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宽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ω-3 PUFA)对严重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严重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研究组除常规给予TPN外,在营养配方中添加ω-3 PUFA 0.2 g/(kg· d),连续5 d。分别于TPN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天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中NF-κB活性、TNF-α、IL-1、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GMB-1)浓度,记录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相比较,治疗后第3天、第6天研究组患者血中NF-κB活性和TNF-α、IL-1、IL-6及HGMB-1浓度明显下降(P<0.05),与TPN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 PUFA应用于严重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能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缩短ICU住院时间,是有效的免疫调理营养素。
- 陈慧佟飞王霞高梦颖刘芳刘志宽张曼莉赵昆刘芙蓉
- 关键词:脓毒症静脉营养炎症反应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腹部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腹部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腹部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全肠外营养(TPN),研究组除常规的TPN外,在营养配方中添加ω-3PUFA(0.2g·kg-1·d-1)连续5天,分别于TPN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天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乳酸、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水平,采动脉血计算氧合指数(OI),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同时记录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和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例数及应用时间。结果治疗后第3、6天,研究组WBC、CRP、ALB、PA、PCT、D-乳酸及OI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0.03(2.15)天vs 7.75(1.90)天(P<0.05),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与持续血液滤过治疗的例数及时间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PUFAs免疫增强的肠外营养,能改善腹部脓毒症患者的营养及器官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有效的腹部脓毒症营养治疗方案。
- 王霞佟飞陈慧霍书花刘芳刘志宽张曼莉赵昆刘芙蓉
- 关键词:脓毒症静脉营养
- ω-3鱼油脂肪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急诊ICU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47例,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A组)23例和添加鱼油TPN组(B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B组每人每天加用ω-3鱼油脂肪乳100 mL,共5 d,分别于应用TPN前和应用TPN第6天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浓度和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B组TPN治疗第6天,患者血清前白蛋白、IgA、IgM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CD4+CD25+Treg细胞显著降低(P<0.05);A组在治疗后除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外(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以改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 佟飞高梦颖王霞陈慧刘芳刘志宽张曼莉赵昆王玉华
- 关键词:体液免疫腹腔感染
- 评分目标导向镇痛镇静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管理的改良效果
- 2023年
- 目的:评价评分目标导向镇痛镇静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管理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经主动脉CTA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10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5):常规组和目标导向镇痛镇静组。2组均进行常规术前管理。常规组静脉泵注芬太尼0.13μg/min,调整芬太尼给药速率维持静态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0~3分。目标导向镇痛镇静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0.02 mg·kg^(-1)·h^(-1)、芬太尼0.13μg/min,调整咪达唑仑和芬太尼泵注速率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2~0分,维持静态NRS评分0~3分。2组静脉泵注尼卡地平,调整给药速率维持SBP 100~120 mmHg,口服美托洛尔维持心率60~70次/min。记录达目标血压所需时间、24 h芬太尼及尼卡地平用量,记录镇痛镇静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围术期死亡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目标导向镇痛镇静组达目标血压所需时间缩短,24 h芬太尼及尼卡地平用量减少(P<0.05)。2组患者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未见围术期死亡发生。结论:评分目标导向镇痛镇静(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2~0分,静态NRS评分0~3分)可更好地控制血压和心率,有助于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管理质量。
- 陈慧尹化刘志宽李璇佟飞
-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镇痛清醒镇静手术前护理
- 脱氢表雄酮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体内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颈动脉结扎诱导的内膜增生和局部血管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结扎法制备内膜增生模型;30只18~2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组和DHEA治疗组[给予DHEA100mg/(kg·d)],每组各10只;对照组小鼠颈动脉不完全结扎,后两组小鼠颈动脉完全结扎。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rüppel样因子5(KLF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结扎组颈动脉内膜面积减小,内膜/中膜面积(I/M)比值增高;与结扎组相比,DHEA治疗组颈动脉内膜面积减小,I/M比值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结扎组PCNA、KLF5、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而与结扎组相比,DHEA治疗组上述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HEA能抑制颈动脉内膜增生和局部血管炎症,该作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通过抑制KLF5的表达来实现的。
- 张曼莉张曼娜陈慧赵昆刘芳刘志宽佟飞
- 关键词:脱氢表雄酮内膜增生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