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彬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主题

  • 4篇环加成
  • 4篇环加成反应
  • 4篇加成
  • 4篇加成反应
  • 3篇反应机理
  • 2篇势能面
  • 1篇单重态
  • 1篇速率常数
  • 1篇酰氯
  • 1篇卤代
  • 1篇卤代物
  • 1篇甲酰氯
  • 1篇硅烯
  • 1篇反应速率
  • 1篇反应速率常数
  • 1篇苯环
  • 1篇REACTI...
  • 1篇BETWEE...
  • 1篇BI
  • 1篇FORMIN...

机构

  • 5篇济南大学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作者

  • 5篇于海彬
  • 4篇卢秀慧
  • 2篇武卫荣
  • 1篇张萌
  • 1篇王玉芝
  • 1篇廉贞霞
  • 1篇徐曰华
  • 1篇韩军锋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Chines...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二甲基亚烷基卡宾与丙酮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用二阶微扰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单重态二甲基亚烷基卡宾与丙酮的环加成反应机理,采用MP2/6-31G*和B3LYP/6-31G*方法计算了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 结果表明,反应(1)的b途径是单重态二甲基亚烷基卡宾与丙酮环加成反应的主反应通道. 该反应途径由两步组成:(ⅰ) 两反应物首先生成了一富能的中间体INT1b,它是一无势垒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3 kJ/mol,(ⅱ) 中间体INT1b通过过渡态TS1b异构化为三元环产物P1,其势垒为22.2 kJ/mol. 该反应途径与其竞争反应的反应速率相差较大,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综合分析,该反应在1大气压(101325 Pa)下,温度为300~800 K时进行为宜,如此,反应既有较大的自发趋势和平衡常数,又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
卢秀慧武卫荣于海彬徐曰华
关键词:环加成反应势能面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机理丙酮
单重态卡宾与甲酰氯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2006年
用限制的H artree-Fock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单重态卡宾与甲酰氯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在HF/3-21G*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的主反应途径由两步组成:首先,两反应物通过一无势垒的放热反应生成一富能中间体INT a,放出的热量为36.47 kJ.m o-l 1;然后该中间体经过渡态TSa异构化为一三元环产物P,其势垒为23.22 kJ.m o-l 1。该反应途径与其竞争反应途径相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武卫荣于海彬卢秀慧
关键词:甲酰氯环加成反应
Ab initio Study on Mechanism of Forming a Silicic Bis-Heterocyclic Compound Between Dimethylmethylenesilylene and Ethene
2010年
The mechanism of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forming a silicic bis-heterocyclic compound between singlet dimethylmethylenesilylene (Me2C=Si:) and ethe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the CCSD(T)//MP2/6-31G* method. From the potential energy profile,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this reaction has one dominant channel. The presented rule of this dominant channel: the 3p unoccupied orbital of Si in dimethylmethylenesilylene and the π orbital of ethene forming the π→p donor-acceptor bond,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three-membered ring intermediate (INT1); INT1 then isomerizes to a four-membered ring silylene (P2), which is driven by ring-enlargement effect; due to sp3 hybridization of Si atom in P2, P2 further combines with ethene to form a silicic bis-heterocyclic compound.
卢秀慧韩军锋于海彬廉贞霞
硅烯及其卤代物与苯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研究
2005年
用量子化学方法分别研究了单重态硅烯、氟代硅烯、氯代硅烯与苯环加成反应的机理,采用HF/3-21G*方法计算了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研究结果表明,硅烯、氟代硅烯、氯代硅烯与苯的环加成反应具有相同的反应途径,该途径均由两步组成:(1)硅烯、氟代硅烯、氯代硅烯与苯反应分别生成中间体INT1I、NT2I、NT3,它们均是无势垒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为18.9,29.1,31.5kJ.mol-1;(2)中间体INT1I、NT2I、NT3分别经过渡态TS1、TS2和TS3异构化为产物P1、P2和P3,其势垒分别为93.8,230.3和205.2kJ.mol-1。硅烯、氯代硅烯和氟代硅烯在与芳香族化合物环加成反应中的反应活性次序为:硅烯>氯代硅烯>氟代硅烯。
于海彬王玉芝张萌卢秀慧
关键词:硅烯环加成反应势能面
不饱和硅烯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本文分别以亚甲基硅烯、二甲基亚甲基硅烯、二氯亚甲基硅烯与乙烯、甲醛和丙酮,亚甲基硅烯与顺,反-二丁烯的环加成反应为理论研究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它们之间所发生的环加成反应机理,旨在探讨不饱和硅烯及其衍生物与对称性和非对称性π...
于海彬
关键词:环加成反应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