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雷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卦气
  • 3篇周易
  • 2篇学说
  • 2篇渊源
  • 2篇哲学
  • 2篇卦气说
  • 2篇文化
  • 2篇文化渊源
  • 2篇京房
  • 1篇易经
  • 1篇意蕴
  • 1篇哲学考察
  • 1篇哲学意蕴
  • 1篇之学
  • 1篇值日
  • 1篇身体
  • 1篇身体意识
  • 1篇神道
  • 1篇神道设教
  • 1篇生存境遇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5篇烟台大学

作者

  • 8篇刘春雷
  • 1篇王新春

传媒

  • 2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试论孔子的富贵观被引量:3
2004年
《论语》中的富贵观念是孔子仁学的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富贵观。它既肯定富贵是基于自然情感的"人之所欲",也要求谋求富贵时坚持遵"道"、循"义"、守"信"的原则。富贵具体可以分为君子富贵和小人富贵。富贵不是终极的人生目标,"富贵,然后学",这为通达完善的人格和充实的精神提供了条件。
刘春雷
关键词:《论语》孔子
汉易卦气说及其哲学意蕴——以孟喜卦气说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孟喜卦气说包括四正卦、十二月卦、七十二候和六日七分说等内容,以《周易》六十四卦符示涵摄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和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的阴阳消息。孟喜卦气说在彰显自然天道运行的同时,更注重效法天道设立政教的人文秩序建设,蕴含丰富、深刻的哲学文化内容。孟喜卦气说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历法,其哲学内涵被赋予神圣的"形式化",在历代王朝政权合法性论证、权力运作和整个文化意识形态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刘春雷
关键词:周易卦气历法哲学意蕴
京房易学飞伏说及其文化渊源
易学大家京房在其八宫易学体系与世应格局中发明飞伏体例,对六十四卦进行创造性解说,揭示爻象或卦象显现与隐伏的两种存在状态,以及特定的爻与爻之间、卦与卦之间以及爻与卦之间互相对待、变化生成的关系.京房易学飞伏说以卦爻符号的飞...
刘春雷
关键词:文化环境京房
京房易学飞伏说及其文化渊源
2017年
汉代易学大家京房在其八宫易学体系与世应格局中发明飞伏体例,对六十四卦进行创造性解说,揭示爻象或卦象显现与隐伏的两种存在状态,以及特定的爻与爻之间、卦与卦之间以及爻与卦之间互相对待、变化生成的关系。京房易学飞伏说以卦爻符号的飞伏显隐符示涵摄阴阳二气的消息变化,其理论来源于古人占候地气的观测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京房易学飞伏说将天道运行彰显为阴阳、五行的气化流行,揭示了人处身其中、生生变化的生存境遇,体现了汉代易学沟通天人之际、深沉浩大的宇宙论品格,成为汉代易学尤其是汉易卦气学说的经典案例。
刘春雷
关键词:京房天人之学
朱熹视域下的《周易》与易学
王新春刘春雷
试论《焦氏易林》的易学建构
2015年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刘春雷
关键词:《焦氏易林》卦气说
外观以化与内观以明——《周易·观卦》“观—看”之道的哲学考察被引量:4
2011年
《周易·观卦》体现了主体性意义生成和价值建构的过程。其中,"初六童观"、"六二窥观"、"六四观国之光"、"上九观其生"都是主体指向外部世界的"外观",这种"外观以化"的"观—看"之道以教化为目的,成为神道设教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六三观我生"、"九五观我生"都是主体指向自身内部世界的"内观",这种自照、内省的"观—看"之道对后世明心见性传统有重要影响,在儒释道三家都有体现。"外观"与"内观"是"成己""成物"内在机制,两者因洞见本源成为生存论上的"体知"范畴,展现了《周易·观卦》的"观—看"智慧。
刘春雷
关键词:内观神道设教明心见性
从《击壤集》看邵雍的身体意识被引量:2
2013年
《伊川击壤集》是北宋大儒邵雍的诗歌总集。诗集"第一现场"式地保留了邵雍大量的日常生活体验,呈现了在生、老、病、死等生存境遇下丰富多彩的身体样态,展现了易学大家邵雍鲜明的身体意识,以及面对生、老、病、死等人生问题时的真知灼见和旷达情怀。诗歌所描述,既有康泰身体的舒展自在,也有衰老身体的乐天顺化、病疼身体的超然达观。而面对死亡问题,邵雍继承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言说策略,借吟咏欢乐之生,表达了纵身大化、"真生""善死"的乐天态度。《击壤集》中多姿的身体样态是邵雍与世界"相照面"时的具身化表现,体现了浓厚的身体意识和鲜明的生死观念,这对理解邵雍整个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刘春雷
关键词:生存境遇身体意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