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胜
- 作品数:52 被引量:177H指数:6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的关系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用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初诊时外周血小板计数(BPC)≤20×109/L的患者的生存时...
- 吴广胜章大谦许媛媛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计数生存期预后因素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乳酸脱氢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通过检测(AL)患者血清中VEGF和LDH的含量,探讨了AL患者血清VEGF、LDH含量变化与治疗疗效的关系。测定47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和LD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患者同时检测骨髓涂片有核细胞中原始及幼稚细胞数,结果表明显示:1)AL患者血清VEGF和LD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初治组AL患者血清VEGF和LDH含量明显高于缓解组,难治复发组患者血清VEGF和LDH含量又明显上升,与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EGF与LDH之间有一定直线正相关关系(r=0.58,P<0.05),且二者与骨髓原幼细胞数亦有一定直线正相关性。这表明,外周血VEGF和LDH水平与AL治疗疗效相关,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 孙福金吴广胜
- 关键词:白血病VEGFLDH
- RITP患者血浆中利福平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的特性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利福平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患者血浆中的利福平依赖性抗体(Rd-Ab)的特性及其诱导出血的可能机制,并探索治疗RITP药物的效果和作用特征。方法提取RITP患者血浆,通过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及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血清中Rd-Ab的特性。取NOD/SCID小鼠,建立RITP模型,观察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机制,评价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保护血小板的疗效。结果体外实验证实RITP患者血清中存在利福平依赖性抗体(Rd-Ab),该抗体与血小板的结合可被抗糖蛋白Ⅱb/Ⅲa单抗AP2完全阻断,证明其与糖蛋白Ⅱb/Ⅲa的结合位点是钙离子依赖性抗原决定簇。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Rd-Ab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Rd-Ab可致小鼠体内人血小板被迅速清除,单用糖皮质激素可阻断Rd-Ab诱导的人血小板清除,延长血小板平均寿命(MPL),该作用在24h后起效,72h疗效达最佳,而IVIG可即刻起效。与RITP小鼠模型组相比(MPL 1.1±0.2h),糖皮质激素单独治疗组和IVIG单独治疗组的MPL分别延长至4.7±0.7h和4.2±1.1h(P<0.05),两药联合治疗组血小板MPL达6.2±1.5h(P<0.05)。结论 Rd-Ab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上的钙离子依赖性抗原决定簇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Rd-Ab可导致小鼠血中人血小板的迅速清除,糖皮质激素和IVIG干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清除,IVIG起效更快,但两药联合效果更好。
- 孙平吴广胜梁迅
- 关键词:利福平血小板减少症
- 白介素24对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生长的影响
- 目的 本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对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在石河子大学一附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5例,均经FAB分型或免疫学分型确...
- 农卫霞吴广胜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实验组)42例,依据法美英(FAB)诊断标准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同时,根据有无髓外浸润再分为髓外浸润组和非髓外浸润组,又根据诊断与治疗分别分为复发和初诊、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亚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DGF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PDGF(406.77±119.3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8.59±15.23)ng/L(P<0.01);ALL血清PDGF(503.32±89.78)ng/L高于ANLL(334.36±81.67)ng/L(P<0.05);但在ALL和ANLL各亚型之间PD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髓外浸润组PDGF(437.11±100.99)ng/L比非髓外浸润组(330.93±131.99)ng/L表达高(P<0.05);复发患者PDGF(442.20±91.26)ng/L、初诊患者(447.70±100.46)ng/L表达均高于部分缓解(280.07±34.64)ng/L、完全缓解组患者(253.27±91.53)ng/L,(P<0.05);急性白血病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PDGF(406.77±119.35)ng/L明显高于治疗后(181.25±52.69)ng/L(P<0.05)。结论 PDGF在急性白血病中高表达,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及疗效有关。
- 王燕吴广胜
- 关键词:白血病受体血小板源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白血病被引量:1
- 2008年
- 血管新生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白血病血管新生现象,VEGF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新生调节因子,白血病细胞不仅分泌VEGF还不同程度的表达VEGF受体,VEGF在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检测血清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白血病的状态和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对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综述VEGF及其受体与白血病的关系。
- 孙福金吴广胜
- 关键词:白血病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二例
- 1994年
- 近年来,自体骨髓移植(ABMT)已成为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采用大剂量化疗后高温净化的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吴广胜王祖钦解晓燕王晓兰沈晓风王燕蒋正照刘林顺王玉华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骨髓移植自体移植
- 混合脐血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1
- 2001年
- 吴广胜王燕刘林顺杨云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混合脐血成人重型再障HLA相合供者来源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脑脊液趋化因子SDF-1测定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为了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急性白血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及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中SDF-1,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ALL患者组、AML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的SDF-1水平分别为4255.46±2685.83,2405.10±905.24,2338.24±671.21(pg/ml),其中ALL组患者明显高于AML组及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L患者组及非CNSL患者组SDF-1血清水平分别为3696.30±432.49,3136.62±2157.64(pg/ml),组间无显著差别。2.ALL患者组、AML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SDF-1水平分别为4576.15±1547.96,3097.20±1408.45,1983.61±857.98(pg/ml),其中急性白血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高于AML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L患者组及非CNSL患者组脑脊液SDF-1水平分别为5236.30±1635.89,3640.07±1636.76(pg/ml),CNSL患者组高于非CNS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SDF-1水平的增高与CNSL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预后。外周血SDF-1表达水平与CNSL无明显相关,CNSL可能更取决于局部SDF-1的水平。
- 章大谦吴广胜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SDF-1脑脊液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表面CD_(41)、CD_(62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血小板减少患者91例,其中ITP患者54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37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表面CD41、CD62P阳性表达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阳性表达率均降低,且ITP患者较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更低,P均<0.05;CD62P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均<0.05),但ITP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体检者比较,ITP患者CD+3T、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均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P均<0.0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阳性表达率及CDCD+3T、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均降低,CD62P阳性表达率及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增高;血小板表面CD41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ITP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张恒潘歆陈志刚吴广胜
-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P-选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