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永红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康复
  • 5篇上肢
  • 5篇上肢屈肌痉挛
  • 5篇卒中
  • 5篇痉挛
  • 5篇肌痉挛
  • 4篇抑制器
  • 4篇脑卒中
  • 3篇综合康复
  • 3篇卒中后
  • 3篇康复训练
  • 2篇综合康复训练
  • 2篇疗效
  • 2篇脑卒中后
  • 2篇关节
  • 1篇电刺激
  • 1篇电脑中频
  • 1篇上肢痉挛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机构

  • 7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承德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于永红
  • 3篇周黎
  • 2篇王昌盛
  • 2篇赵文君
  • 2篇冯海燕
  • 1篇姜健慧
  • 1篇李晏
  • 1篇朱海暴
  • 1篇张冠文
  • 1篇杨帆
  • 1篇杨帆
  • 1篇王彦春
  • 1篇赵艳会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80例屈肌痉挛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时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治疗前后测量X线片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AHI、改良Ashworth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进行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患者屈肌痉挛,减轻肩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功能。
于永红杨帆周黎赵文君王昌盛冯海燕黄喆滕思伟
关键词:上肢痉挛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矫形器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疗效观察
于永红周黎赵文君杨帆滕思伟王昌盛冯海燕
脑血管意外(CVA)即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较高。课题研究将60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配戴抑制器,同时采用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为主的...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综合康复训练
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时佩戴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对每例患者患侧手功能在入组时和疗程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手功能(FMA)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P<0.01);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2个月后简式Fugl-Meyer手功能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
于永红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康复肌电生物反馈
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合并上肢屈肌痉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配戴抑制器。结果 12周后两组均有疗效,但治疗组上肢运动有关的Fugl-Meyer评分、肩肘关节活动度评分、痉挛及ADL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于永红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疗效
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结合电脑中频对脑卒中后肘关节康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结合电脑中频治疗对脑卒中后肘关节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抑制器组和中频组各20例,3组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进行电脑中频治疗时佩戴抑制器。对每例患者患侧肘关节在入组时和疗程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结果 3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2个月后Fugl-Meyer上肢评分、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恢复优于单纯抑制器组和单纯中频组(P<0.05)。结论电脑中频结合抑制器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肘关节痉挛。
于永红
关键词:抑制器电脑中频痉挛
综合康复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卒中后肺炎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训练组(n=188),接受普通吞咽训练;电刺激组(n=196),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综合组(n=112),接受中医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吞咽评分、肺炎发生率及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值,随访出院后3个月内新发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综合组吞咽障碍治疗有效率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治疗期间肺炎发生率低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出院后3个月新发肺炎的发生率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NIHSS评分改善值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结论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急性期肺炎发生率。
朱海暴周黎张冠文李晏王彦春于永红姜健慧赵艳会
关键词:肺炎吞咽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训练
建立三级网络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选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60例因脑卒中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一组经临床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一段时间出院后,继续在社区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师定期指导。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出院后在家自行训练,对两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两组在性别、年龄、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资料如表1所示。
于永红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