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侠
- 作品数:62 被引量:3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13例APA患者临床诊疗情况及结局。结果 APA多发于绝经前,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不孕。6例全子宫切除患者,随访至今,最长67个月,定期复查未见异常。5例宫腔镜下肿物切除+诊刮患者,3例病理为APA,未行进一步治疗,单纯随访未见异常。2例病理为低恶性潜能APA(atypical polypoidadenomyoma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APA-LMP),给予孕激素治疗,其中1例复发,均给予助孕治疗,尚未妊娠。所有患者无恶变。结论 APA是一种良性病变,多数预后良好;但有恶性潜能,可以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同时辅以孕激素治疗,严格随诊;手术及复查推荐宫腔镜。
- 叶明侠彭红梅黄柯李立安孟元光李亚里
- 关键词:宫腔镜不孕
- 机器人系统在晚期及复发卵巢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 叶明侠孟元光
- 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比较机器人、腹腔镜及开腹三种方式治疗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接受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患者共16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75例)、腹腔镜组(52例)、机器人组(33例),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清扫淋巴结个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发热及其他术后并发症、排气时间、病理类型),以及术后随访至2019年7月31日的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内科合并症及腹部手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179.55±145.75)ml]及腹腔镜组[(229.71±162.49)ml]明显低于开腹组[(350.76±239.95)ml](P=0.000);术中输血率机器人组(18.19%)及腹腔镜组(19.23%)明显低于开腹组(42.67%)(P=0.000);清扫淋巴结数量机器人组(30.28±11.20)高于腹腔镜组(27.97±12.96)及开腹组(22.33±8.22)(P=0.004);术中并发症、发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排气时间腹腔镜组[(1.88±1.19)d]及机器人组[(2.38±1.13)d]早于开腹组[(2.70±0.96)d](P=0.000)。随访至2019年7月31日,三组患者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患者,机器人及腹腔镜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 佘宇佳叶明侠孟元光
- 关键词: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微创手术腹腔镜开腹
- 机器人系统在卵巢癌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 叶明侠孟元光
- 单一高危型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
- 李明霞范文生姜淑芳叶明侠孟元光李亚里
- 机器人系统在早期卵巢癌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 叶明侠孟元光
-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HPV感染情况及关联因素分析
- 2024年
- 背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仍有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的问题,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感染情况及关联因素仍未达成共识。目的比较宫颈锥切术治疗CIN后HPV持续感染资料,并进行关联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行宫颈锥切术并参与术后随访至少1次的CIN患者临床资料,汇总其基本信息、术前HPV感染分型、手术及病理信息、术后HPV持续感染分型、术后疫苗接种信息,分析术后HPV持续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895例患者,术前HPV阳性率为79.37%,29.45%为HPV多重感染。锥切术后复查HPV阳性358例,阳性率达18.89%。术后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HPV16/18高危类型占比较高(60.61%vs 37.80%,P<0.001);两组术前病理类型、手术前后病理级别差异、锥切直径3个病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首次随访:首次复查HPV阳性组251例,其中与术前HPV分型不相同的有110例;后续随访转阳组107例,与术前HPV分型不相同的有66例。追踪部分被随访者HPV疫苗接种情况:相对于未注射疫苗的被随访者,锥切术后接种疫苗者HPV感染率显著偏低(6.49%vs 19.72%,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术后HPV感染而言,术后病理级别(加重)的患者出现HPV感染的概率更高(OR=2.054;95%CI:1.424~2.964),接种疫苗的患者感染概率较低(OR=0.276;95%CI:0.110~0.695)。结论锥切术后HPV感染比例较高,术后病理级别提高的患者更容易再次感染,而接种HPV疫苗对预防HPV持续感染具有显著效果。
- 肖莹解冰白者乔马韵之黄楚菁李立安付晓宇叶明侠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HPV分型HPV疫苗
- 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总结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13例患者平均年龄(57.9±11.9)岁,70%的首发症状是阴道流血,54%的病灶发生在阴道下1/3段,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3例辅助化疗,1例辅助放疗,随访1~71个月,9例存活,4例死亡,平均生存期(26.5±23.9)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63.5%,5年总体生存率47.6%。结论手术是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手段,合理综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赵恩慧宋磊李立安付晓宇叶明侠游艳琴孟元光
- 关键词: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手术靶向治疗
- 薄型子宫内膜治疗新进展被引量:58
- 2016年
- 子宫内膜过薄会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从而影响胚胎植入,最终使妊娠率降低。目前为止,虽有多种方法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但仍没有一种普遍适用并获得确切疗效的方法,所以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仍是一项重大挑战。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治疗、改善血管活性药物(阿司匹林、维生素E、己酮可可碱、L-精氨酸、西地那非)的治疗、宫腔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灌注和最近兴起的再生医学。通过评估多种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善效果以及内膜再生情况,可以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发现更有优势的研究方向,综合管理因内膜因素导致不孕的患者,有序地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法,改善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 俞凌王淑芳叶明侠左昭姚元庆
-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妊娠率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宫颈癌根治术中学习曲线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宫颈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为医疗机构制定人员培养计划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完成的90例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3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C组1例因中转开腹,未纳入统计学分析。A组手术时间(228.2±45.3)min,明显长于B组(183.0±30.0)min和C组(175.6±26.7)min(P_(A-B)=0.000,P_(A-C)=0.000)。术中出血量A组(188.3±120.1)ml,B组(151.3±116.5)ml,C组(124.5±65.9)ml,3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2.79,P=0.067)。清扫淋巴结数目A组(23.7±10.5)枚,B组(29.0±9.4)枚、C组(25.5±7.3)枚,3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2.58,P=0.081)。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4/30)、3.3%(1/30)、3.5%(1/29),无统计学意义(χ~2=3.128,P=0.209)。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医师,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为30例,后期的学习及训练在手术操作相同的情况下对手术精细程度无明确影响。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入组患者的年龄可以稍有放宽。
- 翟青枝叶明侠于博孟元光李立安
-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宫颈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