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辉
- 作品数:15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了血部位,术前意识,瞳孔改变,中线移位情况分别采用钻孔碎吸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破入脑室者行脑室外引流。结果:恢复功能15例,生活自理6例,部分自理4例,重残2例,死亡9例。结论:金谷氏Ⅲ,Ⅳa,Ⅳb级应早期手术。基底节内侧型适合钻孔碎吸引流;外侧型则依患者年龄,术前意识状况,中线移位情况可分别采用钻孔引流或开颅血表除术;混合型出血因血肿量较大,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较重,宜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早期,超早期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 张帆刘光辉等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手术方式
- 亚低温在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我科近来对3例开颅术后并发严重颅内感染而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辅以亚低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例1男,36岁.因右额颞硬膜下血肿、广泛脑挫裂伤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21 d出现高热、抽搐、骨窗张力高,脑膨出,撑开切口见脓性分泌物,皮下置4 mm硅胶管引流,病情无缓解.CT扫描显示术野低密度软化灶,增强环形强化,拟诊脑脓肿,行二次手术,切除脓肿壁时脑室破口,见混浊脑脊液涌出,以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术野及脑室,置管引流.脑脊液涂片:脓细胞++++/LP,白细胞15 000×106/L,培养:洛菲氏不动杆菌生长,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加强抗炎支持治疗,脑室冲洗.术后仍持续高热,引流液混浊,行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32~35℃,3 d后见脑脊液逐渐变清,细胞数降至1 200×106/L,持续抗炎及亚低温等治疗一周,脑脊液细胞数正常后拔管,康复出院.
- 张帆刘光辉许勇刚孙道法许刚
- 关键词:亚低温颅内感染
- 翼点入路在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应用
- 2004年
- 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月采用翼点入路开颅治疗额颞对冲性脑损伤260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张帆陈文彬辜虎臣刘光辉郑后臣许勇刚许刚孙道法
- 关键词:翼点入路颅脑损伤手术治疗
- 开颅术后头皮切口周缘多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患者 男,73岁.因头部多发包块1个月余入院,3个月前因头部外伤致右顳顶叶脑内血肿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尚可.1个月前发现右顳顶部手术切口周缘多发包块.伴压痛,进行性增大,再次入院。
- 刘光辉张帆张罡黄亮许刚
-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多发开颅术后头部外伤再次入院进行性增大
- 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 2004年
- 目的:探讨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320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指征、术后处理及预后。手术治疗260例,非手术治疗60例。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去骨瓣减压194例,骨瓣复位或漂浮复位66例。气管切开106例,亚低温治疗45例。结果:恢复良好225例,中残32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45例。结论: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CT显示一侧或两侧额颞广泛脑挫伤并硬膜下血肿,持续较长时间脑水肿是其临床特点。伴有脑干损害时,意识障碍重,昏迷时间较长。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受压、环池闭塞者预后差。改良翼点开颅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大骨瓣减压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提高重型额颞脑损伤抢救成功率。
- 张帆刘光辉刘庆华孙道法
- 关键词:额颞部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指征
- 颅脑损伤迟发性病变的临床观察及治疗分析
- <正>颅脑损伤迟发性病变是指外伤后首次或多次经头颅CT扫描证实原发颅脑组织无病变处或手术后一段时间,再次复查CT,发现新的病变或加重的病例,及时发现和早期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刘庆华张帆王国安刘光辉郑后臣
- 文献传递
- 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肿瘤卒中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重点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12例,经MRI、CT、病理证实的脑肿瘤卒中的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引起肿瘤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肿瘤生长造成的机械压迫浸润及病理生理变化而致血管本身或血流状态改变而引起。本组12例中11例手术治疗,目的为清除血肿为主,尽量切除肿瘤。7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2例病情恶化死亡,1例非手术治疗为对症治疗。结论对脑肿瘤卒中出血的患者,根据临床特点,神经影像资料能做出正确诊断。手术治疗对病情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刘庆华张帆王国安郑后臣刘光辉黄亮
- 关键词:脑肿瘤卒中
- 颞叶脑损伤术后精神障碍的特点与治疗体会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颞叶脑损伤术后精神障碍的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颞叶脑损伤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10例表现为兴奋、躁狂性发作,8例表现为抑郁、痴呆,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饮食、睡眠障碍,其中1例伴有性功能障碍。结论行为、饮食、睡眠障碍是颞叶脑损伤术后精神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青壮年以兴奋、躁狂发作为主;老年则以抑郁、痴呆为常见。药物治疗可较好地控制症状发作。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者可获治愈。
- 张帆刘光辉许刚刘庆华孙道法
- 脑型血吸虫病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临床特征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脑型吸虫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手术结果及预后。结果12例均行CT扫描,6例加MRI扫描,表现为片状水肿无强化3例,片状水肿区内单个或多发散在结节状等或高密度强化灶9例,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8例。手术治疗10例,9例行病灶切除,1例行单侧颞肌下减压术,非手术治疗2例。9例术后病检为血吸虫肉芽肿,CT复查,病灶消失。结论脑实质内片状或散片状水肿区伴单个或多发强化密度均匀结节灶,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可作为诊断依据。单发或多发结节灶伴严重脑水肿,占位效应明显为手术指征。
- 张帆王国安刘光辉刘庆华孙道法
- 关键词:脑型血吸虫病肉芽肿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本组6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1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占18.4%。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常发生在保守治疗的轻微颅脑损伤并硬膜下积液病例中,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后效果良好。
- 刘庆华张帆王国安郑厚臣刘光辉黄亮
-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