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 作品数:37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居住建筑课程特色教学方法的探索--引入住居学概念的思路与实践
- 本文针对传统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中的软肋,提出将住居学概念引入教学的思路,通过针对特殊人群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关注人的行为,不再把人作为笼统的概念来把握.通过2个学年的实践摸索和尝试探讨教学方法的优势,总结了其教学...
- 胡惠琴刘刚
- 关键词:教学模式
- 文献传递
- 微型封闭式三角转子压缩机
- 一种微型封闭式三角转子压缩机,属于压缩制冷领域。其包括:压缩单元,用于压缩制冷剂;电机;密闭容器,压缩单元和电机安装在该容器内部构成封闭式;偏心轴,三角转子与压缩腔是需要偏心运动因此设置偏心轴在封闭容器内穿过三角转子与电...
- 吴玉庭何静马重芳王景甫杜春旭刘刚马瑞
- 文献传递
- 医疗建筑地震风险定量评估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准确进行医疗建筑性能的风险评估,对保护建筑使用功能和提高应急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对功能损失结果定量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文中基于风险评价理论建立震害风险评价模型,以建筑结构及功能的易损性结果为判断标准,提出医疗建筑功能损失规模定量评估的方法。
- 卞琪刘刚马东辉
- 风水理论与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构成
- 理论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是传统民居的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传统民居具有着各自不同的地方特色,但是形式迵异的传统民居建筑空间构成方式中又具有相似的处理手法。这种现象说明其中必然有特定的空间构成的理念贯穿在...
- 陈晓悦张健刘刚
- 关键词:风水理论传统民居
- “自然”与“群体”——浅谈中国传统住居形态的双维特征
- 然”与“群体”是中国传统住居形态在两个不同秩序内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从“自然”和“群体”的双重维度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住居形态,我们发现其双维特征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出中国传统住居形态的存在本质。
- 戴俭冯晓芳刘刚
- 关键词:自然形态
- 日本东京都防涝策略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在当前极端天气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看海"的现象频出,城市内涝不断威胁着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有效防涝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通过对日本东京都内涝风险管控、建筑设计、避难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的防涝对策梳理研...
- 王娜马东辉刘刚
- 锗烯的抗氧化性能及其电子结构调控的理论研究
- 石墨烯的发现及其后续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极大的推动了相关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锗烯及其衍生物同样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在实际环境中的稳定性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另外,调控锗烯及其衍生物的...
- 刘刚
- 关键词:锗烯抗氧化性能电子结构
- 环境 绿地 规划
- 2005年
- 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市绿化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刘刚
- 关键词:城市绿化工作城市现代化建设绿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
- 基于ArcGIS空间数据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 2024年
- 通过建立洪水风险评估四维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构建基于ArcGIS空间数据的城市群洪水风险评估体系。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开展洪水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洪灾高风险地区主要发生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等,且呈现北移的趋势;(2)与传统洪灾风险评估研究相比,结合土地利用因素的洪灾风险评估体系合理可行,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对洪灾风险的影响,为防洪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 陈浩刘刚杨佩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洪水风险环鄱阳湖城市群
- 城市防灾规划体系下的防震避难规划研究
-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各种城市问题也日益显现。而各种灾害对城市造成巨大的伤害,地震灾害更是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现阶段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灾前城市的工程抗震和灾时...
- 刘刚
- 关键词:城市防灾体系应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