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乃春
- 作品数:23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征象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单纯肿块39例,仅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3例,钙化19例,伴有乳腺小叶增生20例,腋窝淋巴结增大15例,乳腺结构扭曲3例,乳腺皮肤增厚14例,乳头凹陷6例。结论肿块、毛刺及钙化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极具特征性的表现。乳腺局部皮肤增厚、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增大、局部结构紊乱等为浸润性导管癌的间接表现。应充分认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征性表现及间接表现,从而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 王铎尧乔乃春黄克勇张名忠
- 关键词:导管癌乳腺浸润性钼靶X线摄影
- 髓核造影在腰突症微创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髓核造影对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微创治疗前首先进行髓核造影,然后根据髓核造影情况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37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臭氧注射治疗;22例施行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臭氧注射治疗;7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7例单纯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13例单纯施行了臭氧注射治疗;5例单纯施行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臭氧注射治疗+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结果 所有10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髓核造影检查及微创治疗。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其中显效率86.3%(88/102),有效率10.8%(11/102)。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髓核造影对于选择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炳良耿玉强孙伟乔乃春陈来荣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胶原酶介入治疗
- 原发性肝癌三种介入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 2003年
- 乔乃春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经皮无水酒精注射肝动脉化疗栓塞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表达与X线钙化表现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增生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与X线钙化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影像科收治的65例ID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钼靶X线摄影图像及病理免疫组化资料完整。结果单一钙化组患者、肿块并钙化组患者和单一肿块组患者中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991)。钙化形态表现分组中,细砂粒样钙化、粗颗粒钙化及其他钙化3组患者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6,P=0.031)。钙化分布形式散在分布、成簇分布及节段分布3组患者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8,P=0.712)。结论 IDC患者Ki-67表达与钙化形态有关,与钙化分布和病变有无钙化无关。
- 王铎尧张名忠黄克勇乔乃春
- 关键词:乳腺肿瘤X线KI-67钙化
- 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PTV)患者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螺旋CT诊断该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彩色多普勒、MRI或手术证实的CTPV,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癌合并CTPV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扩张增粗,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扩张、紊乱的静脉血管影;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异常灌注;显示原发病灶。结论肝癌合并CTPV有特征性螺旋CT表现,螺旋CT可以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正确认识其CT表现对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在有CTPV形成时,经皮肝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王炳良乔乃春陈来荣孙伟
- 关键词:门静脉血管瘤海绵状螺旋计算机
- 介入放射学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和导管定位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 9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表现 ,4例通过导管、导丝标记定位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9例血管造影 8例为阳性 ,4例导管均准确定位。结论 :血管造影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 ,导管、导丝定位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帮助。
- 乔乃春丁汇清陈来荣朱云伟
-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急性下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导管插入术
- 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类型及介入治疗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APF)的发生机制,研究螺旋CT(H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的分型及介入治疗中的问题。方法:48例肝癌伴APF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DSA检查。根据HCT和DSA表现,APF可分为周围型、肝段型和中央型。结果:HCT对48例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4例(14/48)、肝段型15例(15/48)、中央型19例(19/48)。DSA对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3例(13/48)、肝段型16例(16/48)、中央型19例(19/48)。HCT和DSA对APF分型的相关性Kappa=0.779,u=10.17(P<0.01);HCT和DSA对APF分型的一致性为85.42%。19例(19/48)肝癌伴中央型APF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11例APF消失,6例减轻,无效和APS再通各1例;29例(29/48)伴肝段型和周围型APF的肝癌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20例APF消失,8例减轻,1例无效。结论:HCT和DSA对APF的分型对于指导肝癌伴APF患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意义。
- 丁汇清张海军张名忠陈岩黄小明朱云炜乔乃春
- 关键词:动静脉瘘放射学介入性数字减影
- 肝癌TAE后残癌灶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探讨肝癌TAE后RHL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30例共46个肝原发癌灶,TAE后有73个NDRL。结果:TAE后3~4WRHL的CT表现为NDRL区73个,大小~2、~4,和~6cm各有36、32和5个。结论:CT和血管造影诊断RHL较肝区平片准确。根据RHL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用以指导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丁汇清乔乃春刘君卢同贵汪长胜徐崇开杨立民孙志先张海军贾惠英赵华北
- 关键词:肝癌TAE后
- 经皮摘除术联合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总结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86例,L5~S1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l)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 王炳良乔乃春陈来荣孙伟
- 关键词: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胶原酶椎间盘移位
- 2013例次介入诊疗术无1例严重并发症探讨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介入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4月~ 2 0 0 2年 5月 2 0 13例次介入诊疗后发生轻中度并发症分布情况和成因。结果 发生轻、中度并发症 73例次 ,发生率为 3.6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中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有可能的。
- 乔乃春丁汇清
- 关键词:严重并发症介入放射学介入诊疗术造影剂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