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毳毳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皮肤
  • 3篇皮肤病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血清铁
  • 2篇血清铁蛋白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铁蛋白
  • 2篇西医
  • 2篇细胞
  • 2篇鳞状
  • 2篇鳞状上皮
  • 2篇鳞状上皮细胞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性病
  • 1篇性病学
  • 1篇学史
  • 1篇牙源性

机构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省皮肤病...
  • 1篇中华医学会

作者

  • 10篇马毳毳
  • 4篇赵波
  • 3篇张建中
  • 2篇马慧群
  • 2篇聂建军
  • 2篇耿松梅
  • 2篇曾维惠
  • 2篇刘艳
  • 1篇蒋月桂
  • 1篇袁景奕
  • 1篇张孝友
  • 1篇王俊民
  • 1篇刘平
  • 1篇王香兰
  • 1篇赵天恩
  • 1篇杨帆
  • 1篇牛新武
  • 1篇王倩倩
  • 1篇郭碧蓉
  • 1篇任建文

传媒

  • 7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9
  • 3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中国近代西医皮肤性病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医师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近代西医皮肤性病学传入和发展的历史,回顾有杰出贡献外籍医师的业绩。方法广泛检索历史文献,从中查找外籍医师在华的医事活动。检索时间范围为1838年~1950年,共参考书籍13种。结果近代美、英、加、德、奥、法、意、日等国医师将东、西洋医学传入中国,建诊所或医院为华人施医疗疾,办医校培养医学人才,设麻风院免费为麻风病人服务。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医师有嘉约翰、德贞、司督阁、聂会东、梅藤更、高似兰、马雅各、海深德、戴仁寿、太田正雄、海贝殖、傅瑞思、罗爱思、苏达立、马海德等。结论外籍医师是中国近代西医皮肤性病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值得中国人民尊重、敬仰、怀念,是中国皮肤科医师学习的楷模。
马毳毳刘艳张建中马慧群马振友
鼻部多发性小汗腺汗囊瘤5例被引量:4
2009年
患者3女2男。发病年龄6~16岁。皮损均表现为囊性透明圆形丘疹,多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面部。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中部可见一个偶有多个扩大的囊性导管和腔。囊壁有两层细胞,内层细胞为立方形,外层细胞呈柱状。5例均进行激光治疗,1例明显缓解,现均在随访中。
杨帆曾维惠耿松梅马毳毳聂建军王倩倩王俊民
关键词:组织病理
中国近代西医学及皮肤花柳病学开拓者嘉约翰及其专著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回顾中国及亚洲近代西医学及皮肤花柳病学创始人嘉约翰及其专著。方法广泛检索历史文献,从中查找与嘉约翰医事活动及著作相关的文章,进行整理。结果嘉约翰1853年来中国,在中国行医,直至1901年病逝于中国,诊治患者达740 324人次,1859年创办了博济医院,1866年创建博济医学校,1877年创建中国博医会和《博医会报》,1872年编著《花柳指迷》,1873年编著《皮肤新编》,开启编著西医皮肤花柳专著的先河,培养了中国150多名西医。结论嘉约翰是中国及亚洲近代西医学及皮肤花柳病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花柳指迷》、《皮肤新编》为中国皮肤病和花柳病学第一部著作。
陈星赵波马慧群张建中马毳毳马振友
光老化性疾病皮损中c-jun、c-fos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jun、c-fos在光老化性疾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c-jun、c-fos在光老化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jun、c-fos蛋白在正常组织、光老化性疾病皮损组织中表达。结果光老化性疾病皮损组织c-jun、c-fos蛋白表达高于其在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其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少数定于细胞浆;相关分析显示光老化性疾病皮损组织c-jun与c-fos之间呈正相关;不同类型光老化性疾病即慢性光化性皮炎、光化性弹性纤维病、日光性角化病皮损中c-jun、c-fos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jun、c-fos表达异常可能共同参与光老化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但与光老化性疾病的临床类型无关。
郭碧蓉刘平马毳毳任建文王香兰
关键词:C-JUN免疫组化
皮肤科住院患者血清铁蛋白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的检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皮肤科住院患者血清铁蛋白(FET)、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入选的514例皮肤科住院患者进行血清FET和SCCA检测,并随机选取同期其它科室住院患者51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FET和SCCA值。结果皮肤科住院患者组血清FET升高129例(25.10%),SCCA升高257例(50.00%),对照组患者血清FET升高6例(1.17%),SCCA升高8例(1.56%)。FET检测结果:红斑狼疮(4/7)、多形红斑(3/6)、皮肌炎(19/40)、荨麻疹(11/25)、带状疱疹(27/95)、硬皮病(3/14)等的血清FET值有所升高。SCCA检测结果:银屑病(92/96)、湿疹(21/22)、红皮病(24/26)、泛发性神经性皮炎(6/7)、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7/9)、毛发红糠疹(3/4)等的血清SCCA值升高明显。皮肤肿瘤患者血清FET值正常,血清SCCA值升高(3/6)。结论结缔组织病类疾病、多形红斑、荨麻疹、带状疱疹可出现血清FET值升高。鳞状上皮增生明显、伴有大量鳞屑的皮肤病血清SCCA值可能升高。血清FET和SCCA值不是常见皮肤肿瘤(除皮肤鳞癌)的特异性指标。
马毳毳刘艳尹佳锋杨生莲赵波
关键词:铁蛋白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红皮病
皮肤病住院患者血清铁蛋白、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检测
目的 通过检测皮肤科部分住院患者血清铁蛋白(FET)、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探讨皮肤病患者血清FET、SCCA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514例皮肤科住院患者进行血清FET、SCCA 检测,并...
马毳毳刘艳赵波
颌面部牙源性皮瘘12例误诊误治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提高皮肤科医师对颌面部牙源性皮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曾按皮脂腺囊肿,鼻疖肿、化脓性肉芽肿等诊治的颌面部皮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颌面部皮瘘均为慢性牙源性感染所致,主要为相应部位的慢性尖周炎引起,对病源牙予以根管治疗或拔除,所有病例在治疗后皮瘘1~3周均痊愈,瘢痕不明显,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颌面部皮瘘要高度警惕牙源性感染,及时转口腔科明确病因,给以相关治疗,从而避免误诊误治。
曾维惠聂建军蒋月桂耿松梅马毳毳
关键词:颌面部皮瘘误诊误治
CTEST综合征1例
2008年
患者女,42岁。双手足皮肤紧绷26年,指近掌部皮下硬结2月。主要表现为指趾皮肤硬化、Raynaud现象、食管功能障碍、毛细血管扩张、皮下钙沉积,抗着丝点抗体(+),确诊为CTEST综合征。
赵波牛新武马毳毳袁景奕
皮肤病名称辨析
2008年
介绍WHO国际疾病分类、国际皮肤病分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审定皮肤病名称以及相关名称的规范和使用,对病与症、角化病与角化症、脱发与秃发、缺乏与缺陷等病名的应用提出见解,对若干WHO和国家名词提出修订意见。
马毳毳张孝友马振友赵波
关键词:皮肤病名称
中国典籍中“麻风”病名之嬗变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历史悠久,遗留下大量史学、医学典籍,对与人类共存的古老麻风有大量记载。
马毳毳赵天恩张建中马振友张玉森
关键词:中国历史医学典籍麻风嬗变病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