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彭华
- 作品数:41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DR、MRI影像表现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分析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DR、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47例经手术证实为FA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所得DR、MRI图像进行分析,总结FAI患者影像表现特征。结果在DR图像中,147例患者均可见有不同程度的“枪柄样”畸形存在,有71例患者可见其髋臼后倾且髋臼过深,髋臼“交叉”征为阳性,存在“8字”征;12例患者存在非圆形股骨头,72例患者髋臼边缘软骨下可见囊性变;29例患者则是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下有囊性病变存在。MRI检查图像中,所有患者髋臼盂唇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MRI分型:ⅠB、ⅡA期,分别有48例、39例,其余ⅠA期29例、ⅡB期25例、ⅢA期6例。患者α角值为58°~78°平均值为(65.89±7.63)°。结论股骨头颈解剖学异常及髋臼形态异常是FAI的主要征象,DR可作为临床筛选检查,结合MRI综合评价可有效降低FAI漏诊率。
- 王勇刚刘彭华孟凯龙
- 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DRMRI影像表现
- 磁敏感加权序列对Hallervorden-Spatz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又称Hallervorden-Spatz病(HSD),是铁代谢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常规MRI表现虽有一定特点,但与相似疾病鉴别困难,磁敏感加权序列由于对铁等顺磁性物质沉积敏感,故有诊断意义。本文探讨临床确诊的3例HSD患者MR影像表现及磁敏感加权序列的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 刘彭华娄昕孟凯龙郭辉孔静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病例报告
- DCE-MRI技术及ADC值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DCE-MRI技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并完成病理组织学诊断乳腺NMLE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多模态3.0T MRI检查,比较良恶性病变MRI分布类型、强化特点、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及ADC值,描绘ROC曲线评价ADC值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变组节段型和集丛样强化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两组TIC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ADC值≤1.3×10^(-3)mm^(2)/s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恶性病变ADC值显著小于良性病变组(P<0.05);描绘ROC曲线后分析,ADC值用于乳腺NMLE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AUC=0.73,最佳cut-off值为1.3×10^(-3)mm^(2)/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33%和79.60%。结论:DCE-MRI技术及ADC值可有效提高乳腺NMLE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徐静马光辉孟凯龙王勇刚刘彭华
- 关键词:DCE-MRI表观扩散系数乳腺
- 腰椎间盘突出的再认识
- 2003年
- 刘彭华李新熹郭辉王冰许忠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CT椎管腰腿痛
- 随机抽取200例腰椎间盘CT扫描分析
- 2004年
- 刘彭华李新熹郭辉赵志刚许忠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疾病CT扫描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病变
- 异向椎间盘突出之原因浅析
- 2004年
- 目的:探讨CT所见一侧腰椎间盘突出而临床出现对侧腰腿痛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300例腰椎问盘扫描患者,34例出现对侧腿痛症状,进行临床与影像比较。结果:34例CT扫描均显示腰椎间盘层面偏侧软组织块、神经根受压移位,同时椎间孔变窄,而15例健侧小关节增生肥大,骨质增生。12例合并其他间盘病变。结论:其形成原因可能与椎间盘的化学性神经根炎及自身免疫或侧弯畸形。小关节错位防御反应有关。
- 李新熹刘彭华孟凯龙郭辉王冰许忠新
- 关键词:疼痛CT征象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应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疾病患者13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R检查,且进一步予以DWI扫描,总结MR及DWI诊断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将患者自体正常腺体组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下不同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同一组织不同b值的ADC值。结果DWI扫查时,b值800 s/mm^(2)、1000 s/mm^(2),测得ADC值中正常腺体最大,其次为良性病灶、恶性肿瘤,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正常腺体、良性病灶、恶性肿瘤ADC值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织时,b值800 s/mm^(2)、1000 s/mm^(2)所得ADC值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及DWI应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有良好的价值,根据b值800 s/mm^(2)、1000 s/mm^(2)所得ADC值差异性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良性病灶、恶性肿瘤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 刘彭华徐静张丽红孟凯龙李静田志勇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
- 表观弥散系数对脑梗死分期的指导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脑梗死分期相关性。方法搜集150例经临床诊断并经MR证实的脑梗死病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3组:急性期组(发病时间<2d),亚急性期组(发病时间2~14d),慢性期组(发病时间>14d)。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定3组病例ADC值。结果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ADC值分别为0.44±0.10、0.52±0.10和0.81±0.15,3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各期ADC值与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ADC值随梗死时间延长而增大。
- 孟凯龙刘彭华许忠新李新熹孔静石洁王冰
- 关键词:脑梗死ADC值
- 椎间盘退变的性别差异分析(附100例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椎间盘退变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100例50岁以上腰椎间盘CT检查 阳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50岁以上存在椎间盘退变的患者中。女性发病人数是男性的两倍。结论:此种差异可能与女 性妊娠生育。身高与体重比及生活习惯有关。
- 刘彭华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女性腰椎间盘阳性发病人数
- 高分辨核磁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风险的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76例s ICAS患者资料,按TIA检出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TIA阳性组(35例)和阴性组(4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HRMRI检查,分析TIA阳性检出率。对比两组动脉最小管径、斑块厚度、斑块负荷、管腔重塑率及斑块强化率。按24 h内TIA发生次数,将TIA阳性组分为频发组(TIA≥2次)和非频发组(TIA<2次),分析两组动脉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参考处管腔面积、血管狭窄程度、最狭窄处管壁面积、参考处管壁面积、重构率及血管重构模式。结果:HRMRI检查在76例sICAS患者中,TIA阳性检出率为46.05%,TIA阴性检出率53.95%。35例TIA患者中,频发组占54.29%,非频发组占45.71%。TIA阳性组斑块厚度、斑块负荷及斑块强化率显著大于TIA阴性组,最小管径显著低于TI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7,t=3.839,t=3.346,t=3.545;P<0.05)。TIA频发组大脑中动脉(MCA)最狭窄处管壁面积及重构率显著大于TIA非频发组,发生正性重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TIA非频发组,负性重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TIA非频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00,x^2=6.311;P<0.05)。结论: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能有效预测sICAS患者TIA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王宽孟凯龙刘彭华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