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瑞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方言
  • 3篇隐实示虚
  • 3篇趣难词
  • 2篇隐实示虚趣难...
  • 2篇校勘
  • 1篇东京梦华录
  • 1篇敦煌歌辞
  • 1篇敦煌文书
  • 1篇敦煌写本
  • 1篇异议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学研究
  • 1篇元剧
  • 1篇源流
  • 1篇升华
  • 1篇市语
  • 1篇苏州话
  • 1篇孙悟空
  • 1篇孙悟空形象

机构

  • 13篇安庆师范学院

作者

  • 13篇刘瑞明
  • 1篇刘敬林

传媒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敦煌研究
  • 1篇柳州师专学报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古籍研究
  • 1篇戏曲研究
  • 1篇乌鲁木齐成人...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晋中学院学报
  • 1篇励耘语言学刊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鲁木齐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分析
2007年
隐实示虚,是有意把词的真实用字换成借用的谐音字,形成理解的趣难。各地方言都有一大批这样的词语。文章试图辨析和欣赏乌鲁木齐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
刘瑞明
关键词:乌鲁木齐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
柳州暗码理据探讨
2007年
柳州暗码单独来看,往往很难理解为什么说得那样无理怪诞,若从全国各行业暗码来比较,就容易看出都在语言学的平常道理之内。柳州暗码与全国各行业暗码同中有异。
刘瑞明
关键词:理据
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八证”驳论
2010年
在印度《罗摩衍那》成书之前我国已经有猿猴能言、慧辨、善变的志怪文学,到《罗摩衍那》定型成书的汉魏时期,猿猴志怪说法已经臻于大全。唐代已经大量创作猿猴变人的志怪小说,但多数是"盗女"及祸害性内容。却也有积极性的开拓,由此飞跃而升华,成为孙悟空的正面而丰富多彩的形象渊源。而帮助玄奘出国境的"候者"正是孙悟空的原型历史人物。猿猴志怪文学的主要艺术方法是借助谐音,达到指鹿为马的违反事理而谐趣怪异的艺术效果。孙悟空形象与整个《西游记》正是继承了这个方法。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土生土长的形象。哈奴曼影响"八证"说不能成立。
刘敬林刘瑞明
关键词:孙悟空形象升华驳论
方言“拍马屁”词语家族及研究失误被引量:1
2007年
方言口语有许多词义不知所以然,但可以在大范围内探求它们的源流谱系,从而研究词义的理据。"拍马屁"词语家族可以区分为五个系统。一、"舔沟子"类,由古代典故式的"舔痔"而来。二、"溜沟子"类,却是谐音"溜够",即"随顺而攀附"的理据。三、"溜须"之类,是"须——戌——狗——够"的复杂曲折关系,即实际上也是"溜够"的理据。四、"拍马屁"系列词,一般说来是"配码脾"的谐音:与某人脾性连接相配。五、其它杂类,如福建建瓯说"穿花鞋",是"挨串伙"谐音而倒序的,挨靠串成一伙。五十四个词,用字大不相同,而事理却是同一的。
刘瑞明
“鲍老”是木偶戏的趣雅名称
2007年
《东京梦华录》等书载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杭州饭馆大众面食,有"疙瘩面"一种。它是怎样形制的食品,研究者甚少,仅《汉语大词典》有认定性简释而不确。古代戏曲中有个很有趣的名称叫"鲍老",但解说纷纭。本文由宋代的"疙瘩面"来论证:"鲍老"实际是木偶戏的雅趣名称,它得名的理据就是"疙瘩"。
刘瑞明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东京梦华录》市语东京梦华录
关于《推九曜行年容厄法》等敦煌写本研究之异议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对高国藩关于《推九曜行年容厄法》、《七星人命属法》等敦煌写本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对此进行了校勘和评析。
刘瑞明
关键词:校勘
敦煌文书“不”字讹误规律对古籍校勘的借鉴
2006年
敦煌文书"不"字有许多不同的讹误字,有的已经被校正,有的还未被指出,明显的规律是在行草书字形相近的基础上又结合音近或音同。敦煌文书是手抄本,所以这对也经过手抄本阶段的元曲、元杂剧等其他古籍校勘有明显的借鉴作用。敦煌文书"不"字讹误大量见于文学作品,可以归结为七种类型。本文即主要从中华书局出版的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简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简称《总编》)、项楚《王梵志诗校注》(简称《王梵志诗》等)取例。例文之后标示页数、行数。
刘瑞明
关键词:敦煌文书王梵志诗
近代汉语词尾“生”,源流详说被引量:2
2006年
词尾"生"始见唐宋诗词及灯语,是方言的仿词。元明清时旧仿词消退,真正的方言词登上文献,又有新仿词。假头真尾、返朴归真的经历很典型,宋代开始的研究对此多有误说。这启示词尾研究需要向具体而微加强。
刘瑞明
关键词:词尾源流
吴语谐音趣难词初探——以苏州话为中心
2007年
各种语言的词语都是靠词形来传示词义,书写用字与词义要统一。吴语有一大批词语追求理解的难而有趣,词的用字与词义风马牛不相及,字面是虚假的谐音字,理据本字被故意隐蔽了。语言学界对这种谐音趣难词尚未研究,方言辞书应当指明谐音理据,却都避难少提。
刘瑞明
关键词: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传承关系——民间文学对巫术的趣仿
2009年
从唐代开始,民间文学创造诸葛亮临死前巧妙布置仍活的假象,欺骗魏军。是按巫术的思维作趣仿。历代传承而为《三国演义》采用。
刘瑞明
关键词:民间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