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科进 作品数:88 被引量:377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CT诊断肺Wegener肉芽肿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肺Wegener肉芽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n=3)、肺穿刺活检(n=13)或支气管镜活检(n=2)确诊的18例肺Wegener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18例肺Wegener肉芽肿CT表现为肺内多发性结节和肿块15例,单发肿块2例,结节或肿块伴空洞13例,肺实变5例,肺梗死2例,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2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胸膜增厚2例。结论两肺多发性结节、肿块并空洞,结节或肿块周围见"晕轮征"、"供养血管征"是肺We-gener肉芽肿的常见CT表现,病变的多发性、多样性、易变性和反复性对肺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李邦国 王显高 周全中 刘松江 关晶 骆科进 先正元关键词:WEGENER肉芽肿 1+1+2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1+1+2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1+1+2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1+1教学模式,通过影像病例测试评估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优秀成绩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1+1+2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影像判读能力。 陈华 王勇朋 叶颖 骆科进 张体江 关晶 李邦国 刘衡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教学改革 卵黄囊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YST的CT表现,其中8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行平扫检查。结果 YST位于卵巢6例,睾丸2例,胃小弯1例。CT表现... 刘江勇 骆科进 王亚男 刘衡 黄可忻关键词:卵巢 卵黄囊瘤 文献传递 肺炎性假瘤CT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IPL)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IPL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病变部位:病灶位于右肺20例、左肺6例;形态:19例病灶为扇形团块影,7例为类球状影;边缘:17例边缘呈刀切样改变,5例边缘密度低的晕圈状改变;密度:平扫均匀者14例,不均匀者12例,CT值12~41 HU之间,增强扫描4例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后CT值超过100 HU,9例边缘明显强化伴中央液化、坏死,6例中度强化,强化后CT值在70~80 HU之间。胸膜:14例胸膜增厚、局部形成幕状、线状粘连带。淋巴结:7例淋巴结增大。结论:IPL CT特点:单发病灶、位于胸膜下,多呈扇形团块、增强明显强化,边缘呈刀切样改变。全面分析病史及CT表现,对减少误诊很有帮助。 王勇朋 刘衡 刘松江 余洪 操玉萍 骆科进关键词:肺炎性假瘤 误诊 肺结核瘤的常规胸部螺旋CT与高分辨CT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评价常规螺旋CT(SCT)与高分辨CT(HRCT)对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0例肺结核瘤的SCT及HRCT扫描资料 ,观察其结节的轮廓、边缘、内部特征及周围情况 ,比较两种检查对结核瘤的显示效果。结果 SCT与HRCT显示结节内钙化分别为 2 7.5 %和 6 0 .0 % ,结节周围支扩征分别为 2 .5 %和 42 .5 % ,边缘毛刺征分别为 10 .0 %和 2 7.5 % ,边缘光滑分别为 5 7.5 %和 47.5 % ,卫星病灶分别为 37.5 %和 40 .0 % ,胸膜增厚伴凹陷分别为 37.5 %和 40 .0 %。如以钙化、卫星病灶及周围支扩征作为肺结核的特征 ,SCT的诊断符合率为 45 .0 % ,HRCT诊断符合率为 95 .0 %。结论 肺结核瘤的许多征象在HRCT上的出现率明显高于SCT ;因此 ,HRCT作为SCT扫描的补充手段对于一些结核瘤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骆科进 先正元关键词:肺结核瘤 CT 螺旋CT 高分辨CT 幕下脉络丛肿瘤的MRI表现三例 2010年 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uxus tumor,CP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少数肿瘤可发生于脑室以外,如桥小脑角区;发生于脑实质的CPT罕见。笔者报道3例发生于幕下的CPT,并结合文献复习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张体江 赵开飞 吴杞柱 黄晓琦 吕粟 李秀丽 Nabin Amatya 关晶 骆科进 先正元 龚启勇关键词:脉络丛肿瘤 MRI表现 第三脑室 桥小脑角区 原发肿瘤 影像表现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肺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疑似肺癌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双能量CT增强扫描。观察50例患者常规CT平扫图像与VNC图像,测量降主动脉、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的平均CT值,计算信噪比(SNR),评价图像质量。使用Liver VNC软件程序获得肿块的VNC CT值及增强净增值。以CT值净增值≥20 HU为诊断肺癌的标准,对本组50例患者进行评价,计算诊断准确率。比较常规扫描与双能量扫描患者辐射剂量。结果 50例患者降主动脉的常规CT平扫与VNC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VNC降主动脉、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的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常规平扫图像与VNC图像的质量评分平均得分无统计学意义。以净增值≥20 HU诊断肺癌为标准,34例经过最终病理证实为肺癌的病灶CT值的净增值为(38.69±18.3)HU,准确率为94.1%(32/34);其余16例病灶CT值的净增值为(11.38±9.52)HU,假阳性率为6.25%(1/16)。比较常规扫描与双能量扫描辐射剂量,虽然VNC的CTDIvol、DLP、ED均稍高于常规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运用VNC技术节省一次常规平扫剂量,平均每例患者可减少2.29 m Sv有效剂量。结论双源CT双能量VNC技术应用于胸部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并能确保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刘江勇 王荣品 骆科进关键词:肺癌 虚拟平扫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一例 被引量:1 2008年 张体江 骆科进 范其文 彭岚 先正元 关晶 韩红关键词:巨大淋巴结病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左耳后 左锁骨 右下肺 左下肺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评价纵隔淋巴结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与常规平扫(CNC)在纵隔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疑诊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行双能量CT CNC和增强扫描,并重建动脉期VNC和静脉期VNC,对CNC与动、静脉期VNC图像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及总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患者气管杈水平胸椎椎体后方肌肉CNC及动、静脉期VNC的平均CT值、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三期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均高于双能量双期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淋巴结CNC及动、静脉期VNC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纵隔双源CT双能量VNC与CNC图像质量无差别,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VNC辐射剂量更小。 陈华 叶颖 刘衡 张体江 骆科进 王显高 李邦国关键词:淋巴结 纵隔 虚拟平扫 16层CT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技术进行扫描范围内脑血管三维成像,回顾性分析31例脑血管病患者CTA检查。结果CTA检出脑血管异常30例,CTA检出颅内动脉瘤22例(共25个),动静脉畸形6例,硬脑膜动脉静脉瘘1例,静脉血管畸形1例。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2.3%,对脑血管病总符合率96.8%。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显示脑血管畸形的部位、范围、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高,能快速、安全、无创有效地诊断脑血管疾病,尤其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及脑血管畸形出血等急症病人的筛选。 张体江 朱克文 范奇文 彭岚 关晶 骆科进 先正元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