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雅清
- 作品数:34 被引量:212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汉英动结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汉语与英语中的动结结构都是用来描述动态的有终点的事件,享有同一概念结构,其中动词的论元结构和体态都发生了变化。汉英动结结构也存在差异,比如在动态限制条件、直接宾语限制条件和致使—成事变异上都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以JimmyLin的事件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T.-H.Lin的关于轻动词的假设,提出了新的事件结构理论,认为事件谓词的性质决定事件结构操作发生的层面。汉语的事件谓词是纯语义性的,从而决定了汉语动结结构的事件结构操作是位于显性句法层面;而英语的事件谓词是语素性质,决定了其相关操作发生在词汇—句法层面。
- 王琼伍雅清
- 关键词:论元结构
- 特殊疑问句研究被引量:26
- 1999年
- 本文对有关特殊疑问句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介绍。如特殊疑问词的解释、WH-词和量词的关系、在原位的WH-词和逻辑式移动的关系、多项WH-疑问句的研究和WH-词的功能特征等。
- 伍雅清
- 关键词:特殊疑问句逻辑式
- 英语差比句的语义研究综述被引量:4
- 2013年
- 比较句的句法和语义研究是近年来西方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可是对我国语言学界来说这一领域还比较陌生,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本文以英语为例,对比较句的句法和语义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文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等级形容词的语义,第二部分介绍比较句的语义及比较句中量词辖域的歧义现象;第三部分介绍词组比较句和子句比较句的差别。
- 李晓伍雅清
- 关键词:形容词比较句
- 汉语特殊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研究被引量:35
- 2002年
- 本文对汉语特殊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 ,指出了无论是从语义、句法还是语音角度 ,或者是从几个角度结合起来研究 ,都是从特殊疑问句的结构本身或是WH 词的语义解释本身出发的 ,都有其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WH 词非疑问用法的优选模式 ,另外作者依据分类语义学的基本观点和疑问句的性质 。
- 伍雅清
- 关键词:汉语特殊疑问词非疑问用法
- 给予类双宾兼语句的句法语义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刘辉(2009)和田启林、单伟龙(2015)等将给予类双宾兼语句在同宾结构下分别分析为目的结构和连动结构。由于其研究未涉及非同宾结构,有失全面。基于此,本文在生成语法视角下重新审视该句式,发现其宾后续动结构不能进行焦点化、不能允准动结式等。本文提出该句式是动补结构,表达“主语致使间接宾语拥有直接宾语(处置权),以致于间接宾语可利用直接宾语做某事”之意;同时宾后续动结构充当直接宾语的功用角色。在句法上,宾后续动结构应统一分析为非限定性宾语控制小句TP;其空宾语应为真空语类TEC,而非空算子OP。
- 刘成成伍雅清
- 关键词:连动结构动补结构
- 《汉语动词短语》述评
- 2003年
- <汉语动词短语>(The Mandarin VP)是荷兰Leiden大学Rint Sybesma(司马翎)的一部新著,由Kluwer学术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全书共有七章.下面逐章进行介绍.
- R.Sybesma伍雅清
- 关键词:句法结构宾语名词短语
- 再论汉语是否存在完成动词被引量:12
- 2015年
- 本文讨论汉语是否存在完成动词。运用多种鉴别终结性的手段测试后发现,所谓的完成动词只有在带结果补语或量化解读的名词短语时,其引导的动词短语才具有终结性。在这两种情况下,典型活动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也具有终结性。由此可见,所谓的完成动词与活动动词在表达终结性这点上并无差异。基于此,我们认为汉语并不存在完成动词。
- 杨稼辉伍雅清
- 关键词:终结性结果补语
- 对语言学批评的批评被引量:4
- 2010年
- 本文就近年来对生成语言学的批评做出回应。提出语言学批评的一些基本条件和理论评价标准,并指出这些批评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舛误。
- 伍雅清
- 关键词:生成语言学语言学批评
- 谓语动词事件变量的允准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事件语义学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谓语动词的事件变量受存在量化约束。文章对句子的语义和句子间的语义蕴含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1)动词短语指称独元集时,谓语动词的事件变量实现为特定事件,不受存在量化约束;2)只有当动词短语指称多元集合时,谓语动词的事件变量才受存在量化约束。文章还考察了湘方言中湘阴话的助词'嘚'的存在量化意义,以及它对共现动词短语的语义限制,为上述发现提供了跨语言证据。
- 杨稼辉伍雅清
- 原则与参数理论的生物语言学批评被引量:5
- 2018年
- 原则与参数理论以语言天赋为理论起点,认为普遍语法由某些原则或同质生物结构组成,极大地促进了语言习得、跨语言比较研究和语言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在当前生物语言学平台上,原则与参数理论实际上是将语言表现型误以为语言基因型,以形式化手段将跨语言差异转换成类型推导,因而没有满足解释充分性目标和生物充分性要求,也无法解释语言起源和演化。语言生物设计是没有跨语言差异的合并机制,语言的形态发生是内生机制和外成系统动态互动过程,跨语言差异是后句法现象,如此解释回答了语言基因型的自然普遍性、表现型生态多样性以及导致多样性的原因等问题。
- 杨烈祥伍雅清
- 关键词:原则与参数理论生物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