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健伟

作品数:68 被引量:346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5篇血管
  • 23篇颅内
  • 19篇动脉
  • 19篇出血
  • 17篇动脉瘤
  • 17篇栓塞
  • 15篇动静脉
  • 15篇静脉
  • 14篇颅内动脉
  • 13篇栓塞治疗
  • 12篇手术
  • 12篇外科
  • 11篇颅内动脉瘤
  • 9篇动静脉畸形
  • 9篇静脉畸形
  • 9篇畸形
  • 8篇显微外科
  • 8篇脑出血
  • 8篇脑动静脉
  • 8篇脑动静脉畸形

机构

  • 5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4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8篇伍健伟
  • 58篇何伟文
  • 28篇陆永建
  • 24篇李明昌
  • 23篇梁建峰
  • 16篇曹国彬
  • 12篇方泽鲁
  • 12篇梁建峰
  • 5篇江顺婷
  • 5篇袁忠民
  • 3篇徐恩
  • 3篇李波
  • 3篇王翦
  • 3篇谢海峰
  • 2篇朱建坤
  • 2篇梁建峰
  • 2篇任天剑
  • 2篇李明昌
  • 2篇陈谦学
  • 2篇柯炎斌

传媒

  • 8篇广州医药
  • 8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国股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新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1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7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神经导航定位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微创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8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导航碎吸组(26例)和单纯血肿碎吸对照组(32例);神经导航碎吸组患者,以CT或MRI影像作为导航资料,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实时监控定位下,采用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效果与单纯碎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碎吸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2)d,而对照组为(14±3)d,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神经导航定位血肿碎吸术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李明昌何伟文伍健伟任天剑陆永建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神经导航血肿碎吸术
无显著占位效应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小型血肿,为尽量减轻血肿对脑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探讨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以MRI的TW1成像作为导航资料,神经导航系统实时监控下,血肿穿刺抽吸术的方法对8例血肿量在18~25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血肿形成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例患者在术后第1天肢体肌力进步一级以上,出血后1个月和6个月时作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级,大部分患者获得恢复良好(Ⅰ~Ⅲ级).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实时监控下血肿穿刺抽吸术,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小型血肿的外科治疗,但其临床效果是否优于保守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何伟文伍健伟李明昌曹国彬陆永建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占位效应外科治疗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附10例报告)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LAB公司的Vector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结果术后10例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李明昌陆永建何伟文方泽鲁伍健伟曹国彬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神经导航显微外科
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被引量:3
2007年
何伟文伍健伟李明昌梁建峰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治疗载瘤动脉弹簧圈瘤腔内
trichostatin A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多巴胺能神经细胞SH-SY5Y分为6组,DMSO处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0、100、200、500、1 000 nmol/L)TSA处理为TSA组,处理48 h后行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200 nmol/L TS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段,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Fra1表达;构建腺病毒载体过表达Fra1或对照GFP,检测正常或TSA处理条件下过表达Fra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50 nmol/L TSA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100 nmol/L TSA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减少(P<0.05),随TSA浓度升高,活力减少更显著(P<0.05);200 nmol/L TSA处理细胞8 h未检测到抑制细胞存活(P<0.05),处理16 h有显著抑制作用,处理时间越久抑制效应越明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SA处理6 h未抑制Fra1表达(P<0.05),处理12 h明显抑制Fra1表达,24 h抑制效应更显著(P<0.05);过表达Fra1促进细胞存活(P<0.05),显著拮抗TSA的抑制存活效应(P<0.05)。结论 TSA抑制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存活通过抑制Fra1表达。
梁建峰伍健伟何伟文袁忠民
关键词:多巴胺能神经元TSA存活
醒脑静对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的脑血管痉挛(DCVS)是否有缓解作用。方法将48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和醒脑静组各16只。假手术组动物行枕大池假穿刺和假注血。生理盐水组和醒脑静组动物复制DCVS模型。第1次注血后,生理盐水组动物行耳缘静脉注生理盐水1 mL/kg,醒脑静组动物注入醒脑静注射液1 mL/kg,1次/d,连续6 d。第7天后3组动物均分成两批处死。一批取基底动脉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另一批取脑组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动物比较,生理盐水和醒脑静组动物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均缩小。但与生理盐水组动物比较,醒脑静组动物基底动脉横截面积缩小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生理盐水组动物比较,醒脑静组动物脑血管痉挛程度明显得到改善。(3)与假手术组动物比较,生理盐水和醒脑静组动物脑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均升高。但与生理盐水组动物比较,醒脑静组动物脑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醒脑静对家兔SAH后DCVS有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梁建峰伍健伟何伟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醒脑静家兔
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160例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5%(116/160),其中腔隙性脑梗塞组32人,斑块检出率59.4%(19/32);非腔隙性脑梗塞组102人,斑块检出率75.4%(77/102);TIA组26人,斑块检出率73.1%(19/26)。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之间存在密切相关。
陆永建曹国彬伍健伟何伟文彭志强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超声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讨和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介入治疗)的护理,促进病人尽快康复,对96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术后的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96例病人治疗后康复良好,77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
邹晓英伍健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
72例成人出血性烟雾病临床与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对成年出血性烟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与长期随访结果的分析,探讨影响自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2例成人出血性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CT、血管造影资料及随访1~12年(平均6.2年)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病人再次出血。烟雾病随访预后好的有54例。预后差的18例中血管损害级别严重的分别占37.0%、72.2%,起病时意识改变严重的分别占20.4%、55.6%,合并动脉瘤分别占9.3%、27.8%,χ2检验,P<0.05。再出血病人中为脑实质出血占88.9%,合并动脉瘤有44.4%,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烟雾病初次出血后意识改变严重、脑实质内出血、合并有动脉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烟雾病病人再次出血意味预后不佳。
伍健伟何伟文陆永健梁建峰
关键词:出血性烟雾病预后分析成人脑实质内出血再次出血脑实质出血
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方法、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6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中成功栓塞26例,其中瘤体及瘤颈均未显影12例(46%),瘤颈少许残留10例(38%),瘤颈残留4例(15%)。术后无再出血。2例继发脑梗死。随访3—27个月,再通1例瘤颈显影,动脉瘤形态无变化,继续观察。结论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梁建峰伍健伟何伟文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