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4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后的随访研究
- 目的近年来血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doscope,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病因诊断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病变检...
- 曾志荣高翔陈旻湖张芳宾任明胡品津
- 文献传递
- 胆管上皮细胞株抑制共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
- 2011年
- 目的通过体外共培养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mIBEC)与肝癌细胞株HepG2,探讨mIBEC对HepG2细胞株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共培养HepG2与mIBEC,采用CellTiter 96○R AQueous One Solution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分别测定并比较HepG2细胞单独培养时以及与mIBEC共培养后增殖的情况;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测定HepG2细胞单独培养时以及与mIBEC共培养后其Ki67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HepG2细胞单独培养时以及与mIBEC共培养后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IBEC共培养后24~72 h,HepG2细胞增殖水平低于其单独培养时的水平(P<0.01),且伴有Ki67 mRNA表达的下调(P<0.05);与mIBEC共培养后,HepG2细胞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其单独培养时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BEC可抑制共培养的HepG2细胞增殖;caspase3激活表达上调可能是mIBEC抑制共培养的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 何瑶黄文生杨荣萍任明
- 关键词:胆管上皮细胞共培养CASPASE3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3月间对155例患者所进行的159例次胶囊内镜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胶囊内镜在胃和小肠的平均运行时间,评价患者的耐受性、胶囊内镜完成检查情况及胶囊内镜下病变的检出情况等。结果155例患者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97例,腹痛42例,腹部不适6例,腹泻4例,体检6例。93.1%的患者(148/159)完成了全小肠摄影。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未诉特殊不适。胶囊内镜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65.5(1~335)min,小肠平均停留时间为282.2(45~524)min。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8.6%(125/159)。胶囊内镜发现血管病变43.4%(69/159),小肠炎性病变28.3%(45/159),黏膜下结节10.1%(16/159),小肠憩室8.2%(13/159),小肠肿物5.7%(9/159)以及小肠息肉、小肠异物、小肠寄生虫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变检出率为89.7%(87/97),腹痛查因病变检出率为73.8%(31/4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性较高,患者容易接受。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任明元刚朱森林曾志荣陈白莉陈旻湖胡品津
-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胃肠出血
- 大鼠免疫性与淤胆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比较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大鼠肝脏长期暴露于猪血清后可出现免疫损伤及随后发生的肝纤维化,而胆总管结扎后亦可诱导大鼠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最终发生肝纤维化。这两种损伤后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机制均不同。本研究比较这两种不同处理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探讨炎症与纤维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1)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IPS)(3ml/kg,1次/周,连续12周)诱导慢性肝纤维化(IPS组)。通过结扎胆总管诱导急性淤胆性肝纤维化(BDL组);(2)采用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3)采用抗αSMA抗体、抗ED1抗体、抗CK7抗体、抗CD45抗体对肝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4)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肝脏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I型胶原蛋白(co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1)Knodell组织学评分示BDL组汇管区坏死、肝小叶内变性和灶性坏死、汇管区炎症均显著高于IPS组(P<0.01),而肝纤维化评分则低于IPS组(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DL组肝脏内炎性细胞浸润极为明显,并伴有多量αSMA阳性细胞,IPS组肝脏见较多αSMA阳性细胞,但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3)实时定量PCR显示与正常对照组肝脏相比,IPS组肝脏中与细胞外基质重建有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除RANTES外,均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而BDL组肝脏中所有的与炎症相关的前炎性因子及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均增高(P<0.05)。结论IPS诱导的肝纤维化表现为显著的细胞外基质的重建而不伴明显的炎性�
- 何瑶陈白莉杨荣萍任明曾志荣
- 关键词:肝纤维化猪血清胆管结扎
- 急性胃扩张的诊治被引量:9
- 2008年
- 任明
- 关键词:急性胃扩张胃肠减压
-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分析
- 目的通过传统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空肠、同肠病变的判断较为困难,胶囊内镜的问世使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本研究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评价胶囊内镜病变的检出率,并对部分进行...
- 任明陈旻湖曾志荣元刚陈白莉高翔胡品津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应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出血
- 2006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内镜下单独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或联合其他措施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内镜下单独应用APC或联合用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喷洒组织胶或钛夹治疗各种病因的消化道出血。【结果】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共治疗了69例次,年龄3~80岁,平均53岁,其中消化性溃疡20例次,下消化道溃疡5例,恶性溃疡4例,炎症性病变14例次,息肉或原位癌切除术后出血7例,消化道血管病变19例次,无效止血3例,总的止血率达94.2%,除少数患者腹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单独应用APC或联合其他措施治疗消化道出血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 王锦萍李初俊张定国任明陈旻湖崔毅
-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消化道出血
- 雷贝拉唑不同用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比较
- 目的目前在国内未见雷贝拉唑不同用法对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抑酸特点研究的报道。本研究拟观察雷贝拉唑 10mg Bid 和20mg qd 对 GERD 患者反流症状控制的效果,比较两者的抑酸效应及减少食管酸暴露的...
- 林金坤肖英莲任明杨莉胡品津陈旻湖
- 文献传递
- 埃索美拉唑不同剂量及不同次数口服对健康志愿者胃内pH值的影响
- 目的观察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不同剂量和不同次数口服对健康国人志愿者胃内 pH 值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交叉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健康志愿者15名,男8例,女7例,年龄18-60岁,...
- 杨莉林金坤陈旻湖任明肖英莲胡品津
- 文献传递
- 胆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研究胆汁淤积性肝病不同阶段的肝脏病变、BDE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β(TGF-β)的变化,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①以胆总管结扎(BDL)制作胆汁淤积性肝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D0)、7天组(D7)及18天组(D18);②动态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肝脏病理变化,以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③自肝脏中分离BDEC,以实时定量PCR方法(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以及分离所得BDEC中TGF-β表达的情况;④分析肝脏Knodell组织学评分与TGF-β1mRNA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⑤利用永生化的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mIBEC),通过体外实验探讨TGF-β1对mIBEC增殖的作用。【结果】①肝脏Knodell组织学评分随着淤胆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且胆管增殖程度随着淤胆时间延长而加重;②肝脏组织及BDEC中TGF-β1、TGF-β2及TGF-β3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淤胆时间延长而显著上调;③肝脏Knodell组织学纤维化程度评分与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及BDEC中TGF-β1mRNA表达水平间存在正相关(r=0.9376,P<0.05及r=0.9682,P<0.01)。④体外研究显示,TGF-β1可抑制mIBEC增殖。【结论】①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中,肝脏损伤、胆管增殖程度及TGF-βmRNA表达水平均随淤胆时间延长而增加;②TGF-β1与BDEC的相互作用在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③增生的BDEC中TGF-β1表达上调参与了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形成。
- 何瑶陈白莉杨荣萍曾志荣任明
- 关键词:胆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胆汁淤积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