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明亮

作品数:38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测绘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地面沉降
  • 9篇形变
  • 8篇地表形变
  • 7篇遥感
  • 5篇序列数据
  • 5篇基线
  • 5篇INSAR
  • 5篇沉降
  • 4篇地下水
  • 4篇点目标
  • 4篇植被
  • 4篇植被指数
  • 4篇时间序列
  • 4篇时间序列模型
  • 4篇时间序列数据
  • 3篇地理
  • 3篇地形
  • 3篇遥感影像
  • 3篇像元
  • 3篇小波

机构

  • 37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教育部
  • 3篇北京市水文地...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广东科诺勘测...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 1篇生态环境部土...

作者

  • 38篇高明亮
  • 27篇陈蓓蓓
  • 24篇宫辉力
  • 24篇周超凡
  • 18篇李小娟
  • 8篇赵文吉
  • 7篇郭琳
  • 6篇史珉
  • 4篇朱琳
  • 3篇宫兆宁
  • 3篇田金炎
  • 2篇王洁
  • 2篇段光耀
  • 2篇屈新原
  • 2篇高阳
  • 1篇雷坤超
  • 1篇刘辉
  • 1篇潘云
  • 1篇孟丹
  • 1篇崔天翔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测绘科学
  • 2篇黑龙江科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年份

  • 5篇2025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适应多源InSAR监测地面沉降时间序列数据拼接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多源InSAR监测地面沉降时间序列数据拼接方法及系统,考虑了地面沉降时间序列拼接中成像几何、空间覆盖度、时间匹配度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成像几何中,通过估算InSAR数据的垂直向形变,提高了InSAR监...
陈蓓蓓宫辉力段利李小娟周超凡高明亮曹群
文献传递
基于图像匹配的无人机飞行质量评估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我国对低空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客观需求促成了无人机遥感的发展,无人机飞行质量的评估是航空摄影测量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通过利用GPU加速SIFT算法进行无人机影像匹配,使用RANSAC剔除粗匹配点,根据匹配参数计算影像旋转角、轨迹重叠度、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航带弯曲度,对无人机飞行质量进行评估,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无人机飞行质量评估系统。
田金炎段福洲袁媛屈新原高明亮
关键词:SIFT图像匹配无人机
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京津高铁(北京段)存在的地面沉降问题,采用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地面沉降信息,结合地下水实测数据,采用交叉小波的方法探讨不同层位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最后结合研究区内可压缩黏土层分布情况分析地面沉降与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沉降速率最大值为121 mm/a;地面沉降滞后承压水位变化9~10个月,滞后潜水位变化4个月;位于同个冲洪积扇控制范围的地面沉降速率随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本研究对于科学有效防控不均匀地面沉降对线状地物的损害具有实用意义。
张晓婧陈蓓蓓雷坤超雷坤超高明亮高明亮段光耀
关键词:地面沉降滞后性
一种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选取区域中对应的动载荷数据对象,建立动载荷应力场,以所述动载荷应力场的场势值定量化所述动载荷应力场分布情况;对所述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基于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周超凡陈蓓蓓宫辉力李小娟高明亮郭琳史珉
文献传递
梅州铁山嶂矿区生态修复效果的遥感监测与评估
2025年
该文通过实测数据、光学及微波遥感数据,利用遥感图像分类、SBAS-InSAR、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等技术方法,从地表覆盖类型、地表形变、生态质量综合评估3个方面对广东省梅州铁山嶂矿区生态修复前后进行监测分析。研究表明:(1)2022年2月-2024年1月,即矿区修复工程开始前至修复工程后期,矿区内大范围的裸土转变为植被/植被覆膜的区域,表明矿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地表形变空间分布不均匀,地面抬升区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与最北部,地面沉降区分布在矿区中部与西北部区域;(3)铁山嶂矿区的生态质量呈波动变化的趋势,修复工程之前自然恢复阶段MRSEI指数变化较小,2023年7月正值修复工程实施期间,由于工程实施的扰动,MRSEI均值较低,2023年10月为修复工程中后期,MRSEI均值明显升高,2024年1月,即该矿区的生态治理工程后期,修复区域生态质量受植被覆膜养护影响,MRSEI均值较低;(4)生态修复前后MRSEI等级转移与地表覆盖类型变化叠加分析显示,MRSEI表现为生态改善的区域,地表覆盖类型由裸土转化为植被/植被覆膜;MRSEI等级转移与地表形变叠加分析显示,MRSEI表现为生态改善与生态稳定的区域,地表形变表现为一定程度抬升。研究可为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高佳谷月程杨琪刘伟陈隽敏何柳杨富淋韩瑜佳高明亮孟丹
关键词:生态修复地表形变
地表形变发生对应的地下水位阈值识别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表形变发生对应的地下水位阈值识别方法和装置,包括:步骤S1、获取不同含水层组地下水位和PS点沉降速率;步骤S2、根据不同含水层组地下水位和PS点沉降速率,量化多时间段不同含水层水位变化与地表形变的时空响应...
周超凡陈蓓蓓宫辉力高晓丹高明亮鲍梦萱李晓娟朱家骏
Sentinel-1A京津冀平原区2016—2018年地面沉降InSAR监测被引量:11
2021年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地面沉降发展最迅速,影响面积最大的地区。地面沉降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地质问题。文章利用多时相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MT-InSAR)技术对2016年1月—2018年10月覆盖京津冀地区的多轨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经水准数据验证和相邻轨道数据结果交叉验证后,对多轨SAR数据结果进行融合获取了京津冀平原2016—2018年间的地面沉降结果。InSAR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内京津冀平原最大沉降速率达164 mm/a,研究区内地面沉降分布广泛,且空间分布不均。对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16—2018年间唐山—秦皇岛地区地面沉降呈不断加剧趋势;其余地区地面沉降发展较为稳定。研究表明了InSAR技术在大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区域沉降防治提供重要依据,为京津冀特大城市群建设提供科学保障。
史珉宫辉力宫辉力陈蓓蓓高明亮
关键词:地面沉降INSAR
一种基于小波滤波的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小波滤波的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方法,涉及地表形变探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SAR图像进行处理;采用软阈值规则进行稳定点的识别选取,计算干涉相位小波系数方差,并以此为标准识别干涉图中稳定像元;进...
高明亮宫辉力陈蓓蓓李小娟周超凡冷靖李翔叶楹桐
基于光谱基线校正的季节性浑浊Ⅱ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被引量:7
2014年
水体Chl.a浓度是水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受悬浮物浓度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如何削弱悬浮物的光谱干扰,是实现内陆水体Chl.a浓度遥感高精度反演的难点之一.基于2011-2013年妫水河6次实测水体高光谱数据和水体Chl.a浓度数据,评价广泛应用的三波段模型和非线性拟合能力较好的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模型的反演精度,使用基线校正和一阶微分方法来削弱实测高光谱中非Chl.a光谱信息.定义两种基线:750 nm的反射率值;500与750 nm的反射率值连线,基线校正为光谱反射率减去基线值.利用2013年7月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VR模型比三波段模型更适合季节性浑浊水体的Chl.a浓度反演.通过基线校正筛选后的波段反射率组合作为输入变量能够提高SVR模型的反演精度,决定系数为0.68,均方根误差为3.38μg/L;线性基线校正提高三波段Chl.a估算模型的反演能力有限.
刘朝相宫兆宁赵文吉高明亮崔天翔刘辉
基于InSAR技术的地表三维形变获取方法综述被引量:11
2017年
对近年来提出的基于InSAR技术的地表三维形变获取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一些重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针对每种方法列举典型案例,对其适用条件进行了简单总结,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参考。
高明亮宫辉力陈蓓蓓周超凡司远
关键词:INSARMAI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