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衡
-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的遗传及黄化基因gr1的分子标记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黄化性状的遗传规律,并初步定位黄化基因gr1。【方法】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分别与正常绿色的渭源大黄芥、2598进行杂交,根据杂交F1、F2和BC1材料单株的叶色调查结果进行遗传分析;以从L638-y与2598杂交后代选育得到的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NIL)为材料,选用SRAP、SSR、RAPD和AFLP分子标记,采用BSA(Bulk segregant analysis)法,初步定位黄化基因gr1。【结果】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的黄化性状受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其分别命名为gr1、gr2。将黄化基因gr1初步定位在2个AFLP分子标记EA4TG4和EA7MC1之间,其与2个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3.6与21.5cM。【结论】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的黄化性状受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且黄化基因gr1初步定位在EA4TG4和EA7MC1之间。
- 田颖黄谦心刘海衡王娇安蓉刘小娟胡胜武
-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叶片黄化基因定位
-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变化被引量:24
- 2010年
- 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及其野生型(L638-g)为材料,测定了叶片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o)、Chl合成代谢中间产物含量变化,及叶绿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叶绿素酶(Chlase)和叶绿素合成代谢相关的氨基乙酰脱氢酶(ALAD)、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粪卟啉原Ⅲ氧化酶(CPOX)和原卟啉原Ⅸ氧化酶(PPOX)的活性变化,以揭示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缺绿的生化机制。结果显示:(1)从油菜苗期到现蕾期,L638-y叶片总Chl和Caro含量均显著低于L638-g,且Chl b含量降低程度大于Chl a,总Chl含量降低程度大于Caro;(2)L638-y叶片Chlase活性在3~5叶期显著低于L638-g,其它各生长时期二者Chlase活性均无显著差异;(3)L638-y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中间产物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BP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和粪卟啉原Ⅲ(CoprogenⅢ)含量均显著大于L638-g,而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Mg-Proto)、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的含量却显著低于L638-g;与L638-g相比,L638-y叶片ALAD活性无显著差异,BPGD活性显著增加,而COPX和PPOX活性却显著降低。研究表明,L638-y叶片叶绿素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叶绿素合成代谢受阻,而并非其叶绿素降解所致,受阻位点在由CoprogenⅢ-ProtoⅨ的反应。这是一种不同于前人报道的新型缺绿突变体。
- 吕明刘海衡毛虎德赵倩茹赵惠贤胡胜武
-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叶绿素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 油菜不同器官高质量总蛋白提取方法和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被引量:26
- 2009年
- 以显性核不育油菜Shaan—GMS不育株和可育株的花序和叶片为材料,采用TCA(三氯醋酸)-丙酮法提取油菜花蕾、花药及叶片总蛋白,对总蛋白提取方法、IPG(固定pH梯度)胶条种类、聚焦程序、凝胶浓度、上样量等环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理想的蛋白质裂解液(7mol/L尿素,2mol/L硫脲,4%CHAPS(3-[3-(胆酰氨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65mmol二硫苏糖醇,0.5%IPG缓冲液pH3~10或pH4~7,全蛋白酶抑制片剂(片/10mL))裂解蛋白,以150μg上样,按IEF程序Ⅱ(30V,12h;200V,1h;500V,1h;1000V,0.5h;10000V,2h;10000V,8h)进行等电聚焦,10%SDS—PAGE胶浓度进行第二向电泳,银染方法检测,可得到背景清晰、分辨率较高的油菜花蕾、花药及叶片蛋白质电泳图谱。高质量油菜蛋白的提取方法和蛋白质分离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可为油菜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 刘海衡胡胜武刘胜毅黄军艳董彩华
- 关键词:花药花蕾双向电泳
- 油菜黄化突变体蛋白质组分析:两种蛋白质提取方法比较被引量:8
- 2010年
- 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及其野生型L638-g五叶期叶片为材料,用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两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TCA/丙酮沉淀法和改进的PEG分级沉淀法)进行了比较,同时在IPG胶条pH范围及SDS-PAGE胶浓度选择上进行了探索与优化.结果表明,以pH4~717cm的线性IPG胶条进行IEF,11%SDS-PAGE进行第二向电泳,每350μl体系上样量为180μg,蛋白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2-DE图谱质量最佳.用改进的PEG分级沉淀法提取的突变体L638-y叶片总蛋白的2-DE图谱可清晰识别的蛋白质点数目为(1235±6)个,比TCA/丙酮沉淀法多识别出330个蛋白质点;用该方法提取蛋白质时,在突变体L638-y与其野生型L638-g叶片总蛋白2-DE图谱上可识别出差异蛋白质点数目为190个,比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质时多鉴别出100个差异蛋白质点.由此表明,研究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蛋白质组变化,采用改进的PEG分级沉淀法提取蛋白质更为简单有效.
- 张蕊刘海衡赵惠贤胡胜武
-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蛋白质提取双向电泳
- 23份芥菜型油菜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采用酯酶(EST)、淀粉酶(AMY)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电泳,对23份芥菜型油菜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同工酶电泳共检测到3种酶的多态型条带26条,酯酶和淀粉酶都存在着丰富的多态性。带型分析结果表明,酯酶EST-2、EST-3特征带可能与材料地理来源有关,淀粉酶AMY-2、AMY-3、AMY-4和AMY-5特征带可能与控制籽粒颜色基因的表达有关。参试23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25~1.0,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冬播型和春播型为主的两大类群,冬播型类群中全部为黑籽材料,春播型类群中包含了所有参试的8个黄籽材料和4个黑籽材料。不同芥菜型油菜品种之间因其类型、籽粒颜色及地区等因素差异而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 刘海衡胡胜武
-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同工酶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