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红梅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眩晕
  • 2篇音训
  • 2篇食管
  • 2篇术后
  • 2篇头晕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位置性
  • 2篇位置性眩晕
  • 2篇喉切除
  • 2篇喉切除术
  • 2篇发音
  • 2篇发音训练
  • 2篇复位
  • 2篇复位后
  • 1篇悬雍垂
  • 1篇悬雍垂腭咽
  • 1篇悬雍垂腭咽成...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机构

  • 5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5篇吕红梅
  • 2篇刘晓薇
  • 2篇张波
  • 2篇孙敬武
  • 1篇刘曼曼
  • 1篇孙芸
  • 1篇宋瑰琦
  • 1篇薛贵芝

传媒

  • 2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食管发音训练对无喉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无喉患者进行食管发音训练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受食管发音训练的46例无喉患者,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3个月采用头颈肿瘤患者行为状态量表( PPS-HN)及头颈部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QLICP-HN)进行评价,比较食管发音训练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喉全切除手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行为状态及生存质量,食管发音训练前PPS-HN量表总分为(160.76±78.05),低于标准分3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10,P<0.05);训练后PPS-HN总分(217.28±57.66)分,QLICP-HN量表总分(143.09±22.16)分,均较训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4,7.62;P<0.05)。结论无喉患者术后行为状态及生存质量下降,通过术后食管发音训练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薛贵芝刘曼曼孙芸吕红梅宋瑰琦
关键词:喉切除术生活质量
良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晓薇孙敬武张波管锐瑞吕红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例确诊的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141例,年龄25~88岁,平均54.78±13.73岁;在成功手法复位后随访至残余头晕症状消失,统计患者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记录并比较有无残余头晕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有复发、受累半规管及眼震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统计分析上述因素中可能导致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果 202例中手法复位治疗后无残余头晕的患者89例(44.05%,89/202),有残余头晕的患者为113例(55.94%,113/202),随着时间推移,残余头晕例数逐渐减少,持续时间7~21天,平均为5.77±6.01天;有、无残余头晕组年龄、性别、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是否有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累半规管、眼震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及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长者和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长是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论成功复位治疗后多数BPPV患者在一月内残余头晕症状逐渐消失,提示这种残余症状多为自限性;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长及年长者易发生残余头晕;BPPV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对于老年人BPPV应给于足够重视。
刘晓薇孙敬武张波管锐瑞吕红梅
关键词: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全喉切除术后食管发音训练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全喉切除术后无喉患者食管发音的训练效果。方法 举办了三期食管发音培训班,对32例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食管发音的训练,主要有无喉老师任教,专业护士发音指导和心理疏导,学员互相学习和鼓励。学会发基本音是食管发音的...
吕红梅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常见并发症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出血的护理。方法 在62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护理中,7例患者术后咽腔出血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除2例患者重返手术室结扎止血外,其余5例经及时发现处理,未见再出血现象。其中2例是因手...
吕红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