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波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温光气象因子影响棉铃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效应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通过播期设置营造着果点棉铃差异性或相近性温光条件下完成棉铃发育过程,研究温度及光照两个气象因子对棉铃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光条件各着果点棉铃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变异单铃纤维重〉单铃子棉重〉单铃生物量〉衣分,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纤维长度〉整齐度;各着果点上不同开花期单铃纤维重极显著差异趋势一致,其它性状差异趋势不尽一致。依据温光气象因子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正相关,建立逐步回归分析动态模型分析铃期更具重要的影响因子,相对单铃总生物量6.0~7.0g和单铃子棉重4.8~5.4g的≥15℃有效积温范围为408.90~764.77℃和471.12~729.74℃,相对单铃纤维重1.8~2.3g、麦克隆值3.5~4.9、纤维长度27-31mm的平均曰最低温度范围为15.46~26.33℃、13.1~23.6℃、15.9~26.6℃,相对纤维比强度值24.0~26.0cN·tex^-1的日均温为21.2~23.7℃,相对衣分40%~42%的有效太阳辐射总量范围为871.45~899.57MJ·m^-1。据此可分别推理出江淮生态棉区目标性状棉铃的临界开花日。
- 万燕冯艳波丁时永姜常生荣利陈旭汤一卒
- 关键词: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
- 棉花花铃期氯化胆碱-BF1组合调节产量性状的时空效应研究
- 2009年
- 试验于2002年和2005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研究氯化胆碱单一组合及与多利来(BF1)复配组合对棉花产量性状调节的时空效应。结果显示,花铃期常规施用DPC条件下,于初花期和花后15d两次单一CC处理显著提高各部位单铃子棉重,但铃数不增加;CC-BF1复配组合初花期BF1处理、花后15dCC处理(BC)或CC-BF1混合处理(BBC),显示极显著提高全株外围和中下部内围单铃子棉重的调节效应,BBC处理可稳定维持花铃期各部位的成铃增长效应,BC处理主要维持中下部即伏桃和早秋桃的成铃增长效应。提出CC处理对以增加铃重为目标管理的适宜性和CC-BF1复配组合对以提高铃重和增加成铃双重目标管理的适宜性。
- 李新宇王宏武蔡红涛万燕冯艳波汤一卒
- 关键词:氯化胆碱棉花产量性状
- 棉铃发育过程干物质积累的温度调节效应研究
- 本实验于200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站进行,以南农7号和苏棉12为材料,通过大田不同的播期调节使相关部位的棉铃处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从干物质积累、棉铃生理代谢及产量纤维品质等几面,探索温度差异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如下...
- 冯艳波
- 关键词:棉铃发育温度调节干物质积累纤维品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