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永胜

作品数:48 被引量:333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流感
  • 9篇死因
  • 8篇死亡率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7篇流行性
  • 6篇流行性感冒
  • 6篇感冒
  • 5篇信息系统
  • 5篇甲型
  • 5篇公共卫生
  • 4篇电话调查
  • 4篇死因分析
  • 4篇甲型H1N1...
  • 3篇知信行
  • 3篇实验室
  • 3篇流行病学研究
  • 3篇公共卫生实验...
  • 3篇PM
  • 2篇地理信息

机构

  • 48篇深圳市疾病预...
  • 10篇汕头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广东药科大学
  • 3篇广东药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华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吉林职工医科...
  • 1篇吉林中西医结...
  • 1篇深圳市气象服...

作者

  • 48篇吴永胜
  • 20篇刘晓剑
  • 12篇程锦泉
  • 10篇付英斌
  • 9篇马汉武
  • 8篇彭朝琼
  • 8篇逯建华
  • 7篇谢旭
  • 6篇吴小敏
  • 5篇张顺祥
  • 5篇李丽萍
  • 5篇张亮
  • 5篇陈静文
  • 4篇黄智峰
  • 4篇蔡云鹏
  • 4篇冯铁建
  • 4篇梅树江
  • 4篇何建凡
  • 4篇张仁利
  • 4篇张雅德

传媒

  • 8篇中华疾病控制...
  • 7篇中国热带医学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伤害医学(电...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中国卫生信息...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地区HIV-1感染者的本底耐药水平调查初探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可靠,适合深圳人群的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方法,调查分析深圳地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毒株耐药突变及其本底流行情况。[方法]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片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通过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够获得1300bp长度的目的基因片断。经序列分析所得的21份RT基因结果中有8份对NRTI产生耐药突变(38.5%),5份对NNRTI产生耐药突变(23.81%);另外分析所得的12份PR基因结果中1份产生对蛋白酶抑制剂主要耐药突变(8.33%),5份产生对蛋白酶抑制剂次要耐药突变(41.67%)。[结论]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有效地监测HIV-1感染者血浆中的耐药性病毒株的存在,并且检测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已经存在耐药突变株。
吴永胜马贞丽赵锦赵广录王晓辉陈琳甘永霞张燕冯铁建
关键词:HIV-1蛋白酶基因逆转录酶基因
信息系统对公共卫生实验室管理支持能力评价
2008年
目的初步建立信息系统对公共卫生实验室管理业务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与公共卫生实验室管理业务相关机构需求方的面谈和问卷调查,获取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现状,按优先级、难度和风险3个维度对公共卫生实验室管理直接相关的需求进行分析,再根据未来需求特征对信息支持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得到4大类32项主要公共卫生实验室管理功能需求。初步建立了8个维度5个层级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对样本信息管理、标准维护、样本追踪、质量控制、数据处理、检验报告、设备/用品管理、系统间信息共享及交换等8个方面进行评分,可有效评价公共卫生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支持能力和成熟度,为信息系统的现状评估和差距分析提供参考标准。
吴永胜程锦泉陈静文张亮许华平胡丹丹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精准防控体系构建与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流行引起了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深圳作为人口密度高,人群流动性大的超大城市,存在着新冠输入性传播及广泛社区暴发性流行的风险,给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深圳市通过分析本地新冠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特征,积极探索流行规律与防控重点,确立了“重点人群筛查+病例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追踪随访管理”为核心的精准防控策略,辅以佩戴口罩、延迟复工复学、保持社交距离和社区管控的综合策略。在综合策略的实施下,感染者从症状出现至隔离间隔时间缩短,广泛追踪筛查及隔离管理策略促进了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有效降低社区传播风险。此外,通过建立输入风险数学模型,评估输入风险以及城市防控承受能力研判,适时调整针对性策略。对出院复阳患者开展监测随访,评估其传播风险,制订复阳人员的随访管理方案和工作指引。“筛查发现-隔离管理-广泛追踪”的称新冠疫情精准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落实,使得深圳在新冠疫情流行后40d内得到有效控制,为全世界特别是大城市精准有效控制新发传染病流行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吕秋莹梅树江张仁利吴永胜何建凡李媛彭博张振逯建华高玮房师松王敬忠温莹程聪邹旋夏俊杰彭朝琼冯铁建
关键词:防控策略
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效果评价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对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明确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强的超大城市新冠肺炎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绘制新冠肺炎流行曲线,划分流行期和防控阶段,观察防控措施效果。制作双层阶发病标点地图,明确不同时点传染源的分布和传播风险。建立传播动力学模型,预期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反映人群风险水平。借助深圳市人群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估计人群防护和响应能力。结果深圳市新冠肺炎流行经历了上升期、平台期和下降期,疫情上升快,但高峰期持续时间短,而发病降低的速度快和幅度大;流行曲线虽然呈现人传人现象,但"拖尾"现象不明显。从发病标点地图看,在新冠肺炎防控干预期,传染源分布广泛;人口密度越高的区域,病例数越多;而防控干预措施见效后,传染源减少。从预期发病数对比可见,实际病例数大幅减少。高危险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月16日之后未能检出。市民新冠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较高,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度较高。结论深圳市早期由部门主导的防控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足以阻断新冠肺炎流行;一级响应策略和措施效果明显,确保了春节后复工复产的启动;对超大城市,采取综合性阻断策略和措施,同样可以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
邹旋吴永胜刘晓剑黄素丽何建凡赵锦武南张仁利梅树江刘佩意张振石晓路吕星卫兰马起山逯建华李媛冯铁建彭朝琼张顺祥夏俊杰
关键词:应急响应
基于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的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时空聚集性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和空间自相关系数分析深圳市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流行性腮腺炎时空聚集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表达相应的聚集区域。结果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确定了23个可能的发病聚集区域,一类聚集区域发生在2011年11月27日~12月26日,聚集范围包括沙头角和海山街道(P〈1.0×10^-17),二类聚集区域包括22个,2009年探测到6个,包括4个聚集区域和2个聚集点,2010年探测到7个,包括1个聚集区域和6个聚集点,2011年探测到9个聚集点。呈现大范围聚集区域减少,小范围的聚集点逐渐增多的趋势。23个聚集区主要出现在4~7月份和11~2月份,与深圳市和广东省腮腺炎疫情高峰出现时段相一致。局部自相关分析发现的高-高聚集区域为:2009年海山、沙头角、莲塘、南头和龙岗街道;2011年盐田、海山、平湖和福永街道,结果与时空扫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示了发病聚集区域,为以后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周志峰梅树江周洁吴永胜马汉武张顺祥孔东锋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地理信息系统
深圳市大气PM_(10)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大气PM10对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后,对深圳市2008年大气PM10日均浓度与同期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回归分析,同时考虑滞后效应。结果当日大气PM10浓度与当日门诊量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PM10滞后效应以滞后5日的健康效应最强,每上升10μg/m3,超额危险度为1.113%(95%CI 0.613%~1.616%)。考虑CO、NO2、SO2等的影响后,除单独引入CO降低PM10效应估计值外,其余均使PM10的健康效应估计值有所升高。结论深圳市大气PM10污染与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存在正相关。
彭朝琼余淑苑张振刘国红何龙廖湘庆张玲吴辉吴永胜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呼吸系统疾病广义相加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日门诊量
深圳市居民1994—2013年伤害死因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居民1994—2013年间的伤害死因构成特征,为伤害预防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系统及深圳市殡仪馆的死亡登记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ICD-10)对伤害死因进行编码归类,计算伤害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等指标,以描述伤害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994—2013年深圳市居民的伤害死亡例数为50641,年平均伤害死亡率为33.24/10万,其中,男性的年均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49.62/10万vs.19.45/10万,P<0.05)。深圳市居民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6.22%)。前五位伤害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跌落、他杀、自杀和其他伤害事故,不同性别人群的伤害主要死因构成类似,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伤害死因构成存在差异,其中,除交通事故及跌落这两大死因外,0~14岁年龄组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还包括溺水(占比27.53%),15~34岁年龄组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还包括他杀(占比14.05%),35~59岁年龄组人群和60岁及以上的主要伤害死因还包括自杀(占比分别11.25%和16.23%)。结论深圳市居民伤害死亡率较高。交通事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男性的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政府应对伤害造成的死亡予以重视,并根据不同人群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措施。
唐冬纯刘晓剑付英斌李丽萍吴永胜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交通事故
深圳市卫生应急预案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创新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预案的调查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探讨卫生应急预案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以期为以后的预案制订、补充与完善工作提供参考。
张雅德梅树江吴永胜吴小敏刘东溟迟秀梅刘颖
关键词:疾病控制卫生应急
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方法运用Excel 2013和Sa TScan软件对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运用Moran′s I统计量分析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并将结果在Arc Map中呈现。结果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位于每年5月份和9月份,2010—2014年发病病例当中男女性别比为1.6∶1;5岁以下婴幼儿是发病主要群体,占总发病数的94.00%;不同发病角色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6.00%;深圳市手足口病高发病率街道主要位于龙岗街道,坪地街道和布吉街道,街道年均发病率超过600/10万,低发病率街道主要位于招商街道和桃源街道,街道发病率在200/10万以下,街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4年深圳手足口病存在全局空间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3,0.21,0.18,0.17和0.22(P均<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H聚集区主要位于坪地街道、龙岗街道、龙城街道和坑梓街道,H-L聚集区主要位于沙头角街道,L-L聚集区主要位于桃源街道。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针对重点区域应加大防控力度。空间相关分析能很好地说明手足口病的空间相关性。
杨连朋李丽萍吴永胜刘晓剑张震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空间自相关
2013年深圳市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42
2015年
目的了解2013年深圳市居民死因及特征,为评价深圳市居民死亡风险,采取合适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深圳市死亡登记报告系统,并在深圳市殡仪馆设立死亡登记点进行登记核实,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深圳市2013年居民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及特征。结果 2013年深圳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112.23/10万,其中男性(133.66/10万)高于女性(88.28/10万);户籍人口(138.08/10万)高于非户籍人口(101.57/10万)。死因前5位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和死因诊断不明疾病。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有差异。结论深圳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深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切实预防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及促进,降低居民死亡率。
李山山刘晓剑付应斌吴永胜马汉武谢少华程锦泉
关键词:死亡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