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晨桃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神经阻滞
  • 4篇罗哌卡因
  • 4篇臂丛
  • 4篇臂丛神经
  • 4篇臂丛神经阻滞
  • 3篇半数有效浓度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引导
  • 2篇上臂
  • 2篇锁骨
  • 2篇锁骨上臂丛神...
  • 1篇血气
  • 1篇盐酸罗哌卡因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浓度
  • 1篇阴部
  • 1篇阴部神经
  • 1篇阴部神经阻滞
  • 1篇镇痛
  • 1篇神经传导阻滞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6篇顾晨桃
  • 2篇王爱忠
  • 2篇江伟
  • 1篇张俊峰
  • 1篇王爱忠
  • 1篇朱秀敏
  • 1篇王亮
  • 1篇刘溪
  • 1篇张英
  • 1篇单宇
  • 1篇单宇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研究
目的:  测定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  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4例,年龄18~64岁,体重45~83kg,身高150~181cm,ASA分级I或II级。由专人使用罗哌卡...
顾晨桃
关键词:罗哌卡因药物浓度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文献传递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被引量:33
2011年
目的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50例,年龄19~72岁,体重45~83 ks,身高150~181 cm,ASA分级Ⅰ或Ⅱ级.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30 ml,初始浓度0.50%,浓度变化梯度为O.05%,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e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436%,95%可信区间为0.393%~0.477%.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436%.
顾晨桃王爱忠单宇江伟
关键词:酰胺类臂丛神经传导阻滞
不同麻醉方法在胎窘时施行急症剖宫产对脐动脉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胎窘时施行急症剖宫产对脐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1级已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剖宫产孕产妇40例,分为腰麻(SA)组20例和连续硬膜外(CEA)组2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SA组脐动脉血气的pH、PO2明显高于CEA组(P<0.01),SA组的PCO2明显低于CEA组(P<0.01),两组BE、HCO3-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症剖宫产尤其有胎儿宫内窘迫者选择腰麻较硬膜外麻醉对新生儿更为有利。
顾晨桃朱秀敏王亮
关键词:麻醉方法剖宫产脐动脉血气胎儿窘迫脊髓麻醉
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在后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侧卧位经臀部入路阴部神经阻滞在成人后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后尿道成形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部神经阻滞组(PNB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PNB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侧卧位双侧PNB。两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术后均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esthesia,PCIA)。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第一次追加时间及总用量,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补救镇痛次数,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PNB组首次阻滞成功率96.67%,平均操作时间为(7±2.1)min。与对照组相比,PNB组首次追加舒芬太尼的时间明显延长,舒芬太尼的总用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1、6、12、24 h镇痛效果较好(P<0.05);术后24 h内追加镇痛药物次数明显减少,首次疼痛时间(VAS评分≥4分)延长(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侧卧位经臀部入路PNB操作便捷、成功率高,可降低后尿道成形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效果,加速患者下床活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丁倩陈潇潇刘溪张俊峰顾晨桃
关键词:超声引导阴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索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筛选择期前臂手术患者64例,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局部麻醉药为罗哌卡因30 mL,采用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在锁骨上臂丛神经的内侧、上方和外侧分别注入10 mL罗哌卡因,起始浓度为0.50%,运用序贯法确定后续患者的用药浓度,浓度增减每级为0.05%。测定前臂5根主要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自穿刺注药后30 min内的阻滞效果,5根神经均完全阻滞视为有效,下一病例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降低一级;只要有1根神经发生不完全阻滞即视为无效,下一病例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增加一级。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中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64例前臂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基础生命体征在神经阻滞前后均维持在正常范围,阻滞有效34例、无效30例。罗哌卡因EC50为0.518%(95%CI 0.496%~0.547%)。2例患者发生霍纳综合征,无气胸、局部麻醉药中毒、血管损伤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采用三点注射法,罗哌卡因容量为30 mL时,最佳浓度为0.518%。
顾晨桃单宇张英王爱忠
关键词:罗哌卡因剂量效应关系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5%盐酸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60例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给予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B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比较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运动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尺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快于B组[(38.30±14.65)min vs.(48.03±22.34)min](P<0.05)。注药60 min A组尺神经感觉完全阻滞29例(96.7%),显著多于B组的20例(66.7%)(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尺神经感觉阻滞优于0.5%盐酸罗哌卡因。
顾晨桃王爱忠江伟
关键词: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甲磺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