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振昌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蔬菜
  • 2篇昆虫
  • 2篇害虫
  • 1篇调查初报
  • 1篇蝇科
  • 1篇有机氯
  • 1篇有机氯农药
  • 1篇圆葱
  • 1篇杂草
  • 1篇双翅目
  • 1篇水稻
  • 1篇天敌
  • 1篇天敌昆虫
  • 1篇头蝇科
  • 1篇土壤
  • 1篇农药
  • 1篇温度
  • 1篇小麦

机构

  • 7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沈阳市畜牧副...
  • 1篇沈阳市植物保...

作者

  • 7篇何振昌
  • 4篇蒋玉文
  • 1篇方红
  • 1篇牟连晓
  • 1篇吴世隆
  • 1篇秦志荣
  • 1篇马辉
  • 1篇赵颖
  • 1篇李桂兰
  • 1篇滕学强
  • 1篇丁秀云
  • 1篇孙富余
  • 1篇张恩禄
  • 1篇牛森
  • 1篇周艳明
  • 1篇贾岚
  • 1篇杨思咸

传媒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沈阳发现重要天敌昆虫——稻佗头蝇(双翅目:头蝇科)
<正> 稻佗头蝇Tomosvaryella oryzaetora Koizumi属双翅目Diptera,头蝇科Pipunculidae,佗头蝇属Tbmosvaryella。据《中国蝇类》记载,本种分布于我国南方、台湾;日...
何振昌丁秀云赵颖
文献传递
卷球鼠妇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被引量:7
1992年
卷球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Latreille),属甲壳纲Crustacea,等足目Isopoda,鼠妇科Armadillidiidae,是我国新发生的一种有害动物。在温室内严重为害黄瓜、番茄等蔬菜幼苗。经饲养观察,两年发生1代,以成体和幼体在土下越冬,每年4~5月是繁殖为害盛期,7月以后陆续入土越冬。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0.4~0.8ml/m^2;50%敌敌畏乳油或25%辛硫磷微胶囊2~4ml/m^2,混合田土(0.4kg/m^2)撒布地面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蒋玉文贾岚何振昌孟德明孙长赢
关键词:生物学蔬菜害虫
沈阳及千山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种类调查初报
<正> 膜翅目昆虫已知约12万种(蔡邦华,1987),其中有害虫、益虫,益虫多于害虫。过去辽宁省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但尚感甚少。2003-2004年,沈阳市植保站组织有关单位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昆虫资源普查工作,意...
何振昌牟连晓杨思咸方红蒋玉文李桂兰
文献传递
萝卜蝇蛹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1992年
环境温度是限制萝卜蝇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往研究证明,萝卜蝇在发生时间上,在不同地区相差很大,即使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也有一定的差异,温度的变化对滞育具有明显的影响,高温和低温均可引起萝卜蝇的滞育。本文参考了石谷正博的研究,于1987~1988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做了进一步观察试验。一、恒温条件下蛹的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将上一年采集的越冬蛹于4月末从田间取出,按50头蛹为一组放入深9厘米的养虫瓶中,瓶内置以潮湿的灭菌土,分别放入15、20、25℃温度的恒温箱及黑暗、70~80%湿度条件下进行饲育,观察记载各种温度下,雌雄成虫的羽化日期和羽化数。
孙富余何振昌
关键词:发育温度
辽河平原水稻小麦病虫杂草综备防治技术开发
何振昌蒋玉文马辉吴世隆张恩禄
6年来进行科学试验、研究20项,防治水稻、小麦病虫共19种,还防治了水田和麦田杂草,共推广防治技术30项,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推广病虫杂草防治面积183万亩,总共增产粮食6736万余公斤,净增产值7344万余元。由于...
关键词:
关键词:杂草水稻小麦辽河平原病虫害
1987年沈阳市菜田土壤及其蔬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被引量:4
1991年
对沈阳市5个乡采集了114个土壤样品和11种蔬菜的116个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六六六和DDT的主要异物体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统计结果表明,有机氯杀虫剂虽已停用多年,但在沈阳市菜田土壤及蔬菜中仍有残留,平均残留量在0.02~0.90ppm之间,其中仅有个别地块超过安全标准,超标率为3.45%,说明有机氯杀虫剂在沈阳市菜田土壤中虽仍有残留污染,但不严重,不致影响人民身体健康。
牛森周艳明蒋玉文何振昌秦志荣汤贵铭
关键词:菜田土壤蔬菜有机氯农药
葱蝇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被引量:12
1989年
本文对葱蝇(Delia antiqua(Mesen)]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葱蝇在沈阳地区1年发生3代,并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出现,5月上旬是羽化高峰期;第1代成虫于6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下旬是羽化高峰期;第2代成虫于7月中旬开始出现,羽化高峰期在8月上旬。越冬代雌成虫出现后6天开始产卵,11天达产卵高峰期;第1代雌成虫出现后4天开始产卵,7天达高峰期;第2代雌成虫出现后4天开始产卵,8天达高峰期。第1代卵的历期3.5天,幼虫历期13.7天,蛹历期14.0天;第2代印的历期3.0天,幼虫历期13.0天,蛹的历期13.5天。各代蛹均有不同程度的滞育现象。各代成虫的寿命分别为:越冬代17.9天,第1代20.8天,第2代25天。各代雌成虫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越冬代20.5粒,第1代17.3粒,第2代12.6粒。圆葱定植后除前期约20天不受葱蝇为害外,其余生长期都受到葱蝇的为害。第1、2代幼虫皆能使圆葱造成很大的损失。
滕学强何振昌
关键词:圆葱害虫葱蝇生物学特性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