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琳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复发性流产患者微小RNA155与子宫内膜HIF-1αVEGF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围植入期复发性流产妇女微小RNA155(miR-155)、子宫内膜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围植入期复发性流产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80例同期正常早孕并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绒毛组织内miR-155表达,采用免疫组织二步法检测两组对象绒毛组织内HIF-1α、VEGF及MVD水平,通过Person相关分析miR-155表达与HIF-1α、VEGF及MV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绒毛组织内miR-155、HIF-1α、VEGF表达水平及MV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绒毛组织内miR-155表达与HIF-1α、VEGF及MVD呈正相关(r=0.544、0.574、0.642,P<0.05)。结论围植入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miR-155、HIF-1α、VEGF表达水平及MVD水平均低于正常早孕妇女,且绒毛组织miR-155与滋养细胞的增殖、新生血管异常具有密切联系。
- 苏倩凌琳虞红珍宋恩学
- 关键词:围植入期微血管密度
- 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19年
- 目的:研究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行盆底肌肌力评估的83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产后SUI发生情况,将其分成产后SUI组(n=294)和非SUI组(n=542),回顾性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因素对产后SUI发生的影响。结果:产后女性SUI发病率为35.2%;SUI组盆底肌力明显低于非SU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产前体重、产前BMI、孕期体重增长、分娩方式、孕期合并SUI、孕期产后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产次、产前BMI、分娩方式、孕期合并尿失禁、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孕期产后并发症均为产后S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SUI与妊娠和分娩多种因素有关,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增长,降低产前BMI,可降低产后SUI的发生。
- 凌琳张妤王文艳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BMI妊娠分娩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FMT)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PFMT,试验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法、盆底肌电值参数对术后3、6和12个月的盆底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时间段出现下尿路及肠道症状情况,采用盆底功能影响调查问卷(PFIQ-7)与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一类、二类肌力OR值分别为2.962、2.636;术后3、6和12个月快慢肌比较,P时间<0.001、P组间=0.003、P交互=0.001;P时间<0.001、P组间=0.033、P交互=0.024;P时间<0.001、P组间=0.001、P交互=0.011。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出现下尿路及肠道症状情况较术后3个月减少,试验组此类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合理的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改善盆底肌功能状态,提升其生活幸福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崔侠王文艳凌琳詹磊卫兵
-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功能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中隔子宫34例报告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中隔子宫34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中隔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中完全中隔9例,不全中隔25例,合并阴道中隔6例。全部患者均在宫腔镜下一次完成手术切除,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其中有11例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术后长期随访,妊娠率由术前67.6%上升至术后81.5%,流产率由术前52.9%下降至术后22.2%。结论宫腔镜下中隔子宫切除术简单、安全,对于矫正宫腔形态、改善妊娠结局效果良好,是治疗中隔子宫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腹腔镜在TCRS术中起良好监护作用。
- 黄才敏凌琳卫兵
-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中隔子宫腹腔镜
- 虚拟现实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规培医生4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2人和对照组2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和实验分组教学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理论课授课基础上采用VR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两组学员分别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操作评分及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知识考核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VR使用的总体满意度得分较高,尤其是VR设备的使用感与体验感方面,认为其沉浸感强、操作简单,能够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在VR是否可以替代传统教学这一单项问题上则认为尽管VR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但是尚有部分内容不能被模拟,因此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而应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结合。结论VR技术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操作技能。
- 凌琳付娟娟范懿隽王静
- 关键词:虚拟现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经阴道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评价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初产妇和经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 因平产分娩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就诊于我院门诊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分娩次数分成初产妇组(n=40)和经产妇组(n=40)。所有患者均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电值及盆底超声评估,并根据患者自我感知的症状填写了尿失禁相关的问卷评分表,对盆底肌功能的改善和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盆底肌力量、盆底超声检查的指标以及尿失禁问卷的评分都比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而且初产妇组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经产妇组(P <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初产妇治疗效果更优。
- 计雨辰凌琳卫兵
-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压力性尿失禁初产妇经产妇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合并阴道前壁膨出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接受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训练(40例),对照组行盆底功能锻炼(35例),规律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数值,阴道前壁Aa、Ba点的位置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QOL);两组患者继续进行3个月的盆底功能锻炼,再次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个月后,试验组压力性尿失禁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阴道前壁Aa、Ba点的位置及I-QOL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较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善盆腔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 凌琳王文艳张妤付娟娟卫兵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电刺激生物反馈压力性尿失禁
- 新生化颗粒联合透明质酸钠对宫腔粘连患者的疗效及血清TIMP-1、PDGF、MMP-9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新生化颗粒联合透明质酸钠对宫腔粘连患者术后的疗效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68例宫腔粘连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新生化颗粒治疗,均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血清TIMP-1、PDGF明显比对照组低、血清MMP-9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厚(P <0.05)。结论在宫腔粘连患者中使用新生化颗粒联合透明质酸钠效果显著。
- 方子昂程靖王文艳张妤范懿隽詹磊凌琳许胜红卫兵
- 关键词:宫腔粘连透明质酸钠新生化颗粒
- 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中不同的电凝止血方法对近期卵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回顾性分析70例行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方式分为3组:单极电凝组23例,双极电凝组24例,氩气刀组23例。结果显示双极电凝组、氩气刀组术后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高于单极电凝组,同时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低于单极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中使用双极电凝、氩气刀可以较好地保护卵巢功能,氩气刀对于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更有优势。
- 凌琳卫兵王文艳范懿隽
- 关键词:氩气刀腹腔镜卵巢功能止血
- NLRC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NLRC5(NOD-like receptor family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family-containing 5)的表达情况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宫颈癌患者,共60例,收集宫颈癌手术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LRC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宫颈癌组织中,NLRC5的阳性表达低于癌旁组织[15(25.00)%vs.50(83.33%),P<0.05]。对宫颈癌组织内NLRC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NLRC5的阴性表达与宫颈癌的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相关(χ^(2)=11.769、5.926,均P<0.05),NLRC5的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没有相关性(均P>0.05)。绘制宫颈癌的生存预后Kaplan-Meier曲线,发现NLRC5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期较阳性表达的患者短(P<0.05)。对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或Cox多因素分析,发现NLRC5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比较,在宫颈癌组织中NLRC5呈现低表达,同时,NLRC5阴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发现有可能作为宫颈癌诊治的新靶点。
- 何闰华詹磊宋恩学卫兵凌琳
- 关键词:宫颈癌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