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喜才

作品数:31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马铃薯
  • 14篇种质
  • 13篇种质资源
  • 8篇马铃薯种
  • 8篇马铃薯种质
  • 7篇性状
  • 5篇资源研究
  • 5篇块茎
  • 4篇生理机制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4篇资源研究与利...
  • 3篇生理特性
  • 3篇块茎产量
  • 2篇淀粉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杂种优势分析
  • 2篇双行

机构

  • 31篇黑龙江省农业...
  • 6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1篇刘喜才
  • 13篇张丽娟
  • 12篇李军
  • 11篇张文英
  • 10篇宋继玲
  • 10篇孙邦升
  • 5篇曹淑敏
  • 5篇金光辉
  • 4篇李长辉
  • 3篇姜丽丽
  • 3篇刘春生
  • 3篇王腾
  • 3篇杨梦平
  • 2篇杨耿斌
  • 2篇毛彦芝
  • 2篇孙静
  • 2篇李雅南
  • 2篇马爽
  • 2篇刘春生
  • 1篇孟兆华

传媒

  • 7篇中国马铃薯
  • 5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中国蔬菜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全国蔬菜和薯...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马铃薯学...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肥料组配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筛选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最适肥料使用方案,以荷兰7号马铃薯为供试品种,农大哥生物菌肥、叶面肥(806植物营养液)超敏植物激活蛋白(Messenger)/超敏蛋白微粒剂、农大有机肥为材料,研究不同供试肥料组配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播种前施用农大有机肥加苗期施用806植物营养液该组配方案对马铃薯生长势、抗病性、抗逆性、单株性状及产量等指标作用效果最好,苗期施用超敏植物激活蛋白可显著提升马铃薯品质。
杨梦平宋继玲孙邦升刘春生刘喜才
关键词:生理指标抗病性
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与利用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马铃薯的生产和贸易现状,以及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利用的研究现状.从中找出不足,制定相应措施,为中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先进技术和丰富的种质资源.
李军刘喜才张丽娟张文英孙邦升
关键词:马铃薯种质资源资源收集
文献传递
大垄双行不同种植密度下切块与整薯播种对‘垦薯1号’马铃薯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小整薯播种是未来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趋势。试验以马铃薯新品种‘垦薯1号’为研究对象,110 cm大垄垄上双行种植,采用切块播种和整薯播种2种种植模式,每种模式下设9个处理,分别为3个行距(垄上2行之间的间距):15,20和25 cm,3个株距:15,20和25 cm。经过试验发现整薯播种与切块播种相比出苗期提前1~3 d;株高、茎粗小于切块播种,但是单位面积内主茎数增多;植株鲜重和干重都小于切块播种,植株的干鲜重比高于切块播种;单株结薯数整薯播种平均比切块播种增多18.34%;整薯播种的商品薯率都低于切块播种,产量除处理15×20外都高于切块播种,处理25×25、25×20、20×20的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分别高出43.00%,31.73%,40.59%,且差异显著,处理15×25产量高出48.36%,差异极显著。整薯播种和切块播种产量最高处理分别为36 473和29 263 kg/hm^2。
尤晗金光辉刘喜才高幼华姜丽丽冯玉钿王腾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密度播种方式植株性状
土壤疏松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选用克新10号和克新1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土壤疏松性对马铃薯某些生理特性和决茎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善土壤疏松性,可以增加功能叶片ATP含量,提高功能叶片ATP酶活性;增加块茎中ATP含量和脱落酸(AB...
李军刘喜才张丽娟张文英李长辉曹淑敏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产量生理特性ATP酶活性
文献传递
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32
2004年
选用克新 10号和克新 1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某些生理特性和块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证明 ,改善土壤通气性 ,可以增加功能叶片ATP含量 ,提高功能叶片ATP酶活性 ;增加块茎中ATP含量和脱落酸 (ABA)含量 ,提高块茎中ATP酶活性。促进14 C同化物由叶片向块茎的运输和分配 ,提高干物质在块茎中的分配率 ;极显著地提高了块茎的产量。根据植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分析了ATP、ATP酶和ABA在促进14 C同化物由叶片向块茎运输的作用。
李军李长辉刘喜才张丽娟张文英王巍曹淑敏王毅
关键词:土壤通气性马铃薯生理机制ATP酶块茎脱落酸
鲜食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为改良马铃薯品种及创新种质资源,对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克山试管苗库中179份鲜食高产马铃薯种质资源的29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进行Shannon-Wiener指数、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834~1.751,其中顶小叶形状、薯形、皮色、肉色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数量性状中,各性状多样性指数范围略高于质量性状,达到了1.597~1.98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和主茎数呈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数与株高、茎粗、生育期和产量呈负相关;生育期与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79份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在早熟育种中可以利用第I类和第IV类种质资源,改良薯形可以利用第IV类种质资源,改良株型可以利用第II类种质资源,选育晚熟高淀粉资源可以利用第III类种质资源。
孙邦升刘喜才宋继玲刘春生杨梦平韩冰
关键词: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马铃薯种质资源晚疫病抗性评价及分子标记辅助筛选被引量:3
2021年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具危害性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有效的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对395008.45×克新27号的60份杂交后代进行了晚疫病抗性评价,结果有39份表现抗病,21份表现感病。利用晚疫病抗性基因R8的分子标记对60份杂交后代进行了检测,其中有43份含有R8基因;对36份种质资源进行检测,其中有28份含有R8基因。本研究鉴定的抗性资源可为马铃薯抗病育种提供优质的亲本材料。
娄树宝李凤云田国奎王海艳田振东王立春刘喜才王辉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分子标记
评价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及重要育种材料对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被引量:3
2017年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寄主范围广泛,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本研究选用黑龙省主栽马铃薯品种和部分育种材料共28份进行温室盆栽试验以明确其对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抗感反应,随机区组设计,5次重复。结果表明,北方根结线虫在这28份材料上都能繁殖,且繁殖系数(RF)均大于1(1.53~37.90)。白头翁、会-2和红参的繁殖系数分别为2.41、2.02和1.53,与青薯3号(36.93)和608 Kennebec(37.9)差异显著(P<0.05);线虫在参试的马铃薯植株根上繁殖的卵块数量范围为每克鲜重26.6~217.4个,根据卵块数量分级,白头翁(3级)为抗病材料;植株上的虫瘿指数(Galling Index)范围为1.5~6.8,根据虫瘿指数评价,白头翁(1.8)、会-2(1.5)和红参(2.2)为抗病材料。综合块茎评价结果在参试的28份材料中白头翁是较抗北方根结线虫的材料,会-2和红参的根部对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耐病性,可作为培育抗病品种资源,感病材料青薯3号和608 Kennebec可作为筛选材料的感病对照。
毛彦芝李春杰胡岩峰华萃尤佳王鑫鹏刘喜才杨耿斌王从丽
关键词:马铃薯北方根结线虫抗性评价
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
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本文回顾了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的历史。简述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与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今后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的主攻方向。
宋继玲刘喜才张丽娟张文英李军孙邦升
关键词:马铃薯种质资源
文献传递
马铃薯细胞膜热稳定性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本文利用马铃薯栽培种亲本组配的6×6完全双列杂交(包括反交),对该性状(以相对热损伤率 RI%表示)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反交效应(R)均达极显...
李军刘喜才张文英张丽娟
关键词:马铃薯配合力杂种优势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