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淑静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室
  • 8篇心室颤动
  • 8篇室颤
  • 5篇不应期
  • 4篇除颤
  • 3篇心外膜
  • 3篇心脏
  • 3篇心脏再同步
  • 3篇心脏再同步治...
  • 3篇再同步
  • 3篇再同步治疗
  • 3篇外膜
  • 3篇离散度
  • 2篇电生理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律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吴立群
  • 13篇任淑静
  • 11篇金奇
  • 10篇周建
  • 10篇张凝
  • 10篇庞旸
  • 10篇林长坚
  • 8篇顾刚
  • 5篇陈颖
  • 4篇沈永初
  • 4篇凌天佑
  • 2篇陆林

传媒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1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室不应期离散度及激动周期变异与心室颤动诱发的关系
2011年
目的 研究不应期离散度及激动周期变异与心室颤动(VF)诱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6只开胸犬,在其左心室前壁心外膜缝上一块含有12×12个单极电极(电极间距2mm)的电极板.采用连续起搏方法,分别记录300 ms、200 ms及诱发VF或失去1:1心室夺获前不应期及激动周期.通过不应期标准差及其变异系数测定不应期离散度,激动周期差值的绝对值之和及其均值评估激动周期变异大小.结果 有5只犬通过此刺激方案诱发VF,VF的诱发率为83.3%.与300 ms起搏时相比,200 ms起搏时心室不应期离散度及激动周期变异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300 ms及200 ms起搏时相比,VF发生或失去1∶1心室夺获前心室不应期离散度及激动周期变异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室不应期离散度及激动周期变异与VF诱发相关,两者变异增大易于促发VF.
林长坚金奇张凝周建庞旸任淑静顾刚吴立群
关键词:动作电位不应期心室颤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静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有急性保护作用,既能否增加心肌保护性蛋白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phosphorylation-Akt,p-Akt)的表达及是否具有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14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2组(G-CSF组和对照组,n=7).所有家兔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4 h(G-CSF组再灌注同时静脉泵G-CSF 10 μg/kg维持30 min,对照组静脉用生理盐水10 mL/kg维持30 min).利用60道袜套状电极进行双心室整体心外膜电生理标测.两组分别于基础状态下,缺血时及再灌注4h后通过程序性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VF),并测定除颤阈值(defibrillation threshold,DFT).通过快速傅里叶转换技术测定每个标测电极的VF激动频率.应用Curtis-Walker评分系统评价两组再灌注4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测定缺血区心肌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所有家兔均可通过程序性电刺激诱发出稳定VF.与对照组相比,G-CSF显著降低了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分数[(6.3±1.5)对(2.3±2.6),P=0.038].两组间基础状态下、缺血及再灌注时DFT及VF激动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灌注4h后VF激动频率较基础状态及缺血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F不增加血清TNF-α及IL-10的浓度,但可增加缺血区心肌P-Akt的表达.结论 静脉用G-CSF未改变VF激动频率及缺血再灌注DFT,但是G-CSF通过增加缺血区心肌组织中p-Akt的表达可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结果提示静脉使用G-CSF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一定的急性保护作用.
任淑静金奇周建林长坚庞旸张凝凌天佑顾刚沈永初陈颖陆林吴立群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室颤动除颤阈值
伊布利特对犬心室颤动和不应期整复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伊布利特对心室不应期及不应期整复性的影响,研究伊布利特发挥抗心室颤动(VF)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开胸暴露心脏。每只犬的左心室侧壁心外膜上缝上电极板(共有10×10个单极电极),每个...
周建金奇张凝林长坚庞旸任淑静顾刚吴立群
关键词:心室颤动有效不应期伊布利特
文献传递
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不应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模拟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室电极在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情况,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开胸犬,在其左心室前侧壁心外膜缝上一块含有14...
林长坚金奇张凝周建庞旸任淑静吴立群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
文献传递
不同除颤能量对于除颤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腔内除颤能量对于短时间心室颤动(VF)除颤后血流动力学及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7只比格犬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将单极电极片缝在犬的左室侧壁心外膜,以诱发VF并记录心室激动信号。通过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血压,完成短时间VF(20s)除颤阈值(DFT)测定后,将除颤能量分别调至125%DFT(小能量组)及250%DFT(大能量组),评价不同能量除颤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压曲线正向最大斜率(dP/dt峰值)在除颤后即刻、1min、5min均无显著差别。大能量组动脉血压曲线负向最大斜率(-dP/dt峰值)在除颤后即刻要低于小能量组,但在1min及5min时无统计学差异。大能量组除颤后即刻的平均心率要低于小能量组,窦性节律恢复时间长于小能量组。大能量组除颤后的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显著高于小能量组。结论:除颤能量对于除颤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无明显影响,但大能量除颤会引起除颤后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增加,可能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庞旸金奇张凝任淑静林长坚周建凌天佑吴立群
关键词:心室颤动血流动力学除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静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有急性保护作用,既能否增加心肌保护性蛋白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的表达及是否具有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14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2...
任淑静金奇周建林长坚庞旸张凝凌天佑顾刚沈永初陈颖陆林吴立群
文献传递
不同次数心室颤动后肿瘤坏死因子α和脑钠肽的变化与除颤阈值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犬单次短时间心室颤动(SDVF)和多次SDVFs后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与除颤阈值(DFT)的关系。方法将144道(12×12,间距2 mm)自制电极片缝至比格犬(n=7)左室前侧壁,用于心外膜刺激和电生理标测。通过心外膜电极行30次快速脉冲(30 Hz)刺激诱发心室颤动(VF)。经颈内静脉置入除颤电极,每次VF持续20 s后给予除颤,用能量递增、递减方法测定DFT。分别于基础状态下,开胸后30 min,第一次SDVF后5 min和多次SDVFs后留取动脉血。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及BNP的浓度。评估VF后TNF-α和BNP短时间内的变化,以及与DFT的关系。结果基础状态与开胸后TNF-α和BNP浓度无差异。与基础状态相比,第一次SDVF后血中BNP(78±12.2μg/L vs 90±4.3μg/L,P=0.031)及TNF-α(547±104 ng/L vs 661±151 ng/L,P=0.036)浓度显著降低。多次SDVFs(3.43±0.73次)后,BNP及TNF-α水平有升高趋势,但与基础状态、单次SDVF后相比均无差异。DFT前血浆BNP水平与DFT呈正相关(r=0.76,P=0.046)。结论单次SDVF后,血浆TNF-α及BNP浓度降低,多次SDVFs后两者浓度无明显变化。DFT前BNP水平与DFT呈正相关,提示心功能受损可能导致DFT升高。
任淑静金奇张凝凌天佑庞旸林长坚周建陈颖顾刚沈永初吴立群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室颤动脑钠肽肿瘤坏死因子-Α除颤阈值
伊布利特对犬心室颤动和心外膜细胞不应期整复性的影响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伊布利特对心室不应期及不应期整复性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抗心室颤动(VF)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开胸暴露心脏,在每只犬的左心室左侧后壁心外膜上缝上电极板(共10×10个单极电极),每个电极间的距离为2 mm。通过S1S2测定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利用连续刺激法诱发VF,同时记录每个电极的激动恢复间期(ARI)。通过记录到的ARI来评估心室不应期整复性曲线的最大斜率,完成基础值(基础对照)测定后,给予伊布利特[静脉推注10μg/kg,随后0.1 mg/(kg.h)静脉滴注维持],并重复测定用药前的参数。结果:与基础对照相比,伊布利特可显著降低VF诱发率(83.3%比16.7%,P<0.01),同时可明显延长犬的ARI[(151.0±15.6)ms比(169.0±14.4)ms,P<0.01]及VERP[(167.0±18.6)ms比(183.0±17.5)ms,P<0.01]。与基础对照相比,伊布利特可显著降低不应期整复性曲线的最大斜率(1.34±0.08比0.76±0.06,P<0.01)。结论:伊布利特可通过延长心室不应期及降低不应期整复性曲线的最大斜率发挥预防VF的作用。
周建金奇张凝林长坚庞旸任淑静顾刚吴立群
关键词:心室颤动有效不应期伊布利特
左室心外膜电极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一例病例分析
2010年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一项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措施。CRT可改善心力衰竭(HF)患者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增加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室电极是CRT的首选途径。
任淑静吴立群陈颖沈永初顾刚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外膜电极病例分析左室心室收缩功能非药物治疗
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术后电风暴
2011年
心源性猝死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在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0.42‰,每年死亡总人数超过50万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可以明显降低因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然而,
任淑静吴立群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电风暴术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