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生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泉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药物治疗
  • 1篇院前急救
  • 1篇院前急救工作
  • 1篇文献复习
  • 1篇急救
  • 1篇急救工作
  • 1篇急救中心
  • 1篇发病
  • 1篇发病机制
  • 1篇反馈技术
  • 1篇复习
  • 1篇CPR

机构

  • 2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泉州市急救指...

作者

  • 2篇吴志生
  • 1篇蔡东
  • 1篇于凯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缺氧后肌阵挛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缺氧后肌阵挛(posthypoxic myoclonus,PH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PH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治疗及预后,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为心肺复苏后病人,表现反复发作短暂而快速的肢体抽动,脑电图显示无癫活动,常规抗癫治疗效果不肯定。结论 PHM临床表现与肌阵挛癫相似,电生理检查无特异性,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药物可试用于临床。
吴志生于凯
关键词:发病机制药物治疗
CPR反馈技术在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工作持续改进的评价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反馈技术在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接治的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中心于2022年10月开始使用CPR反馈装置,将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接治的237例心搏骤停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接治的159例心搏骤停患者纳入观察组。统计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指标,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预后情况,采用本中心自拟的满意度问卷对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时反馈CPR的患者和模型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回弹速率均高于无反馈CPR模型(P<0.05)。无反馈CPR模型的按压深度(5~6 cm)的质量、按压频率(100~120次/min)的质量和按压成功率均低于实时反馈CPR的患者和模型(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24 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总体满意度为94.29%。结论心肺复苏实时监控装置可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将实时反馈装置与临床心肺复苏相结合对于优化院前急救工作质量有较大的价值。
吴素香蔡东吴志生
关键词:心肺复苏反馈技术院前急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