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膀胱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膀胱肿瘤
  • 3篇术后
  • 3篇细胞癌
  • 3篇疗效观察
  • 3篇结石
  • 2篇蛋白
  • 2篇电切
  • 2篇电切术
  • 2篇移行细胞
  • 2篇移行细胞癌
  • 2篇置入
  • 2篇上皮
  • 2篇少儿
  • 2篇手术
  • 2篇双J管
  • 2篇尿道

机构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石狮市医院

作者

  • 21篇叶燕乐
  • 9篇黄志扬
  • 7篇辛军
  • 7篇蔡经爽
  • 5篇伍伯聪
  • 4篇陈清霞
  • 3篇谢文吉
  • 3篇李顺元
  • 3篇谢文钦
  • 3篇颜景佳
  • 3篇吴文峰
  • 3篇张文彬
  • 3篇李培勇
  • 2篇辛明华
  • 2篇周金
  • 2篇郑志雄
  • 2篇沈倚天
  • 1篇傅长德
  • 1篇蔡雪华
  • 1篇伍佰聪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06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附睾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拉氧头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及阴囊肿痛消退情况,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的变化,并于治疗2周后复查阴囊彩超,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痊愈4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1例;而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34例,有效9例,无效7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96,P=0.013)。治疗后检查精液常规,观察组1例(1.9%)异常,对照组8例(15.4%)异常,两组精液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5)。结论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疗效确切,精液异常发生率低,预后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李培勇辛军辛明华沈倚天黄志扬伍伯聪傅长德叶燕乐吴文峰
关键词:附睾炎拉氧头孢泼尼松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TEN、MDM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TEN、MDM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TEN、MDM2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FFEN在不同病理分级(G1、G2、G3)和临床分期[浅表型(Tis-T1)、浸润型(T2-T4)]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率(86.20%、74.07%、37.50%;80.00%、4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004,P〈0.01)(X2=9.497,P〈0.01);MDM2在不同病理分级(G1、G2、G3)和临床分期[浅表型(Tis-T1)、浸润型(T2-T4)]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率(82.75%、55.55%、37.50%;70.00%、43.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543,P〈0.01;x。=5.556,P〈0.05);PTEN和MDM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1,P〈0.05)。结论PTEN和MDM2的异常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叶燕乐陈培煌辛军伍伯聪黄志扬
关键词:膀胱肿瘤病理学膀胱肿瘤代谢基因肿瘤抑制原癌基因蛋白质类
右美托咪啶用于全麻术后尿管引发膀胱刺激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全麻术后导尿管引起的膀胱刺激征的疗效。方法选LC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为1~2级,年龄在30~50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手术结束前予以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b组予以生理盐水10 ml泵注,手术毕两组均予以罗哌卡因注射液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术后膀胱刺激征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啶组麻醉苏醒期MAP降低、HR减慢,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减少全麻术后导尿管引起的膀胱刺激征,患者舒适度增加,并发症少。
陈清霞谢文钦李顺元颜景佳谢文吉叶燕乐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全身麻醉膀胱刺激征
A群链球菌热灌注治疗对经尿道电切术后高危型腺性膀胱炎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A群链球菌热灌注治疗对经尿道电切术后高危型腺性膀胱炎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高危型腺性膀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试验组行A群链球菌热灌注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化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膀胱镜检查及OABSS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术后排尿功能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骨髓抑制、尿道狭窄、膀胱挛缩等不良反应而停止灌注治疗。术后第9和第12个月试验组患者OAB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术前至术后第12个月,两组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逐渐减少,最大尿流率逐渐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3、6、12个月试验组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减少,最大尿流率升高(P<0.05)。结论 A群链球菌热灌注治疗TURBT术后高危型腺性膀胱炎可改善患者排尿功能,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叶燕乐陈清霞黄志扬张文彬郑志雄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经尿道电切术A群链球菌热灌注治疗排尿功能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用于PCNL手术超前镇痛及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评价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超前镇痛及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行PCNL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例,A组于手术前15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B组于手术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C组于手术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复合地塞米松10mg。观察记录术后清醒时(T1)、术后4h(T2)、术后24h(T3)的疼痛评分及T3的CRP水平,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C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24h测定CRP水平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手术患者联合使用氟比洛芬酯和地塞米松对超前镇痛及抑制术后炎症反应综合征效果较好。
陈清霞叶燕乐颜景佳谢文钦李顺元谢文吉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经膀胱镜逆行置入双J管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被引量:1
2011年
我院子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对上尿路梗阻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8例患者,均先试行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治疗,置管成功22例,使肾功能在短期内恢复或接近正常。现报告如下。
叶燕乐陈培煌辛军黄志扬伍伯聪林俊雄
关键词:双J管膀胱镜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后腹腔镜下置入双J管方法改良97例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双J管改良后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采用改良后置入双J管的新方法完成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及肾盂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Trocar开口处放置一枚橡皮塞防止漏气,再用分离钳暴露输尿管切口,通过橡皮塞开口处置入输尿管导管推管至输尿管切口,然后将导丝软头从推管处缓慢送入输尿管直至导丝进入膀胱,用分离钳固定导丝,拔除推管,再在推管协助下将剪除盲端的双J管通过导丝送入输尿管,拔出导丝和推管,在分离钳配合下将双J管尾端置入输尿管上段。结果 97例采用上述方法均一次性顺利置入输尿管双J管,改进方法后置管时间为3~12min,术后复查KUB均显示双J管位置良好,无1例回缩现象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及肾盂成形术后置入输尿管内支架管是手术难点之一,利用改良后的双J管置入方法所需器械简单,置入过程简单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李培勇辛军伍佰聪黄志扬叶燕乐吴文峰
关键词:后腹腔镜双J管橡皮塞导丝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是指持续性的不能达到或不能维持充分的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的一种疾病[1]。ED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病因包括器质性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该病目前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本研究收集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12例,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辛军李培勇辛明华沈倚天黄志扬伍伯聪吴文峰叶燕乐
关键词:复方玄驹胶囊睾酮勃起功能障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脓毒血症的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15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均接受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方案。分析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菌株数量改变与转阴率、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记录用药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50例患者,治愈例数有126例(占比84.00%)、显效有19例(占比12.67%),无效5例(占比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145/150);治疗前阳性菌株占比较高的是大肠埃希菌,治疗后转阴菌株数量有139例,转阴率为92.67%;治疗总有效例数145例治疗后实验室指标WBC、PCT、KIM-1、NLR、PLR、HMGB1低于治疗前(P<0.05);15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有胃肠道不良反应、非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发生,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均健康出院。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接受腔内碎石术后容易有脓毒血症并发症出现,及时采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抗感染治疗,利于促进病情转归。
周金陈滟湄蔡经爽叶燕乐郑峥嵘黄志扬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脓毒血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RGS17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进展
2024年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7,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机制。方法:获得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的RNAseq数据和相应的临床信息。利用R软件研究RGS17在KIR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使用免疫组化及PCR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K-M)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单因素COX分析、多因素COX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并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STRING进行RGS17相关基因的PPI网络构建,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RT-qPCR、Western blot、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等方法检测RGS17对ACHN细胞增殖迁移及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RGS17在KIRC中高表达,且RGS17的高表达与更高的T分期、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显著相关。K-M生存分析显示,RGS17上调与KIRC患者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下降密切相关。ROC曲线表明RGS17能较好的区分正常和KIRC患者,并在预测KIRC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RGS17是KIRC独立预后因素。使用RGS17表达、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能较好预测1、3、5年生存率。RGS17敲低显著抑制ACHN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另外,RGS17敲低能够抑制cAMP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促癌基因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
叶燕乐黄琦周金蔡经爽黄志扬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