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敏

作品数:38 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肿瘤
  • 13篇肝癌
  • 11篇切除
  • 10篇预后
  • 10篇细胞
  • 9篇胃癌
  • 8篇切除术
  • 7篇小肝癌
  • 6篇胃肿瘤
  • 6篇淋巴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淋巴结
  • 5篇甲状腺
  • 5篇复发
  • 5篇肝切除
  • 4篇清扫术
  • 4篇淋巴结清扫
  • 4篇淋巴结清扫术
  • 4篇肝切除术

机构

  • 38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医学高等...

作者

  • 38篇马志敏
  • 26篇赵文和
  • 18篇冯懿正
  • 18篇周杏仁
  • 11篇滕理送
  • 8篇盛建明
  • 8篇吴福生
  • 7篇周东辉
  • 6篇王敏
  • 5篇方宝山
  • 4篇王伟斌
  • 3篇陈瑜
  • 3篇丁伟
  • 2篇林益凯
  • 2篇李中琦
  • 2篇陆轶民
  • 2篇滕晓东
  • 2篇俞雄飞
  • 2篇吴灵娇
  • 2篇李豪侠

传媒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实用肿瘤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浙江医学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杭州医学高等...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第八届全国肝...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肝癌诊治及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研究
赵文和马志敏周杏仁冯懿正方宝山滕理送王敏周东辉徐增斌
该组自1970年到2002年11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1300余例。系统总结了微小肝癌的诊断步骤,微小肝癌的手术定位方法。将随访监测引入微小肝癌的诊断;改进了CT定位方法,并在国内首先描述了DSA肝动脉、肝静脉双重造影定位...
关键词:
关键词:微小肝癌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薏苡仁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被引量:6
2001年
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性实验 ,探讨薏苡仁提取物 (康莱特 )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共 43例 ,分为TAE组 2 1例、TAE +康莱特治疗组 11例、单纯康莱特治疗加或不加化疗组 11例 3组。康莱特治疗组术后经肝动脉灌注康莱特注射液 2 0 0mL/d× 10d。结果表明 :①康莱特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外周血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种保护作用对血小板可能更加显著 ;②康莱特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并未加重TAE术后的肝功能损伤 ;③康莱特注射液有良好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可明显提高血清NK细胞的水平 ;④康莱特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当与TAE治疗合并应用时 。
冯懿正赵文和马志敏周杏仁王敏盛建明
关键词:薏苡仁提取物肝动脉灌注肝癌
CD44v6与可溶性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CD44v16与可溶性CD44v6(s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的CD44v6表达,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3-91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6例胃癌、30例胃溃疡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1~91个月。结果(1)CD44v6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0.2%;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是否存在癌栓以及Bomnan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浸润深度、是否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无关(P>0.05);9例伴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中,有7例CD44v6为强阳性表达。(2)胃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液中sCD44v6的浓度比术前明显下降(P<0.01),而姑息术后患者的浓度变化却不明显(P>0.05);sCIM4v6的浓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脉管是否存在癌栓、Borrmann分型以及分化程度无关;sCD44v6浓度较高组的生存率较sCD44v6浓度较低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1),但经Cox回归分析显示,sCD44v6的浓度与生存期有关(P=0.415),而手术方式却与生存期有关(P=0.000)。(3)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平行关系(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但是否与预后有关仍需探讨;sCD44v6的表达对胃癌辅助诊断、手术彻底性判定及生物学行为评估有一定的意义;CD44v6与s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平行关系。
周东辉马志敏陈瑜
关键词:胃肿瘤CD44V6生物学行为预后
甲状腺多原发癌九例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9例甲状腺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并综合国内同期相关报告,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王绍成赵文和滕晓东王伟斌滕理送马志敏
关键词:多原发癌甲状腺临床病理特征
CLIP评分系统对评价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探讨CLIP评分系统对判断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 1986年 1月~ 1998年 6月 174例肝细胞肝癌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 15 3例获治愈性切除 ,并随访 3年以上。以影像学发现肿瘤复发及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为截点确定无瘤生存时间。以术后 3年内是否复发分为早期复发 (≤ 3年复发 )、后期复发 (>3年 )及未复发 3组 ,确定复发危险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8 0forwindows软件包 ,复发危险因素采用卡方检验 (Pearson′s或确切概率法 ) ,生存期采用Kalain Meier法 ,Long rang比较生存曲线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双侧α =0 0 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指标。 结果 本组术后 1、3、5、7、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5 7 2 %、2 8 3%、2 3 5 %、18 8%及 17 8%。与肿瘤早期复发相关因素为根治性切除、手术切缘、肿瘤大小、有否卫星结节、血管癌栓、肿瘤大体形态、肿瘤侵犯程度、TNM分期及CLIP评分 ;与后期复发相关因素为Child分级、CLIP评分。生存曲线比较单因素中 ,Child分级、根治性切除、手术切缘、肿瘤大小、有否卫星结节、血管癌栓、肿瘤大体形态、肿瘤侵犯程度、TNM分期及CLIP评分系统与预后有关 ;多因素COX比较仅根治性切除、手术切缘、TNM分期与预后有关。 结论 CLIP评?
赵文和马志敏周杏仁冯懿正方宝山
关键词:肝切除术预后肝细胞肝癌
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9年
为研究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在胃癌诊断、手术切除彻底性判定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采用sCD44V6 ELISA试剂盒对66例胃癌患者,30例胃溃疡患者和32名正常健康献血者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浓度显著高于胃溃疡患者及正常健康献血者(均P<0.01),根治术后患者血清sCD44V6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呈浸润性生长者较呈局限性生长者高(P<0.05),且随淋巴结转移程度加重而明显上升(P<0.05),但与胃癌病期、细胞分化程度、血管癌栓与否无明显关系(均P>0.05)。提示sCD44V6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手术彻底性和淋巴结转移程度判定、区别局限型癌和浸润型癌及胃癌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周东辉马志敏陈瑜冯懿正
关键词:胃肿瘤SCD44V6血清诊断
小肝癌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小肝癌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早期复发和肿瘤残留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986.1- 2000.6,本科收住小肝癌,所有结节最大直径≤3cm,共43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并随访一年以上。结果43例术...
赵文和马志敏周杏仁
关键词:早期复发肿瘤残留小肝癌影像学检查术后早期
文献传递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探讨 CD44 V 6表达与人胃癌生长方式、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 S- P法 ,对 10 3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 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6 0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期为 7~ 6 7个月。结果  (1) CD44 V 6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 ,而胃癌中 6 0 .1%表达 ;(2 ) CD44 V6表达与 Borrm ann分型、周围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及脉管存在癌栓与否有关 (P<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0 .0 5 ) ;(3)CD44 V6表达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P>0 .0 5 ) ;(4)伴有肝转移的胃癌细胞 CD44 V6呈强表达。结论  CD44 V6在胃癌中的表达对评估胃癌生长方式及转移有参考价值。
周东辉马志敏冯懿正周杏仁赵文和林敏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粘着分子CD44V6基因表达
脾脏占位性病变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总结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占位 15例 ,其中脾脏错构瘤 7例 ,血管瘤 5例 ,脾脏结核 2例 ,假性囊肿1例 ;恶性肿瘤 14例 ,其中脾脏恶性淋巴瘤 9例 ,血管肉瘤 3例 ,脾脏转移性肿瘤 2例。所有病例行脾脏切除术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良性占位除 1例因合并肝癌于半年后死亡 ,2例失访外 ,其余均健在。恶性肿瘤获随访者 12例 ,其中术后生存满 5年以上者 5例 (4 1.7% ) ,3年存活 1例 ,1年存活 1例 ,5例于手术后 0 .5~ 3年内死亡。结论 B超、CT或MRI是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 ,但脾脏结核的术前诊断较困难 ,易误诊为脾脏恶性肿瘤。脾脏切除 (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 )是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基本术式。
吴福生董秀志滕理送马志敏
关键词:脾脏占位性病变脾肿瘤脾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
肝癌术后生存年以上31例临床分析
1982年至1992年间经手术切除而生存5年以上有肝癌患者31例,以同期生存5年以下的56例肝癌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状而体检发现肝癌,根治性切除,肿瘤数目,肿瘤包膜,切缘距离,门静脉分支癌栓,肝硬化及肿瘤大小是...
周东辉冯懿正赵文和马志敏周杏仁
关键词:肝癌术后根治性切除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