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一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健康
  • 2篇底栖硅藻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氧化池
  • 2篇养殖
  • 2篇有机填料
  • 2篇幼体
  • 2篇幼体培育
  • 2篇鱼养殖
  • 2篇支付
  • 2篇生物填料
  • 2篇填料
  • 2篇配合饲料
  • 2篇人工配合饲料
  • 2篇微波改性
  • 2篇卫生技术
  • 2篇卫生技术人员
  • 2篇稀酸
  • 2篇接触氧化池

机构

  • 12篇山东大学
  • 5篇济宁市疾病预...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作者

  • 16篇丁一
  • 5篇郭战胜
  • 5篇侯旭光
  • 4篇梁振林
  • 4篇焦伯延
  • 2篇张海涛
  • 1篇朱嫒嫒
  • 1篇刘雪芹
  • 1篇孙强
  • 1篇柯青林
  • 1篇侯晓琨
  • 1篇王兴洲
  • 1篇叶知秋
  • 1篇宁博
  • 1篇徐凌忠
  • 1篇宋峰
  • 1篇刘烁
  • 1篇隋爱茹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口岸卫生控制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医疗保险
  • 1篇中国口岸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起学校聚集甲型流感的流行特点和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2023年3月发生的甲型H_(1)N_(1)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共同引起的一起学校聚集流感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全基因组特征。方法对聚集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10份病例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利用MDCK细胞培养流感病毒,利用NEXTSEQ 2000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流感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9日内3个班级共报告病例32例;采集的10份标本中甲型H_(1)N_(1)流感病毒阳性2份,季节性H_(3)N_(2)流感病毒阳性3份;培养流感病毒毒株2株。两条序列与疫苗株相比,8个基因节段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8.44%~98.68%和97.95%~99.34%;两条序列的血凝素(HA)抗原表位未发生漂移,受体结合位点未发生变异,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耐药位点未发生变异;但发生多个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的改变。结论本次学校聚集流感疫情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共同引起,应加大学校流感防控力度,提升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
丁一王小羽窦慧馨王艳勤董燕岳营贾勇健焦伯延江亚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季节性全基因组
基于2021—2022年济宁市禽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情况及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采集140份市售禽肉样本,按照《2021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2022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分别对2021年和2022年的样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出率为4.3%(6/140),其中生禽肉检出率较高,为7.5%(6/80),而在熟禽肉制品中未检出。分离的6株菌株中5株对15种抗生素均敏感,1株菌株对环丙沙星和萘啶酸产生了耐药性。获得6条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全基因组序列,共分成5个ST型。5株菌株携带ystB、myfA和invA毒力基因;1株菌株携带ystB和myfA毒力基因。本次监测结果说明济宁市生禽肉中能够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ST分型呈多态分布,含有毒力基因,少量菌株产生了耐药性,应加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监测力度。
孔政丁一杜照中焦伯延韩淑琪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全基因组序列毒力基因
基于遥感的湿地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以江苏省射阳县为例
丁一
关键词:遥感湿地决策树分类驱动力
山东省卫生技术人员健康相关行为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卫生技术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调查山东省不同地区9个县共2 902名卫生技术人员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表,得到卫生技术人员的健康相关行为的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1.00%的卫生技术人员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很好。焦虑发生率为22.54%。卫生技术人员吸烟率为10.3%,男性吸烟率为29.57%,远高于女性;饮酒率为2.62%,男性饮酒率为6.02%,远高于女性。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员只有27.26%;有35.04%的卫生技术人员睡眠质量一般。结论山东省卫生技术人员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应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健康教育,倡导科学的生活行为方式,全面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健康水平。
丁一徐凌忠王兴洲叶知秋柯青林隋爱茹宁博朱嫒嫒
关键词:健康相关行为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教育
一种富硒鲍鱼的健康培育方法
本发明首次将海藻硒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鲍鱼养殖,提供了一种富硒鲍鱼的健康培育方法,包括富硒底栖硅藻的培养、鲍鱼幼体培育、稚鲍剥离及培育、幼鲍和成鲍的培育、以及成鲍的富硒强化培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海藻硒多糖的鲍鱼苗...
郭战胜侯旭光梁振林张海涛丁一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分布及其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了解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药敏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方法 按照《2022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采集2022年济宁市辖区90份食品样品,开展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济宁市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为24.44%(22/90)。22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携带毒力基因,nhe、hbl和ces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2/22)、50.00(11/22)和9.09%(2/22)。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22/22),对头孢西丁和达托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45%(21/22)和86.36%(19/22);未发现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耐药。获得蜡样芽孢杆菌全基因组序列16条,共分成了9个ST型。结论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食品中存在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检出的蜡样芽孢杆菌均含有毒力基因,并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孔政韩淑琪丁一杜照中焦伯延
关键词:食品卫生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耐药
新型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3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新型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3(NSP3)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在NCBI数据库获得NSP 3氨基酸序列,利用软件分析其分子式、等电点、亲水性、跨膜结构域、蛋白翻译后修饰、二级结构、抗原表位等特点,并构建其三级结构。结果NSP3由194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_(9722)H_(15175)N_(2489)O_(2969)S_(88),是一种含有4个跨膜结构域的稳定亲水蛋白质。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占45.1%),含有丰富的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泛素化位点、SUMO化位点、甲基化位点、乙酰化位点、琥珀酰化位点和棕榈酰化位点。NSP3含有15个二硫键,具有7个保守蛋白结构域,存在丰富的抗原表位,主要分布于内质网。并以同源建模法构建其三级结构模型。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SP3的性质、结构、功能特征和抗原表位,为新冠肺炎的防控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丁一宋峰刘烁江亚娟王小羽焦伯延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3生物信息学
一种改性牡蛎壳为生物填料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改性牡蛎壳为生物填料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采用无机/有机填料挂膜时存在的微生物附着力差、易脱落、挂膜生物量少、形成生物膜所需时间长等技术问题。该技术方案以废弃牡蛎壳作为原料,经由稀酸扩孔...
丁一梁振林侯旭光郭战胜
课程思政下海洋类院校实验室安全课程建设初探被引量:2
2022年
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和实践的重要基地,海洋类院校涉及化学、生物和海洋环境实验室。在开展相关教学与科学研究过程中接触和使用多种化学试剂、生物样品、环境样品及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安全隐患突出,因此开展实验室安全课程是必要的。针对课程思政理念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路径展开具体的分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以事故案例、实验研究案例和人物故事启发学生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实验室安全严谨的职业素养、践行实验室的环保和安全第一的原则和要求。利用案例解析、引导和讨论及自主策划安全活动等教学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安全”和“环保”理念,提升学生实验室安全防范的意识和素质。
丁一刘雪芹侯旭光郭战胜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课程内容
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效果系统影响路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居民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以下简称“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效果的系统影响路径,发现支付方式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健全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支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立医保专家小组,使用DEMATEL对专家打分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利用ISM模型,构建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效果系统影响路径并发现关键影响因素。结果:DEMATEL分析结果显示,定点医疗机构级别、门诊慢特病实际服务成本、病种数量及准入依据在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效果中具有较高的中心度,对其他因素影响较大,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ISM模型显示,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效果的系统影响路径共分为五个层级。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效果主要由根源层因素即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和门诊慢特病的实际服务成本所决定。根源层因素通过长期、直接影响有效深层因素即病种数量及准入依据,并由有效深层因素间接影响其他因素来决定支付方式的最终效果。结论:优化完善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设计不仅要重点考虑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差异和实际服务成本,更应科学合理地调整病种数量、准入依据和相关配套支付政策。
丁一丁一侯晓琨侯晓琨宋昱洁邓又高丁保扬孙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