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韬

作品数:81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心律
  • 27篇心律失常
  • 22篇慢性
  • 20篇室性
  • 20篇衰竭
  • 19篇心力衰竭
  • 18篇室性心律
  • 18篇室性心律失常
  • 12篇心房
  • 11篇电生理
  • 11篇收缩性
  • 11篇慢性收缩性
  • 10篇心房颤动
  • 10篇心肌
  • 10篇心室
  • 10篇血管
  • 10篇预后
  • 9篇收缩性心力衰...
  • 9篇慢性收缩性心...
  • 8篇心血管

机构

  • 80篇武汉大学
  • 2篇青海省人民医...
  • 2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东风公司总医...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80篇刘韬
  • 43篇黄从新
  • 30篇秦牧
  • 29篇黄鹤
  • 19篇石少波
  • 17篇杨波
  • 15篇于胜波
  • 14篇孔彬
  • 13篇赵庆彦
  • 12篇崔红营
  • 11篇牛小骥
  • 9篇梁锦军
  • 9篇胡河
  • 6篇陈阵
  • 5篇李文强
  • 5篇王腾
  • 5篇刘亚凤
  • 5篇唐艳红
  • 4篇崔博
  • 4篇黄燕

传媒

  • 9篇中华心律失常...
  • 8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医学研究杂志
  • 4篇临床内科杂志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THE 23...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20篇2012
  • 7篇2011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模型大鼠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和心室电生理的变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抑郁模型大鼠交感神经活性与心室电生理的变化。方法:通过6周的慢性温和刺激诱导抑郁模型大鼠(抑郁组,n=12),运用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价模型;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进行离体心脏电生理研究,并评价异丙肾上腺素(ISO)灌流的作用;以上实验均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12)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的静止时间[(56.77±8.56)vs(20.38±3.07)s]和停留在中央区域时间较长[(140.01±20.06)vs(105.28±16.87)s],而停留在外周时间较少[(154.98±21.04)vs(187.36±22.12)s],前肢抬高次数减少[(6.88±0.82)vs(19.70±1.74)],糖水消耗总量[(10.81±1.57)vs(16.83±1.83)g]和比例[(50.91±2.51)%vs(76.00±9.42)%]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组的血浆肾上腺素[(786±21)vs(534±45)pg/ml,P<0.01]和去甲肾上腺素[(1 543±132)vs(1 089±123)pg/ml,P<0.01]水平升高;在不同起搏频率下,有效不应期(ERP)均较小,而动作电位时程(APD90)无变化,室颤诱发率显著增加:Burst刺激(83.3%vs 16.7%,P<0.01)和ISO灌流(75%vs 8.3%,P<0.01)。结论:抑郁大鼠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室颤易感性升高,可能是抑郁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机制。
曲川石少波刘韬孙丽芳阮兵梁锦军杨波
关键词:抑郁交感神经心脏电生理室颤
2013~2015年湖北省心脏器械植入统计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2013~2015年心脏植入器械的应用现状。方法收集2013~2015年湖北省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数据,分析3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5年,湖北地区心脏起搏器植入量呈增长趋势,2014年和2015年分别增长了1.08%和7.65%;双腔起搏器和频率应答功能的比例逐年增加,单腔心室按需起搏器植入逐年减少(分别为40.65%、37.82%、36.48%);而适应证构成比相近。CRT的植入量也呈逐年增长,2014年和201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6%和8.73%;以非缺血性心脏病和左束支阻滞患者植入为主(分别为80%、80.95%、71.53%和75%、84.92%、77.37%);NYHA心功能I级患者逐渐增多(分别为1%、2.38%、8.03%)。ICD植入总量未见持续增长,2014年增长了20%,2015年下降了15.79%,主要用于SCD二级预防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结论既往3年间,湖北地区心脏起搏器和CRT治疗的量和质均有所提高,但是ICD治疗发展缓慢,心脏性猝死预防工作仍较艰巨。
石少波刘韬宋思维黄鹤杨波江洪黄从新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登记资料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
一种基于已知姿态角的磁力计标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已知姿态角的磁力计标定方法。基于某一固定位置的磁场总强度不变及在同一坐标系下磁场强度投影分量不变的假设,依据磁力计测量模型,使用已知姿态角将磁力计观测值投影到当地坐标系,并通过最小二乘迭代解得磁力计标定...
旷俭李泰宇牛小骥刘韬
文献传递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药物治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2000--2010年湖北省8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心衰住院患者资料,根据年龄、性别和随访结果分组,分析不同组间药物治疗种类和药费的分布差异。对药物治疗年费用进行log10对数转换。结果(1)共16681例心衰患者纳入研究,随访期间有6453例死亡。死亡组药物治疗年费用低于存活组(3.19±0.65vs3.32±0.57,P〈O.01)。(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使用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地高辛、利尿剂、p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使用率随年龄增加呈倒“U”形分布。不同年龄组药物治疗存在性别差异。(3)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药物治疗费用有增加趋势(〈30、30~、40~、50~、60~和70~79岁组分别为2.96±0.70、3.09±0.62、3.15±0.58、3.30±0.59、3.25±0.58和3.35±0.60,P〈0.01),而年龄≥80岁组减低至50~岁组水平。男性患者药物治疗费的分布与全部患者水平相似,而女性患者在〈30、30~和40~岁组间无差异,在其他年龄组的分布与全部患者水平相似。结论湖北省心衰患者药物治疗有待改善,药物治疗受年龄、性别影响,其中女性患者药物治疗情况较男性差。
于胜波赵庆彦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黄鹤黄从新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收缩性药物治疗年龄性别
利尿剂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systolicheartfailure,CSHF)患者利尿剂种类和用量对心房颤动(房颤)发生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地区16681例CSHF住院患者(包括多次入院患者的首次和末次入院)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电话随访。以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多次入院患者首次及末次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不同利尿剂组、利尿剂不同剂量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CSHF患者房颤发生风险和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利尿剂对房颤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不同利尿剂组、利尿剂不同剂量组房颤发生风险。结果①利尿剂(HR1.549,95%CI1.246~1.854,P〈0.01)是CSHF患者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利尿剂增加预测房颤发生的特异性(83.9%对82.3%);②氢氯噻嗪和呋塞米增加房颤发生风险;氢氯噻嗪〉40mg/d和呋塞米≥40mg/d增加房颤发生风险;③不同种类利尿剂均不增加CSHF患者总死亡率。结论利尿剂是CSHF患者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氢氯噻嗪〉g0mg/d和呋塞米≥40mg/d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于胜波赵庆彦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黄鹤黄从新
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利尿剂
基于可穿戴惯性传感器的行人自主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紧急救援、特种作战等特殊领域对高精度行人定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其中,基于可穿戴惯性传感器的自主推算定位因不依赖基础设施,具有不受环境影响、自主性强等优点,是行人定位中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针对传统可穿戴惯导自主定位方法的定...
刘韬
关键词:惯性传感器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应激性心肌病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2022年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SAC)/缬沙坦(SAC)对应激性心肌病(TTS)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野生型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TL组)、TTS组、SAC/VAL组、VAL组,每组各15只。CTL组大鼠给予无菌生理盐水1 ml/kg腹腔注射,其余3组大鼠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50 mg/kg腹腔注射。药物注射后24 h开始干预,CTL组和TTS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SAC/VAL组和VAL组大鼠分别给予SAC/VAL 68 mg/kg、VAL 31 mg/kg灌胃。在生理盐水或ISO注射后8 d对各组大鼠进行离体电生理、Masson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CTL组、TTS组、SAC/VAL组、VAL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0(0/10)、80%(8/10)、20%(2/10)、50%(5/10),其中TTS组高于CTL组,SAC/VAL组低于TTS组(P<0.05)。4组间大鼠左心室心尖部纤维化面积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TS组高于CTL组,SAC/VAL组低于TTS组(P<0.05)。4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Smad3、CollagenⅠ、磷酸化的RyR2(p-RyR2)及磷酸化的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TS组上述指标均高于CTL组,SAC/VAL组均低于TTS组(P<0.05)。结论SAC/VAL对TTS大鼠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孙亚洲刘韬石少波刘欣冉倩杨波
关键词:应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
长期血浆内皮素-1水平升高对异丙肾上腺素慢性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
刘韬秦牧黄从新
湖北地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分布调查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住院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武汉、黄石、孝感、襄樊、十堰、宜昌、荆州、咸宁8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至2010年CSHF住院患者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性早搏(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SHF住院患者房早、房速和房颤发生率分别为35.39%、23.57%和40.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房速和房颤的发生风险(HR)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与≤40岁组相比,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和≥81岁组房速HR分别为1.210、1.597、1.635、2.117和2.216;房颤HR分别为1.670、2.315、3.103、3.805和5.018);(2)房速和房颤HR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而显著增加(与LVEF0.41~0.50组相比,LVEF0.31~0.40、0.21~0.30和≤0.20组房速HR分别为1.238、1.541和2.169;房颤HR分别为1.565、1.640和2.104);(3)与冠心病组相比,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组房颤HR分别为1.876、1.297和12.111。结论CSHF住院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常见。房速和房颤HR随年龄增加和LVEF减低而增加,房颤HR在不同病因引起的CSHF患者中存在差异。
于胜波黄鹤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赵庆彦黄从新
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房性心律失常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
基于足部惯性传感器的室内移动测量定位定姿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足部惯性传感器的室内移动测量定位定姿方法及系统,包括将第一个惯性传感器安装在作业人员足部脚后跟位置,将第二个惯性传感器安装在作业人员的背部位置,并时间同步;解算第一个惯性传感器的位置、速度和姿态角信息;...
牛小骥旷俭刘韬李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