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英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兴国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9-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医院2009-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珠海迪尔医学细菌测定系统软件,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对两年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共分离出1586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占64.9%,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产ESBLs检出率平均为69.5%、48.5%和4.5%;革兰阳性球菌占35.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阳性率平均为58.5%和46.6%;分离率排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中介及耐药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医院应加强对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菌及泛耐药菌株的发生及传播。
- 刘小华温善华吕志英刘先林李云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 三种乙型肝炎“两对半”阳性模式与前S1抗原检出率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同时检测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HBsAg阳性的有608例,根据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对检出前S1抗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前S1抗原阳性在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的检出率分别是:“大三阳”66.1%,“小三阳”33.9%,HBsAg(+),抗HBc(+)2.7%。结论前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与HBeAg的存在呈高度相关,检测前S1抗原能较好地反映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状况及其传染风险的高低。
- 刘小华吕志英钟勇生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统计本单位全自动培养仪的阳性结果,并对其科室分布及种类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本地区血流感染的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集的3015份血培养标本中的243份阳性结果,总结血培养阳性分离菌的种类和科室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结果:本组272份阳性标本中,共涉及36种细菌,剔除重复菌株后剩余243株,阳性率8.06%。革兰阳性菌共有108株数,占比44.4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株数最高;革兰阴性菌株共有120株,占比49.38%,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株数最高;真菌共有15株,占比6.17%,包括近平滑假丝酵母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涉及主要科室包括内分泌科、肾内科、神经病区、儿科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急诊病区、泌尿外科病区、传染病区、呼吸、心内科病区、消化、肿瘤内科病区等。结论:各地各实验室之间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种类及耐药情况有所差异,临床应参考本地实验室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进行血流感染经验用药选择。
- 吕志英罗丽梅谢丽
- 关键词: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结果分离菌
- 2006年~2009年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4年内医院常见感染性病原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鉴定细菌,采用珠海迪尔医学细菌测定系统软件,药敏试验应用MIC法,对2006年~2009年医院感染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2006年~2009共分离出12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83株,占63%,革兰阳性球菌466株,占37%;分离率排前五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未发现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较敏感。结论加强对医院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情况的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小华温善华吕志英钟勇生谢芳钰
-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抗生素
- 产妇血栓弹力图凝血综合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孕妇的血栓弹力图参数情况,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产妇作为妊娠组,入组产妇均无妊娠并发症,根据生产时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妊娠组产妇分为两组,分别为产后未出血组(90例)和产后出血组(38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90例不同孕期孕妇进行研究,根据孕龄不同将其分为早孕组(30例)、中孕组(30例)、晚孕组(30例)。选择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非孕期健康者作为未孕组。检测分析各组的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分析血栓弹力图凝血综合指数在产后出血中的参考价值,观察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对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妊娠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启动阶段凝血时间(R值)、凝块生成速率(K值)低于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纤维蛋白原功能(Angle角)、血小板功能(MA值)以及综合溶血指数(CI值)高于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K值低于中孕组及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Angle角、MA值以及CI值高于中孕组及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K值低于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Angle角、MA值以及CI值高于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产后出血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K值高于产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Angle角、C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包含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β=2.015,OR=13.853,95%CI:8.876~15.243)、K
- 刘小华吕志英欧阳琳张子晖李云张仁秀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影响因素产后出血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调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留取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用珠海迪尔医学细菌鉴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从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出1208株病原菌,分离率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1.1%、大肠埃希菌占18.3%、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3.1%、肺炎克雷伯菌占12.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7%;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5%和4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48.5%;病原菌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应加强对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以防耐药菌在医院内播散流行。
- 刘小华温善华吕志英谢芳钰李云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分析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1284例初诊患者的分泌物进行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其感染分别是:解脲脲原体(Uu)49.23%,人型支原体(Mh)14.17%,沙眼衣原体(CT)14.46%,Uu+Mh混合感染12.71%,Uu+Mh+CT混合感染12.9%,630株支原体对红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司巴沙星、左氧沙星、克拉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耐药率分别是78.48%、72%、57.75%、48.58%、45.89%、38.13%、37.82%、23.58%、18.30%、12.03%、11.71%、5.7%。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主要病原体是Uu、Mh和CT。支原体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刘小华温善华欧阳建华吕志英欧阳琳
-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衣原体
- 赣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对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究和分析赣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赣南地区4所综合性医院中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80株,同时应用K-B法对80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开展药敏试验,并应用PCR法对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基因检测,分析其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0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中,69株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检出率为86.25%,其中NMD型17株占24.64%,IMP型31株占44.93%,KPC型9株占13.04%,VIM型12株占17.39%;另有NMD型合并IMP型1株(1.25%);80株中膜孔蛋白基因OprD2全部缺失;除69株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外,其余11株均未检出SPM型金属酶、GIM型金属酶。结论:产碳青霉烯酶在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耐药中具有重要意义,NMD酶、IMP酶、KPC酶、VIM酶基因为赣南地区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基因类型。
- 刘先林欧阳琳谢伟刘健吕志英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耐药性
- 基于TEG-PM参数不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剂量对降低术后缺血风险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基于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TEG-PM)参数不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剂量对降低术后缺血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治疗的6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s)患者临床资料,按阿司匹林给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00 mg)和高剂量组(300 mg)各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及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结果两组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A%和A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与高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相当,临床上可通过TEG-PM了解血小板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剂量。
- 吕志英张子晖张仁秀李云
- 关键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缺血
-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统计分析肠杆菌科中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李云。-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和药敏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药依据。方法本文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09年9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检出的大肠埃希菌200例,肺炎克雷伯菌99例,统计分析产ESBLs阳性率及药敏试验。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5%和48.5%,其药敏: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84.9%和89.6%、84.O%和75.0%、66.2%和79.2%。结论产ESBLs菌的检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意义。
- 刘小华吕志英陈数珍李云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