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宪 作品数:147 被引量:753 H指数:13 供职机构: 江苏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降压疗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2年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基因多态性的不同导致了药物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现综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降压疗效的相关性,并分析以往研究结果矛盾的可能原因。 贾坚 门琛 占伊扬 丁国宪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药物基因组学 游离脂肪酸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FFA(100μg/ml)刺激小鼠成纤维细胞株3T3-L1;构建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1,11β-HSD1)的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 H1/TetO1-11β-HSD1转染到3T3-L1细胞中并稳定表达,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AAT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 α,C/EBPα),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mRNA表达量的改变以及FFA刺激时11β-HSD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FFA刺激后,分化指标PPARγ、C/EBPα、LPL和FAS的mRNA表达量增加,促进了脂肪细胞的分化(P<0.01);同时11β-HSD1基因的表达增加(P<0.05);11β-HSD1基因沉默后,分化指标的mRNA表达量降低,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下降(P<0.01)。结论:FFA和11!-HSD1都能促进脂肪细胞分化,FFA的成脂作用可能通过增加11!-HSD1的表达实现。 俞静 刘娟 孙岩 刘云 丁国宪关键词:游离脂肪酸 3T3-L1细胞 脂肪细胞分化 一种靶向至棕色脂肪组织治疗肥胖的新型靶向药物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靶向至棕色脂肪组织治疗肥胖的新型靶向药物。根据本发明的靶向至棕色脂肪组织治疗肥胖的新型靶向药物,所述药物由棕色脂肪组织靶向的多肽CKGGRAKDC-NH<Sub>2</Sub>与... 丁国宪 钟毅 刘娟文献传递 超重及肥胖人群肾周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明确超重及肥胖人群肾周及皮下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
方法选取97例行肾脏手术的患者,其中35例超重/肥胖者,62例非肥胖者。对2组人群的临床资料、斜腹部皮下及肾周脂肪组织的各种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超重/肥胖组人群的体重指数、腰围以及收缩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血肌酐较非肥胖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超重/肥胖组肾周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体积明显较非肥胖组增大,解耦联蛋白1(UCP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同时超重/肥胖组人群肾周脂肪中的CIDEA、脂联素mRNA表达量降低,而瘦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IL)-6、IL-10 mRNA表达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人群的斜腹部皮下脂肪相关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
结论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特征不同,在肥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超重/肥胖患者肾周脂肪组织的棕色化功能减弱,同时伴有脂肪因子的表达改变。 李雪琴 王功成 刘娟 丁国宪 方小正关键词:皮下脂肪组织 肥胖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1β-HSD1在正常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并用Real-time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变化,阐明11β-HSD1对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在上述三联诱导分化后脂滴堆积随着分化过程逐渐增加;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的3T3-L1诱导分化过程中可见脂滴堆积的减少。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days0,2,4,6,8),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GR在分化模型早期(D4及D6)是上调的,但是在分化后期(D8)很快又下降。在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早期LPL上调,随着分化后期FAS、PPARγ等明显上升,Pref-1作为脂肪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后的3T3-L1细胞分化模型中上述有关标志基因发生变化。结论:11β-HSD1作为受体前调节剂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刘云 孙岩 朱亭 程鹏 胡刚 丁国宪关键词:RNA干涉 前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肥胖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心衰,将210例AECOPD患者分为单纯AECOPD组112例和AECOPD合并心衰组98例。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计算NLR;抽取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釆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AECOPD患者并发心衰的危险因素;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老年AECOPD患者并发心衰的预测价值。结果AECOPD合并心衰组收缩压冲性粒细胞计数、NLR、NT-proBNP、PaC02及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患者比例均高于单纯AECOPD组,淋巴细胞计数和Pa02均低于单纯AE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是否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高血压、NT-proBNP、PaC02及PaO2后,NLR仍是老年AECOPD患者合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0R=1.952,95%CI,1.575~2.414,P=0.00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老年AECOPD患者并发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61-0.897),最佳诊断截点值取6.79时,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72.9%0结论老年AECOPD合并心衰患者NLR升高,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NLR是老年AECOPD患者合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 凌玲 吕荣 汤金梅 毕亭亭 黄祺 丁国宪 韩乐乐关键词:心力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老年 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时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表达上调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TERT在植物凝聚素(PHA)刺激前后的表达变化,评估老年人淋巴细胞对PHA刺激的反应能力。方法采集60岁以下及60岁以上各20例正常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一部分在含0... 钱进 丁国宪 程蕴琳文献传递 吡格列酮对ob/ob小鼠体内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ob/ob小鼠体内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激动剂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的同时引起骨质疏松的可能机制。方法将ob/ob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及吡格列酮组(16只),分别予空白溶剂及吡格列酮(10mg·kg-1·day-1)进行干预,在第2周及第6周时观察骨量的改变,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股骨及肾脏中维生素D受体的mRNA表达量。结果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小鼠血糖(P<0.05),但同时也显著导致小鼠肥胖(P<0.01),并引起股骨重量的下降(P<0.01)。另外,在吡格列酮干预的过程中,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股骨VDR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至第6周时,吡格列酮给药组中小鼠股骨VDR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同时,吡格列酮组肾脏VDR的mRNA表达量却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通过影响肾脏及骨骼中VDR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骨代谢,引起骨量下降,这可能是TZDs导致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姜敏 狄文娟 刘娟 俞静 程鹏 张爱森 查娟民 丁国宪关键词:吡格列酮 维生素D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OB/OB小鼠 肠道类器官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肠道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模型,具有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广泛用于肠道疾病与功能变化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将基因编辑与肠道类器官结合,为探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基因编辑技术在肠道类器官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疾病建模、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周寅 俞静 丁国宪关键词:干细胞 11β-HSD1抑制剂BVT.2733对肥胖小鼠多器官组织代谢与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估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11β-HSD1)抑制剂BVT.2733对肥胖小鼠骨骼肌、肝脏、肾脏、心肌和脾脏中代谢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BVT.2733处理组。采用RT-PCR检测骨骼肌、心肌、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代谢及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在代谢方面,BVT.2733可促进骨骼肌和心肌的代谢指标UCP2和GLUT4的表达,同时,BVT.2733可抑制肝脏的脂质合成关键酶SREBP和FAS的表达,并可以使肾脏的葡萄糖重吸收蛋白SGLT1和SGLT2表达降低。在炎症方面,BVT.2733可显著抑制脾脏的IFN-γ、IL-13、IL-4和IL-5的表达,同时可减少骨骼肌和心肌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BVT.2733对肥胖小鼠的骨骼肌、肝脏、肾脏、心肌和脾脏的代谢及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影响。 尹立平 王龙 吕珊 钟毅 丁国宪 刘娟关键词:能量代谢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