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强

作品数:49 被引量:316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疫苗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6篇染病
  • 6篇狂犬
  • 6篇狂犬病
  • 6篇边境
  • 6篇边境地区
  • 6篇病毒
  • 6篇传染
  • 6篇传染病
  • 5篇安全性
  • 4篇突发公共
  • 4篇突发公共卫生
  • 4篇突发公共卫生...
  • 4篇卫生事件
  • 4篇接种
  • 4篇抗狂犬病
  • 4篇公共卫生
  • 4篇公共卫生事件

机构

  • 48篇云南省疾病预...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6篇大理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昆明市疾病预...
  • 3篇西双版纳州疾...
  • 3篇中国食品药品...
  • 3篇昭通市疾病预...
  • 2篇大理学院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开远市疾病预...
  • 2篇普洱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市和平里...
  • 2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作者

  • 48篇刘晓强
  • 7篇郑艳
  • 7篇杨海涛
  • 6篇李琼芬
  • 6篇陆林
  • 5篇郝林会
  • 5篇赵世文
  • 4篇黄玉芬
  • 4篇刘志涛
  • 4篇杨军
  • 3篇秦明芳
  • 3篇陈磊
  • 3篇杨沧江
  • 3篇王荣华
  • 3篇徐鹏
  • 3篇王瑾
  • 3篇曾云鹤
  • 3篇何继波
  • 3篇范建华
  • 3篇李园园

传媒

  • 6篇中国疫苗和免...
  • 5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国急救复苏...
  • 3篇医学与社会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应急演练情况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介绍云南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应急演练情况,为全国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描述队伍概况,以时间为顺序条列工作,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结果从概况、日程、评估、建议等几个方面,介绍队伍应急演练情况,评估车载化、自我保障化能力和装备模块化、集成化能力,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结论云南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基本实现了车载化、自我保障化、装备模块化和集成化,但在车辆安全、生物安全、信息安全、后勤保障、资料收集、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胡培查舜杨军赵世文王瑾刘晓强
关键词:卫生应急演练
2021-2024年云南省西南部5个县区18~45岁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和基因亚型分布
2025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成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2021-2024年在云南省西南部5个县区招募18~45岁健康女性,采集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各基因亚型HPV DNA,分析HPV感染率。结果研究对象总体HPV感染率为15.45%(695/4499),其中18~20岁、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分别为36.45%、21.26%、14.35%、12.83%、14.41%、12.79%(χ^(2)=67.57,P<0.001)。共检出17种高危型和6种低危型HPV基因亚型,在高危型中居前5位的HPV52、HPV16、HPV51、HPV58、HPV53感染率分别为2.89%、2.24%、1.91%、1.60%、1.36%,在低危型中居前3位的HPV81、HPV42、HPV43感染率分别为1.20%、1.02%、0.96%;单一、混合HPV感染率分别为11.76%、3.69%。结论研究地区18~45岁健康女性总HPV感染水平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建议加强适龄女性子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接种。
王点张皓明罗红兵杨海涛莫陆会张蓉蓉刘晓强
关键词:基因亚型感染率子宫颈癌筛查
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剂临床应用进展与展望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严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接近100%。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认定所有首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以及患有严重免疫缺陷、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头面部暴露的Ⅱ级暴露者均应在...
吕新军董关木刘晓强刘斯刘珵陈庆军殷文武王传林
关键词:狂犬病单克隆抗体
缅甸北部战争冲突期间中国边境维稳处突卫生防病工作的关键点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介绍缅甸北部战争冲突期间云南省开展边境维稳处突卫生防病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为国内同行开展类似工作捉供借鉴。针对边境维稳卫生防病这类相对少见的处突行动,通过在入境边民中采取传染病风险评估,制定一系列防控方案,实行省、市、县、乡镇四级分工负责、共同防控的原则,落实症状监测、环境消杀、水质监测、病媒生物监测等防控工作,并对入境边民进行了应急免疫。多种方式的监测结果显示,3次边民入境事件期间,未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卫生防病工作达到预期目的。面对信息不足、应急免疫难度大以及可能的国际间纠纷等困难,建议多渠道收集传染病疫情及有关信息,完善传染病风险评估的信息基础;强化接种前的动员工作,提高应急免疫的依从性;借鉴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经验,加强跨境合作,以人道主义救援为核心,降低国际纠纷的可能。
胡培刘晓强周晓梅段智泉李婧瑜
关键词:边境地区战乱卫生防病
传染病预警方法及应用概述被引量:19
2018年
传染病预警方法是早期检测传染病爆发迹象的重要手段,其中,基于数学理论形成的传染病预警方法由信号检测论和决策论这两大理论构成,其目的是提高检测和预警系统的及时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基于传染病流行的三间(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特点,将预警模型分为时间、空间和时空模型三大类,便于在实际应用中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疾病防控预警进行优化和互补,提高对重大传染病的预警能力。同时强调,在使用此类方法时,亟待加强解决准确度、数据公开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在数据采集、分析时出现信息孤岛,尤其在数据抓取时,要注意数据来源多变与碎片化信息整合,多部门、多机构协同沟通,联合攻关,联合预警和公报。
焦锋董蓬玉刘晓强徐鹏杨光刘宏张舒惟何国忠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方法大数据
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6-2007年云南省共报告HFRS发病771例,死亡48例,年均发病率为0.0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38/10万,病死率为6.23%。1985-1986年和2000-2004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近几年病死率明显下降。全省14个州、市的67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昆明、红河、楚雄和大理州(市)病例数占全省的84.21%,其中昆明市占全省发病数的40.17%。全年均有发病,春季为流行高峰。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农民。结论本病在云南省广泛分布,但主要流行地区为滇中和滇西地区,应加强高发地区的HFRS监测和防治工作。
李金梅张海林刘晓强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云南昭通鲁甸地震灾区综合疾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灾区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和预警,实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控制。方法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建立症状监测、实验室监测、风险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疾病监测系统,采用3日、7日平均数法对症状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根据实验室监测数据计算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鲁甸地震灾区建立了包括185个监测点的综合疾病监测系统,监测过程中产生6个预警信号,其中1个经现场调查后确认为食物中毒。采集33份患者标本,筛查出1例季节性流感、1例细菌性痢疾、1例轮状病毒腹泻。共监测到20个风险隐患转相应部门排查,饮用水、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等方面的风险隐患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包含症状监测、实验室监测和风险监测的综合疾病监测系统,在灾后防病中能互相补充,提高疾病发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促进多部门的协作。
刘晓强赵世文刘仁泉阮林唐朝泓李琼芬王荣华陆林
关键词:地震自然灾害疾病监测症状监测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重点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控现状被引量:21
2017年
西南边境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多样性,传染病防控在肺结核、登革热、艾滋病、寨卡病毒病等新老传染病交织和跨境传播的双面夹击下,形势极其严峻。虽然在边境防控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努力下,西南边境地区重点传染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卫生机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边境疫情复杂多样、边民防控意识不强、传染病防控能力不高、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使西南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陷入困境,传染病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董蓬玉徐鹏刘晓强刘宏何国忠
关键词:传染病西南边境
2岁及以上人群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安全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2岁人群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3~5月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辖的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2岁2995名受种者作为研究对象,接种后30 min现场观察及接种后7 d/30 d电话随访后,对受种者的全身性及局部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2岁人群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安全性。结果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接种共纳入观察者2995名,其中男性1285名(42.90%),女性1710名(57.10%);2~5岁500名(16.69%)、6~17岁499名(16.66%)、≥18岁1996名(66.64%)。2995名中接种后30 d观察期内共发生不良反应748例,占比24.97%,0~7 d不良反应发生率21.99%~30.66%。接种后30 min内共发生17例(0.57%)不良反应,各年龄段发生率分别为0.20%,1.00%和0.55%。全身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31%(129例,137例次),2~5岁、6~17岁及≥18岁发生率分别为8.60%(43例,48例次)、6.81%(34例,36例次)和2.61%(52例,53例次)。主要症状以发热(总占比2.97%)、乏力(0.43%)、头痛(0.43%)为主。共观察到544例570例次局部不良反应,其中2~5岁发生率最低(13.00%),主要症状为疼痛(17.53%)、瘙痒(0.60%)和肿胀(0.50%),6~17岁疼痛(23.05%)和肿胀(1.00%)发生率最高。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7例16例次,2~5岁受种者中报告2例(0.07%)6例次,涉及慢性扁桃体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炎等小儿常见感染性及呼吸系统疾病;≥18岁发生5例(0.17%)10例次,其中1例脑血管意外,1例呼吸系统衰竭、循环系统异常合并脓毒症;6~17岁组未观察到。结论本研究为疫苗上市后安全性观察,证实≥2岁人群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郑艳石峰杨海涛陈菁菁严雪梅陶思文赖欣杨叶梅岳俊艳刘晓强袁琳
关键词:接种安全性
1976~2007年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制参考。方法收集全省乙脑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6—2007年云南省共报告乙脑发病29693例,死亡3326例,年均发病率为2.4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9/10万,病死率为11.2%。发病率和病死率在20世纪70,80年代较高,90年代以来逐步下降,2007年发病率略有上升;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德宏、大理、保山、文山、红河、曲靖、昭通和西双版纳州(市);全年均有发病,主要流行季节为7~10月,其中8月为高峰;报告病例中80.33%为≤15岁儿童。结论乙脑在云南省广泛分布,但主要流行地区为滇中、滇西和滇南地区;防制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应加强高发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蚊虫控制工作。
邓淑珍张海林刘晓强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