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自海
- 作品数:254 被引量:2,089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教学医院内临床解剖实验室建设及意义——以唐山市第二医院为例被引量:9
- 2020年
-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医学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后,很少再有机会回到解剖室,没有条件带着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学习解剖。在教学医院内建设临床解剖实验室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解剖研究的场所和条件,也能促进临床手术技术和诊疗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张文龙王增涛丁自海陆芸杜晓健冯光池征璘刘衍松刘军
- 关键词:解剖学临床解剖学应用解剖学
- 腹腔镜L5~S1前入路的血管影像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为腹腔镜下L5~S1椎间盘前入路提供血管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48例磁共振成像(MRI)轴位图像进行观察与测量,并依据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占椎间盘宽度的比例将其分为3型:标准型、狭窄型和阻挡型。结果:(1)左髂血管(LIV)内侧到正中线的距离为(1.48±0.83)cm;(2)右髂血管(RIV)内侧到正中线的距离为(1.68±0.61)cm;(3)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为(3.18±1.20)cm;(4)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与椎间盘宽度的比值(R)为(55.77±22.18)%。标准型占46.78%;狭窄型占14.11%;阻挡型占39.11%。血管间隙左侧内面为静脉者占98.79%,且有4.84%位于正中线的右侧。R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且在女性较男性为大。结论:应用MRI轴位图像进行观察、分型,可以较好的进行术前评估。本文结果显示,60.89%可以较安全地从前方进入L5~S1椎间盘区,完成腹腔镜下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
- 刘金伟宋磊丁自海吴涛
- 关键词:腹腔镜MRI
- 神经反射在护理诊断中的意义
- 1993年
- 第六讲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在腹前壁上、中、下部以钝头物体自外向内划过腹壁皮肤,分别引起同侧相应部位腹肌收缩。
- 丁自海
- 关键词:神经反射护理学
- 耻骨肌孔的空间分离解剖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意义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对耻骨肌孔的空间分离解剖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中的意义。方法我院自2005年至2013年开展TEP手术272例,术中将腹膜外耻骨肌孔区域分为初始空间、耻骨空间、髂窝空间和髂血管空间4个空间,依次解剖分离4个空间,在空间内安全操作。结果术中寻求相应解剖标志分别界定4个空间,最终融合为一个大范围空间。所有病例均应用耻骨肌孔的空间分离解剖技术指导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8 min(28-60 min),术后住院时间5 d(3-8 d)。术后随访2-60个月,其中2例出现阴囊血肿经抽吸后治愈,无疝复发病例,无切口及补片感染,无慢性疼痛、睾丸萎缩、射精痛等并发症发生,无疝复发。结论耻骨肌孔的空间分离解剖技术可以缩短TEP手术的学习曲线,加深对其复杂的耻骨肌孔及其后方解剖结构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
- 华伟梁志宏赵象文丁纪伟汤治平丁自海
- 关键词:耻骨肌孔腹腔镜腹股沟疝
- 第一骨间背侧肌肌内神经解剖学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为临床带血供的第1骨间背侧肌远端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功能手术提供供区肌肉神经、血管相关解剖学依据,评估切取该肌远端肌支对供区的影响。方法:手部固定标本,采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第1骨间背侧肌形态和神经支配情况。通过再改良Sihler’s染色法对第1骨间背侧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结果:第1骨间背侧肌神经来源于尺神经深支,在进入第1骨问背侧肌前分成2支。其中近端分支主要分布于肌腹的上2/3,远端分支主要分布在肌腹的下1/3。结论;切取第1骨间背侧肌远端肌支神经肌蒂转位修复拇对掌肌的功能是可行的,其对供区功能的影响较小。
- 段修芳侯致典丁自海
- 关键词:神经肌蒂
- 腓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为腓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切取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新鲜男尸正常下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腓动脉皮支的数量、直径、蒂长、穿出点的相对距离,血管吻合链的位置;观测铸型标本的腓动脉皮支;观测聚乙烯醇-氧化铋灌注标本X线血管造影腓动脉皮支的吻合情况。结果:每侧标本的腓动脉共发出皮支(5.8±0.8)条,直径(0.9±0.1)mm。腓动脉发出的皮支在前后面(前后面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为长轴划分)分布无差异。以腓骨头与外踝连线为标准距离[100%,(34.9±0.3)cm],腓动脉远段皮支血管丛聚集点在(30.7±1.2)%的位置,约小腿远端1/3处位置,包含皮支(2.8±1.2)条;近段皮支血管丛聚集点在(78.7±1.3)%位置,约小腿近端1/5位置,包含皮支(3.3±0.8)条;远、近2段皮支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蒂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邻皮支间吻合形成与腓动脉平行走行的血管链。了解腓动脉皮支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以腓动脉皮支为蒂的皮支链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
- 汪坤菊石小田丁自海秦将均邱勋永
- 关键词:腓动脉小腿
- 直肠周围筋膜和间隙环形分布模式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23
- 2011年
- 目的阐明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密切相关的直肠周围筋膜和间隙的解剖结构。方法利用21具固定尸体(男15、女6)制作30个半盆腔和6个3/4盆腔.解剖和观察直肠周围筋膜和间隙。结果直肠后方由前至后存在3层筋膜:包绕直肠系膜的直肠固有筋膜、骶前筋膜和与骶骨骨膜相愈着的梨状肌筋膜。直肠系膜包含两个部分:经典的由直肠固有筋膜所包绕的后外侧脂肪为其后部.由Denonvilliers筋膜后叶包绕的直肠前脂肪为其前部。骶前筋膜向前延续于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将直肠系膜和梨状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分为前方的直肠后间隙和后方的骶前间隙。直肠后间隙向头侧与左结肠后间隙交通,向前与Denonvilliers筋膜两叶之间的间隙(直肠前间隙)交通。结论以直肠系膜为中心,直肠固有筋膜、骶前筋膜和盆壁肌肌膜自内向外呈环形分布。骶前筋膜将直肠周围的间隙分为中心的直肠后间隙和外周的骶前间隙两个环形间隙。直肠后间隙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理想外科平面。
- 张策丁自海余江王亚楠胡彦锋黎浩忠李国新
- 关键词:直肠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L5~S1椎间孔韧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是一个新兴的、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正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并逐步成为脊柱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少、脊柱稳定性不被破坏、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患者住院时间短和节约资源,疗效满意等优点,深受欢迎。但是仍有部分病人手术后效果不佳,一些学者认为术后并发症部分可能和椎间孔内韧带有关。充分了解椎间孔内韧带结构对脊柱外科医生来说有重要意义。
- 赵庆豪吕海丁自海
-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外科医生脊柱稳定性外科手术脊柱疾病
- 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为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器械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30例干燥腰椎标本,用游标卡尺及量角器测量腰椎椎板上缘及下缘的厚度,椎板关节突螺钉的长度。通过影像学测量椎板的内倾角和下倾角。[结果]椎板的上缘薄而下缘厚。从L1~5椎板的厚度、螺钉的长度及从内倾角逐渐增加,而下倾角逐渐减小。[结论]上缘的厚度太薄不适合螺钉的放置。从L1~5使用4.5mm的皮质骨螺钉固定是安全的,但应该在椎板的下缘置人。注意下倾角和内倾角的变化。设计的瞄准器应该具有调节角度的装置。
- 陆声徐永清丁自海钟世镇侯东升李忠华
- 关键词:腰椎解剖学微创
- 上、中斜坡区的微创解剖学研究
- 2003年
- 丁自海原林于春江田德润
- 关键词:锁孔手术入路硬脑膜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