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随访及预后评估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在新生儿期、出生后4个月和4岁时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4例HIE患儿进行定期MRI检查;分析和比较新生儿期、出生后4个月和4年的MRI检查结果,及患儿4岁时的神经功能。结果 HIE患儿新生儿期MRI常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信号改变和深部灰质受累。新生儿期深部灰质受累患儿,常表现为神经功能不良,预后较差;复查MRI表现为脑软化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患儿的预后也较差。出生后4个月和4年时的MRI检查预测HIE患儿神经功能的阳性预测值高。结论 HIE患儿出生4个月行MRI检查较为重要,可预测患儿今后神经功能结果,指导临床干预。
- 吴君徐睿霞尹桂秀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核磁共振成像预后足月新生儿
- 脑苷肌肽对高原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研究脑苷肌肽对高原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者疗效及其对脑脊液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者114例,随机均分为脑苷肌肽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另选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脑苷肌肽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脑苷肌肽注射液,疗程为2周,每日1次,每次10ml静脉滴注。治疗后考察临床疗效和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髓鞘碱性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显著下调(P〈0.05),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髓鞘碱性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减小,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和髓鞘碱性蛋白浓度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脑苷肌肽治疗后,有效率从70.18%升高到89.47%,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由41.15±3.06ng/ml增大到52.04±3.53ng/ml,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从95.01±9.63ng/ml下降为75.38±8.46ng/ml、髓鞘碱性蛋白含量从17.55±6.07ng/ml减小为12.01±5.16ng/ml,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早期辅助诊断的可靠指标;脑苷肌肽对高原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疗效显著,可减轻脑细胞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徐睿霞吴君
- 关键词:脑苷肌肽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髓鞘碱性蛋白
- 以反复抽搐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
- 2010年
- 吴君周玲
- 关键词:反复抽搐多发性大动脉炎入院查体头孢呋辛钠
- 葛根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葛根素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立即给予葛根素1mg/kg·次,每日1次静滴。疗程10-14天,重度患儿用3—4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恢复时间,并于生后7天、12—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6-12个月进行发育商(DQ)值测定。结果:治疗组前囟张力、意识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及惊厥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先后7天、12—14天NBNA评分正常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6~12个月DQ值为(90.6±9.04),对照组DQ值为(81.5±10.1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IE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葛根素治疗,能缩短临床恢复时间,减少后遗症发生。
- 吴君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1例新生儿根据其总胆红素水平分为34.3μmol/L以下组81例,34.3~205.0μmol/L之间27例,205.0μmol/L以上组13例。分别检测121例儿童的血糖水平,分析比较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与血糖的关系。结果高水平胆红素组新生儿的血糖值明显低于中水平胆红素新生儿组和低水平胆红素新生儿,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中水平胆红素新生儿组血糖低于低水平胆红素新生儿组,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其血糖值有明显降低,医师需根据患儿的需要,积极补充血糖。
- 吴君
- 关键词:新生儿总胆红素血糖
- 高原地区400例危重儿内环境紊乱5年回顾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血糖变化和电解质紊乱、血气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400例危重患儿进行血糖、血气和血清钾、钠、钙检测,并与400例非危重患儿进行比较。[结果]危重患儿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分别为36.75%、12.75%、12.25%、14.25%、25.0%、9.00%,其中高血糖、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危重患儿(P﹤0.05或P﹤0.01)。危重患儿高血糖组较正常血糖组更易发生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P﹤0.01)。[结论]危重患儿存在内环境的紊乱,血糖升高、血清钠和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与危重患儿病情关系密切。
- 周玲吴君徐睿霞王兆建
- 关键词:危重儿
- 西宁地区新生儿休克诊断及救治的临床体会
- 2008年
- [目的]对西宁地区新生儿休克的特点及抢救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临床诊断的32例新生儿休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中度、重度休克患儿病死率较高,休克病因中窒息占首位,其次是硬肿症。[结论]提高对新生儿休克特点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抢救治疗是降低新生儿休克病死率的关键。
- 周玲吴君周月芳
- 关键词:新生儿休克抢救
- 西宁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免疫状态分析研究
- 周玲沈延君吴君徐睿霞李明吴秀萍冶秀兰王兆建
- 该研究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了80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IgA、IgG、IgM;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CD4、CD8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旨在从免疫机制角度对上述因素进行...
- 关键词: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免疫散射比浊法流式细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