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翔
- 作品数:30 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一种解释中国古代论证的方法
- 2025年
- 在构建具有自主性和特殊性的中国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时代需求下,中国古代论证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在充分解读文本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国古代论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智慧,进而推动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论证理论、研究方法与学术旨趣,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当下应跳出以论证的分析、重构和分类为主要内容的通常做法,而将视线转移到对中国古代论证的重新解释上,既将中国古代论证理解为古代语境下展开的独特个性化批判,又尝试消解中西方法、古今视角之间的隔阅,力求对中国古代论证实践做出恰如其分的认知与评价。
- 金立于翔
- 关键词:解读文本学术旨趣
- 用浸渍法制备Al<Sub>2</Sub>O<Sub>3</Sub>-HZSM-5复合固体酸催化剂
- 一种采用浸渍法制备的Al<Sub>2</Sub>O<Sub>3</Sub>-HZSM-5复合固体酸催化剂,是以氧化铝和HZSM-5分子筛为原料,控制氧化铝在复合Al<Sub>2</Sub>O<Sub>3</Sub>-HZ...
- 张立伟侯昭胤吴佩金顶峰于翔费金华郑小明
- 文献传递
- 一种医用主动式连续型内窥镜机器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主动式连续型内窥镜机器人。连续型内窥镜机器人由多个连续弯曲组件组成,每个连续弯曲组件又由多个连续弯曲关节组成,每个连续弯曲关节可实现曲率相同的弯曲动作,每个连续弯曲组件由3个伺服电机驱动,3个伺服电机...
- 张亦凯郑超王程于翔王声遥周巧谢怡戴思奇
- 高校突发事件特点及演变的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通过文献法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并根据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在不同时期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对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细分与分析。
- 于翔李文腾张存如
-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
- 研究生创业倾向与创业需求分析——基于浙江大学的调查被引量:12
- 2012年
- 通过对浙江大学工科、理科、文科和农科的802名在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从创业认知、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障碍以及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在创业倾向与创业需求方面的异同,提出了高校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 谢红梅龚惠香彭列平于翔
- 关键词:创业认知创业倾向创业需求
- 一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的微针贴片及应用
- 一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的微针贴片,包括由肠促胰素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短肽GLP‑1(32‑36)a混合于第一聚合物制成外壳层,由PEG‑GLP‑1(32‑36)a、光引发剂和第二聚合物制成内核层。本发明的微针贴片,具...
- 于翔郑超常皓张亦凯徐健晨何敏
- 研究生创业状况调查及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827名在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和13位创业研究生的访谈,描述了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优势和困境等状况。并从高校角度提出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 龚惠香谢红梅彭列平于翔
- 关键词:创业现状创业型人才
- 用于救治低血糖的载胰高血糖素可穿戴设备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救治低血糖的载胰高血糖素可穿戴设备,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底壳、以及设置在两侧的表带,用于将穿戴设备固定在人体皮肤表面;置于壳体内部的控制模块、升降模块和给药模块,其中:所述给药模块包括固定...
- 郑超于翔谷卫张亦凯王声遥叶舒胡叶鹏
- 文献传递
- 实用、关联、自觉——《论衡》推类论证的多维探析被引量:3
- 2022年
- 近十几年来,学界着眼于先秦推类思想,通过理论挖掘和实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逐步确立了推类在秦汉逻辑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然而,推类的发展并未止步于先秦,东汉王充继承前人思想将推类引入论证实践,不仅增强了论证的实用性功能,也拓展了推类在关联性上的认知维度的意义。在广义论证的整体视角下,或可有机融合文化解释的方法,围绕功能性、认知机制和认知过程三个维度对王充《论衡》中的推类论证展开深入分析,而这同时也可为还原古代推类思想本身提供进一步的思考与启发。
- 金立于翔
- 关键词:《论衡》推类
- 论逻辑、分析性写作、大学通识教育之关系被引量:3
- 2023年
- 逻辑是思维的根基,写作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合乎逻辑,则文章顺理成章。分析性写作致力于用写作来发现和发展思想,因此,以逻辑为基础讨论分析性写作具备的结构性、可靠性、思辨性、批判性这四项特征,则更好地还原出逻辑—理性思维—分析性写作的发生顺序,以及逻辑无时无刻的“在场感”。为了更好地满足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对大学生分析性写作能力的迫切需求,可以通过讨论分析性写作在大学教育中的“枢纽”地位、印证分析性写作教学是大学通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以期获得更多高校的重视与合力推动。
- 金立于翔
- 关键词:逻辑大学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