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洁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腺癌
  • 3篇病理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端粒酶逆转录...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酶
  • 2篇转录
  • 2篇转录酶
  • 2篇胃腺
  • 2篇胃腺癌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慢性
  • 2篇HTERT
  • 2篇病理特征
  • 1篇血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细胞

机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伍洁
  • 2篇姜炅
  • 2篇厉英超
  • 2篇王维
  • 2篇梁旭阳
  • 2篇程妍
  • 2篇史海涛
  • 1篇秦斌
  • 1篇单虎
  • 1篇马莉
  • 1篇张莉
  • 1篇马小斌
  • 1篇马师洋
  • 1篇龚均
  • 1篇李红
  • 1篇董蕾
  • 1篇王进海
  • 1篇薛挥
  • 1篇邹百仓
  • 1篇刘冬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乳糜泻的胶囊内镜特点及临床诊治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乳糜泻的诊治特点及胶囊内镜下的典型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罕见疾病的深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临床诊治的4例乳糜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34.0±8.4)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慢性腹泻,3例伴有腹痛。其中3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合并脂肪肝,1例合并亚临床甲减。血清学特异性抗体筛查发现4例患者EMA-IgA/IgG阳性,3例患者tTGA-IgA/IgG阳性,2例anti-DGP-IgA/IgG阳性。4例患者胶囊内镜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绒毛短小、萎缩甚至消失,可见典型扇贝样或马赛克样皱襞。2例患者病变累及全小肠,十二指肠黏膜活检均符合乳糜泻病理改变。4例患者经无麸质饮食症状均有所改善,腹痛消失,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结论乳糜泻是一种易于漏诊的罕见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与误诊。
姜炅王楚莹伍洁蔡尚轩王进海李红史海涛
关键词:乳糜泻慢性腹泻胶囊内镜
食管腺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组织病理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脂联素是否通过调节食管组织炎症而参与抑制肿瘤的进展。方法:收集25例健康人、23例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患者和18例EAC患者。登记临床病例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和TNF-α、IL-8、IL-6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进行HE染色观察食管组织局部炎症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BE组、EAC组三组间相比较发现,随着食管病变的加重,食管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越明显,同时检测到血清中TNF-α、IL-8、IL-6水平逐渐升高,相反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脂联素水平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结论:EAC发病过程中,食管局部炎症反应逐渐加重,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而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低脂联素血症可能与EAC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有关。
张蓉程妍单虎伍洁刘冬王雪阎春英张军
关键词:食管腺癌脂联素BARRETT食管炎症细胞因子
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在胃腺癌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TERT与胃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腺癌、14例胃溃疡、16例慢性胃炎及11例正常人胃镜活检标本hTERT的表达,并通过IPP软件对图片进行分析,结合随访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TERT在正常胃黏膜组织、慢性胃炎、胃溃疡中表达的IOD值分别为119.44±54.12、159.94±78.67、266.55±81.84,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与胃腺癌(早期:3 129.88±634.34,进展期5 288.45±1 303.64)有显著差异(P<0.01)。hTERT的表达程度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hTERT在胃黏膜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活性上调是胃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王维梁旭阳伍洁厉英超
关键词:端粒酶逆转录酶胃腺癌
内镜热损伤术后息肉样结节瘢痕的病理性质及处理策略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总结内镜热损伤治疗术后息肉样结节瘢痕(PNS)的病理性质和发生机制,并探讨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该科行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增生性病变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生PNS的7例患者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同时,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中国数据库以及PubMed、Science Direct Online (SDOL)等国外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总结PNS的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 临床资料:该科内镜治疗黏膜增生性病变后PNS发生率为1.21%(7/579),男5例,女2例,病变均位于胃窦。4例追加了ESD,术后标本切缘病理阴性,但随访复查中,手术瘢痕处再次发现息肉样结节。另外3例PNS未追加治疗,其中1例术后3个月发现息肉样结节,未作处理,术后6个月复查结节消失。文献检索结果:中文数据库无相关文献,在Science Direct Online (SDOL)和PubMed中检索到2篇相关文献,1篇为ESD术后发生PNS的个案报道,另一篇为多中心研究,前一篇文献资料包含在后一篇文献中。多中心研究文献显示:ESD术后PNS总体发病率为1.23%,各中心PNS发病率为0.15%~11.40%,所有发生PNS的患者原发病变均位于胃远端,长期随访无恶性肿瘤复发,17.86%的病例PNS于平均随访18个月后消失。结论 只要原发病变根治性切除,PNS在组织学上仅显示为再生和增生性组织,应被视为良性病变,除定期复查外,不需任何干预,即使内镜下切除,仍有可能复发。
杨津秦斌朱洪怡伍洁秦赟姜炅程妍张莉全晓静龚均邹百仓
关键词:病理
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在胃腺癌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hTERT与胃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5例胃腺癌、14例胃溃疡、16例慢性胃炎及11例正常对照者胃镜活检标本中hTERT的表达,并通过IPP软件对图片进行图像分析,结合随访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TERT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胃溃疡组织中表达的IOD值分别为(119.44±54.12),(159.94±78.67),(266.55±81.84),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正常胃黏膜与胃腺癌[早期:(3129.88±634.34),进展期:(5288.45±1303.64)]差异有显著性(P<0.01)。hTERT的表达程度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hTERT与胃腺癌的发生、转移、预后有重要关系。
厉英超薛挥王维梁旭阳伍洁
关键词:端粒酶逆转录酶胃腺癌
胰腺脂肪浸润与胰腺癌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在经超声内镜行胰腺检查患者中评价胰腺脂肪浸润与胰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超声内镜胰腺检查的患者年龄、性别、胰腺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胰腺占位性病变穿刺结果及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0例患者,其中胰腺癌93例,占8.7%,胰腺脂肪浸润229例,占21.4%,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胰腺脂肪浸润均与胰腺癌显著相关,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与胰腺癌患者中的胰腺脂肪浸润显著相关。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胰腺脂肪浸润均为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脂肪浸润与胰腺癌显著相关并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王楚莹马师洋赵平伍洁崔婷董蕾史海涛
关键词:胰腺癌慢性胰腺炎
三阴性乳腺癌中MMP-9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共15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乳腺癌分为65例TNBC、93例非TNB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P-9的表达情况,明确MMP-9在二组间表达的区别。分析MMP-9在TNBC中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随访65例TNBC患者3年复发或转移率,探讨MMP-9表达与3年复发转移率间的关系。结果:TNBC中MMP-9表达明显高于非TNBC(P<0.05);TNBC中MMP-9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及脉管浸润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阳性的TNBC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高达76.09%,明显高于MMP-9阴性组4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BC中MMP-9表达明显高于非TNBC,MMP-9与TNBC浸润转移有关,对预测3年复发转移有明显意义。
马莉伍洁靳耀锋马小斌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MMP-9复发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