业道德准则。针对大批量生产和消费设计带来的诸多问题,维克多·帕帕奈克强调了设计对于用户、社会和环境所负有的道德责任。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他的设计伦理观属于责任伦理的范畴。维克多?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观虽然影响深远,但由于他对消费社会改变的可能性估计不足,使他的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缺乏张力。 周博关键词:设计伦理 职业道德 社会利益 责任伦理 消费社会 虚拟偶像:从塑造偶像到塑造自我 2023年 以虚拟世界打造为目标的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推动了虚拟偶像在技术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与转化,虚拟偶像从塑造偶像转向塑造自我。社交头像(Avatar)逐渐出现个人数字化替身属性的虚拟偶像,现实中的个体得以以虚拟偶像作为替身,实现现实与虚拟现实世界之间的身份转换和人格重建,融入虚拟世界的生存空间。这种虚拟偶像的主观性创造,与早期被动接受虚拟偶像的客观关注,形成了虚拟主体本质上的转化,现实主体成为个人虚拟形象偶像化创造的核心源动力。以现实自我为原型基础而主观设计的“理想化”虚拟偶像,从实现“自我”到“塑造自我”的发展中,完成二元或多元生命形态的可能。未来个人化身虚拟偶像作为自我在虚拟世界中的镜像投射,会与其他个人化身虚拟偶像产生关联和互动,从而在虚拟世界中共建社会生活形态,现实与虚拟世界真实性边界的融合,生命个体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形成多元化形态的自我共存,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态势。 郭璎萱 周博关键词:塑造自我 超越自我的精神之旅——关于《丹心谱》的艺术创作 2015年 《丹心谱》是艺术家李世刚、李世东和刘海龙用了近一年时间,精心构思、创作的一组以周恩来总理伟大光辉的人生足迹作为主题的史诗性作品。《丹心谱》由九件具有一定独幅性质的画面组成,单幅画面宽1.20米、高2.20米,每幅画都选取了周总理一生中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时刻作为主题。 周博关键词:艺术创作 精神之旅 超越自我 国家命运 史诗性 国画复兴与民族主义话语实践——以郑午昌的画学实践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以郑午昌的画学思想和实践为中心,考察上海国画复兴运动中的新传统主义与民族主义话语之间的关系。通过话语分析发现,郑氏关于国画复兴的话语与国民党官方所宣传的民族主义话语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他的理论表述也使国画复兴的话语成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既表明了郑午昌对于国民党宣扬"固有文化"的主观认同,也是民族命运危机时刻的时势使然。在实践的层面,通过把文人画重新"镶嵌"到了一个新的艺术机制和社会环境中,实现了国画"整个的向上"。 周博关键词:新传统主义 画学 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