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迅
-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的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小剂量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及下肢等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方法择期行TURP或下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8岁,随机均分为0.75%布比卡因1ml(B组),0.75%布比卡因0.6ml加芬太尼20μg(BF组)和0.75%罗哌卡因1ml加芬太尼20μg(RF组)。腰麻药液1.5ml,以0.2ml/s速率蛛网膜下腔给药。术中可根据需要硬膜外分次追加1%利多卡因5ml维持麻醉。比较三组阻滞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镇痛完善。B组运动阻滞评分和运动阻滞时间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但低血压和寒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BF组和RF组皮肤搔痒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CSEA用于老年患者TURP及下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副作用少。
- 王梅芳张杰黄迅方志源
-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芬太尼老年
-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认知功能障碍。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或下肢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是可以降低术后POCD的发生率。
- 陆群英濮健峰黄迅
- 关键词:麻醉方式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 不同时机联合应用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应用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210例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7组(n=30),根据不同组别分别于诱导前、手术结束时经静脉注射一种药物:C组(均为生理盐水),D+S组(地塞米松8 mg、生理盐水),S+D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8 mg),S+O组(生理盐水、恩丹西酮4 mg),O+S组(恩丹西酮4 mg、生理盐水),D+O组(地塞米松8 mg、恩丹西酮4 mg),O+D组(恩丹西酮4 mg、地塞米松8 mg)。观察7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各用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用药组之间及联合用药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 王梅芳黄迅任建刚
-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地塞米松恩丹西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的效果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用超声对胸前区腋静脉段及伴行腋动脉进行测量。采用超声实时引导和平面内技术行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腋静脉第二段区域位于锁骨下缘中点外1-3cm处。在锁骨下缘中点外3cm纵线上,穿刺点至锁骨距离为(5.22±0.43)cm,向锁骨中点内1cm处进针,平均进针角度(42±4)度,平均进针深度(4.6±0.6)cm,平均穿刺次数(1.00±0.86)次。随访评价满意。结论采用超声实时引导可成功完成腋静脉穿刺置管。
- 王吴黄迅
- 关键词: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
- 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ASAI~Ⅱ级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入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结果实验组在拔管、术后15min、1、2、4、8h各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24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体征变化实验组术前、拔管后和术后1h、术后2h、术后3h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HR在拔管后、术后1h、术后2h、术后3h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畏寒发热、嗜睡倦怠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安全性好,对恢复无明显影响。
- 任建刚陆群英黄迅
- 关键词:超前镇痛腹腔镜胆囊手术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44例)和丙泊酚组(44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继以0.2μg/(kg·h)维持;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1 mg/kg)进行麻醉诱导,诱导后以100μg/(kg·min)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切皮后(T_3)、打开腹腔时(T_4)、冲洗腹腔(T_5)、关腹时(T_6)、拔管后即刻(T_7)、拔管后5 min(T_8)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心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术后1 h和4 h的镇静效果评分(Ramsay)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包括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MAP、心率、CVP、心排血量、心指数和BIS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MAP、心率、CVP、心排血量、心指数和BIS等的值波动较小,手术结束后的值更接近麻醉前。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 h、4 h的VAS小于丙泊酚组[(1.2±0.3)分比(2.3±0.6)分、(1.4±0.3)分比(2.6±0.7)分],Ramsay评分高于丙泊酚组[(3.2±0.5)分比(1.8±0.4)分、(2.5±0.5)分比(1.9±0.4)分](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3.6±0.4)min比(5.8±0.6)min、(4.1±0.5)min比(7.7±0.8)min、(5.0±0.8)min比(9.1±0.9)min](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22.73%(10/44)比68.18%(30/44)](P<0.05)。结论开腹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提高了临床麻醉效果�
- 陆群英濮健峰黄迅
- 关键词:腹部手术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
-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术前预知经口腔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后直接喉镜下完成插管;Ⅱ组,采用清醒插管加表面麻醉方式,在直接喉镜暴露下完成插管。Ⅲ组,均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来完成插管。结果:Ⅰ组、Ⅱ组的插管成功率低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插管时间上,Ⅰ组短于Ⅱ组、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2次及2次以上操作的成功例数Ⅰ组、Ⅱ组多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可用于多种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的优点。
- 陆群英黄迅
- 关键词:气管内插管法麻醉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经口腔气管插管
- 曲马多与吗啡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比较
- 2002年
- 黄迅
- 关键词: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曲马多吗啡镇痛效果
- 可充气单管喉罩在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研究表明,多种双管喉罩的气道密封性可靠,能保证有效通气,可安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气道管理。但其价格较高,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观察可充气单管喉罩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人膝关节置换、胆囊切除等短小手术的通气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拟行择期膝关节置换、胆囊切除等短小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70岁,体重45-70kg,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有高血压及心肺并发症。
- 王梅芳黄迅濮健峰
- 关键词:喉罩短小手术心肺并发症麻醉诱导插管拔管期阿曲库铵
- 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各25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下地活动时间等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中骨折部位得到较好的复位与固定。椎管内麻醉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12.0%),全身麻醉组术后并发症10例(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椎管内麻醉组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下地活动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影响优于全身麻醉组。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采取PFNA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时,可优先选择椎管内麻醉方式。
- 陆群英黄迅
-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股骨粗隆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