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眼眶动脉血管铸型和灌注解剖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观察兔眼球和眼眶的血液供应。方法血管铸型和灌注解剖。结果观察43个标本。眼外动脉的分支睫状动脉供给眼球、眶内视神经、眼外肌和软组织大部分血液。眼内动脉较眼外动脉细得多,79.l%在不同部位加入睫状动脉,仅20,9%直接走向眼球作为视网膜动脉。结论眼外动脉是眶内的主要供血动脉,眼内动脉起辅助作用。来自眼外动脉的睫状动脉是眶内最重要的动脉。
- 朱豫黄冬莲钟建胜刘桂芝陆丽红席景砖王省
- 关键词:眼眶动脉血管铸型
- 食管癌切除标本断端组织的流式细胞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1994年
- 为探讨食管癌切除标本断端组织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对33例食管癌术后标本的断端组织的DNA含量(DNAindex,DI)、倍体类型和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index,PI)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切距(主体癌上缘与上切缘之间的距离)<5厘米的断端,不典型增生性断端及癌残留断端的PI值显著高于切距≥5厘米断端和正常食管粘膜;随访资料表明,上述三类断端患者的术后五年生存率也显著低于切距≥5厘米切除的患者。尤其有意义的是,12例切距<5厘米断端样品中,9例PI>20%,占75%;且有2例异倍体DNA含量出现。提示切距<5厘米切除者(尤其是术后FCM检测,高PI和高DNA含量者),断端不典型增生者及断端癌残留者,都可能成为术后复发的高危人群,应密切随防。文中对残癌与其主体癌之间的FCM参数也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残癌的术后放、化疗提供了细胞生物学依据。
- 原志庆吴绍温黄冬莲王凤荣吴国祥严霞
- 关键词:食管切除流式细胞术食管肿瘤
- 胃癌术后标本肠上皮化生切缘的粘液组化流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 1996年
- 应用粘液组化方法将286例胃癌术后标本中的122例肠化切缘分为硫酸性肠化(SIM)切缘(73例,59.8%)和非硫酸性肠化(N-SIM)切缘(49例,40.2%),并对切缘SIM与患者术后生存和复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长期生存组中的SIM切缘显著低于短期生存组;而复发组中的SIM切缘却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18例SIM切缘和17例N-SIM切缘的DNA含量和增殖指数测定结果显示SIM切缘中的异倍体率和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N-SIM切缘。以上结果表明,SIM切缘具有活跃增殖和恶变潜能,可能与术后切缘复发有关。建议将此类患者视为术后复发的高危人群,加以密切随访。
- 原志庆贺志安黄冬莲
- 关键词:胃肿瘤切缘肠上皮化生流式细胞术
- 刑尸灌注改良法
- 1999年
- 尸体是人体解剖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刑尸的收集是尸体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方法灌注固定刑尸,操作繁琐,如果头部处理不好,固定液将从头部外漏,直接影响固定效果,因此,笔者对刑尸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 史可黄冬莲
- 关键词:尸体标本解剖学
- 胃癌术后硫酸性肠化切缘的 p53和 ras p2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 1997年
- 目的:为探讨硫酸性肠化切缘 p53和 ras p2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硫酸性肠化与胃癌术后切缘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18例硫酸性和17例非硫酸性肠化切缘粘膜上皮细胞的 p53和 ras p2l蛋白的表达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硫酸性肠化切缘上皮的 p53和 ras p2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硫酸性肠化切缘和正常粘膜上皮,而低于胃癌细胞。结论:硫酸性肠化切缘的 p53和 ras p21蛋白有过量表达,可能与胃癌术后复发有关。
- 原志庆黄冬莲吕洪海陈国荣许春雷李秀敏
- 关键词:抑癌基因P53癌基因RASP21
- 脐静脉再通实现肝内门腔分流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 1998年
- 刘恒兴任同明申彪张卫平党卫红黄冬莲付贵淑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门腔分流术解剖学
- 40例贲门癌切除标本切缘残留癌的DNA倍体与患者预后关系探讨被引量:3
- 1993年
- 为探讨贲门残癌细胞的DNA倍体类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对40例残癌细胞的DNA倍体进行了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属2C者16例,占40%;AN24例,占60%。2C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AN患者。这提示DNA倍体是判断残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本文还对残癌及其相应的主体癌细胞的DNA倍体类型进行了比较。
- 原志庆黄冬莲薛迎春和瑞芝千高峰
- 关键词:预后切缘残留癌贲门肿瘤
- 兔眼眶动脉铸型方法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黄冬莲朱豫宋国祥霍小趁
- 关键词:眼眶动脉铸型动物模型
- 切缘硫酸性肠化与胃癌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
- 1996年
-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27例胃癌术后复发病例(复发组)的原切除标本切缘的硫酸性肠化进行检测,并与30例同期未复发病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结果复发组发现硫酸性肠化18例(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例,13.3%)。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对18例硫酸性肠化和17例非硫酸性肠化粘膜上皮的DNA倍体类型和增殖指数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复发组的DNA异倍体类型和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性肠化上皮有显著增生活性和潜在恶变的特性,可能与术后复发有关;建议将手术标本切缘硫酸性肠化阳性患者视为胃癌术后复发的高危人群。
- 原志庆原志庆乔思杰傅怀平
- 关键词:胃癌肠上皮化生切缘复发流式细胞术
- 食管鳞癌DNA倍体异质性肿瘤的类型及其瘤体内异倍体亚群分布特征的研究
- 1996年
- 原志庆赵卫周凤清黄冬莲
- 关键词:食管肿瘤DNA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