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江
-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厦门地区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同源性,为确定其感染流行特征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厦门地区3家综合性医院ICU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以K-B法检测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45株都属于多重耐药菌株,在16种抗菌药物中仅有个别菌株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呈现中度敏感;PFGE分析可分为PT1~11共11个型别,其中在收集菌株期间导致某次感染暴发的菌株属于PT4型(26株,58%).结论 厦门地区ICU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菌株PFGE带型分布离散性较大,不同医院在不同时期流行菌株型别不同.建议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加强其耐药性变迁和流行菌型的监测,建议采用网络实验室的标准(PulseNet 标准)开展对优势流行菌型的监测.
- 黄连江黄仕杰梁小亮翁琴云姚艺辉黄建炜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 265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临床特点、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临床特点、血清分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体外药敏分析及血清分型,并运用WHONET5.6及SPSS 13.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岁以下、50岁以上患者占90.2%(239/265),265株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9.1%(236/265),血培养检出仅占7.9%(21/265)。血清型主要有23F(占31.7%),19F(占21.1%),6A(占9.8%),6B(占5.7%),19A(占4.9%),14(占4.2%),未能分型占22.6%。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对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和奎如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低,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儿科病房患者分离株和非儿科患者分离株对10种抗菌药物(除青霉素外)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有10种抗菌谱,同时对5种抗菌药物不敏感(包括耐药和中介)有111株。结论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7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其血清型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以23F、19F、6A为主,本次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较为严重,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左旋氧氟沙星对该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 黄连江袁玉涛王燕凤张建梅张晶黄建炜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耐药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DFF40融合蛋白体内的抗肿瘤活性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初步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DFF40融合蛋白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水动力转染法通过尾部注射HepG2细胞建立裸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皮内注射PBS 0.1 ml、融合蛋白(0.1 mg)0.1 ml,分别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肿瘤生长情况、成瘤率、40 d存活率,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用药组小鼠生存天数延长、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40 d存活率升高,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用药组肿瘤组织内坏死区明显扩大。结论 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并明显延长了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
- 张晶赖飞黄连江梁小亮孙红琰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肿瘤
- 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的调查分析
- 2011年
-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食物中毒暴发的原因,为治疗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测,对食物中毒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判断。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该次食物中毒与食用糕点制品有关,结合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次事件是由肠炎沙门菌污染糕点所致。结论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需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鉴于目前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建议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黄连江张建梅梁小亮宣迎梅张晶黄建炜
- 关键词:食物中毒肠炎沙门菌荧光PCR耐药性
- 中间葡萄球菌肺炎病例报告1例并文献复习
- 谢红旗林岩曾春艳黄连江
- 老年性肺炎的病原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老年肺炎患者感染病原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对我院临床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实验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青年组肺炎患者病原细菌分布有明显差异(P<0.001)。老年组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四代头孢、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青年组则对头孢类敏感性高,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不如老年组严重。两组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老年组与青年组肺炎病原细菌分布不同,老年性肺炎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和医院的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 张晶袁玉涛梁小亮黄连江宣迎梅
- 关键词:病原菌分布肺炎耐药性
- 冻存对CIK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寻求一种CIK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将诱导成功的CIK细胞于14天时冻存,两个月之后复苏。观察细胞状态,复苏细胞从第一天起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没有冻存的细胞从培养14天起绘制生长曲线,比较两者增殖率有无差别。复苏3天后做MTT,检测两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复苏后第三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与没有冻存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复苏后细胞状态良好,与未冻存细胞相比增殖率有差异(P〈0.05)。未冻存细胞在效靶比为40:1、20:1、10:1时杀伤率分别为(51.1±2.0)%、(50.9±3.3)%、(36.4±3.2)%,冻存细胞在效靶比为40:1、20:1、10:1时杀伤率分别为(49.7±1.5)%、(34.7±1.3)%、(29.5±7.6)%,两者在效靶比不同时杀伤活性没有明显差异。细胞表型尤其是起主要杀伤作用的细胞群CD3^+CD56^+分别为(19.1±0.4)%、(19.5±0.8)%,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冻存后复苏对CIK细胞的增殖率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影响临床上的应用。对杀伤活性和细胞表型没有影响。CIK细胞冻存后复苏方便了临床的应用。
- 袁玉涛梁小亮黄连江韩丽王志华
- 关键词:细胞因子冻存
- 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VEGF-DFF40基因并纯化融合蛋白,MTT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两基因连接并在PET28a中表达,对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析;体外培养HepG2细胞,HUVEC细胞,用MTT法检测4种浓度VEGF-DFF40融合蛋白及PBS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并纯化出高纯度的融合蛋白,MTT法融合蛋白对两种细胞的直接作用与PBS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此融合蛋白对两种细胞均有直接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并初步证明其具有免疫学活性,为更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 张晶梁小亮黄连江袁玉涛孙红琰
- 关键词:VEGF原核表达纯化MTT法抗肿瘤
- 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的筛查结果,探索筛查的结直肠癌最佳方案,以期达到对结直肠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方法自2008年12月-2010年10月,采用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对海沧区4个行政村40~74岁常住居民结合问卷调查和连续粪便隐血试验(Fecaloccuhbloodtest,FOBT)进行初筛,共8179人,实际接受筛查6380人。高危人群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结果经问卷调查和FOBT检测,获得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035例。81.06%的高危者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和腺瘤息肉及其他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67%和23.96%。问卷调查及FOBT均阳性者结直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问卷调查阳性者或单纯FOBT阳性者(P〈0.05);FOBT两次阳性者结直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FOBT阴性和FOBT单次阳性检出率(P〈0.05)。FOBT检测阳性次数与结直肠癌检出率和腺瘤息肉及其他病变检出率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调查问卷和连续粪便隐血试验筛查可明显缩小高危人群,大大降低筛查的工作量。
- 黄连江袁玉涛何洁张晶颜松龄李小华庄建民梁小亮
- 关键词:结直肠癌粪便隐血试验问卷调查
- 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筛查肿瘤阳性者术后近期疗效评价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筛查结果,评价肿瘤阳性者术后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结合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方法,对该区4个行政村40~74岁常住居民进行初筛,高危人群接受全结肠镜检查。肿瘤阳性者(筛查组)手术后定期随访至少2年,并与同期住院的新发结直肠癌病例(非筛查组)比较1年及2年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结果本次筛查检出结直肠癌14例,息肉201例;估算该地区结直肠癌粗发病率为51.4/10万。筛查组术后2年DFS优于非筛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vs 57.1%,P<0.05);术后1年及2年OS、术后1年DSF亦优于非筛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86.4%,92.6%vs 75.3%,92.6%vs 83.1%,P值均大于0.05)。结论结直肠癌筛查有利于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及消除癌前病变,具有提高结直肠癌DSF、改善预后的优点。
- 颜松龄庄建民何洁李小华杨芳黄连江
-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后近期阳性者疗效评价肿瘤全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